臺大校友雙月刊第100期 2015-07

4年前,我們是大學新鮮人,4年後,我們是社會新鮮人。這4年,我們在臺大接受知識滋養,能力造就,逐漸茁壯。今天過後,褪下畢業服,投入各領域,成為生力軍,嶄然露頭角。(李家霖攝影)
-
校長開講 用創新和智慧迎向未來——2015 年臺大畢業典禮致詞 楊泮池 孟院士、各位老師、各位畢業同學、各位家長、各位貴賓、各位同仁:大家早安!
-
103學年度畢典貴賓致詞 離開舒適圈 勇敢體驗人生 孟懷縈 楊校長,各位副校長,院長,主任,教授,家長,和今天的主角,各位畢業生,大家好。
-
陳良基專欄 陪著跑或是鼓鼓掌 陳良基 網路傳來一篇評論,題目是:「人才流失是必然,臺灣產業遇瓶頸」,又有平面媒體質問「臺灣年輕人到底行不行?」,諸如此類文章,講的當然又是臺灣產業轉型困難,年輕人不易找出路等等。
-
吳誠文專欄 風中的博士生 吳誠文 如果你跟個性急躁、脾氣火爆的工程師阿毛說:「你有新竹風的性格。」我大概知道你的意思。
-
臺大學術資產~考古學 別無分號的人類學系考古學門 陳瑪玲 考古學是一門研究自有人類出現以來至今日歷史的學科,這學科在臺灣生根發展了百年,對臺灣歷史的重建,尤其是對那段長遠無文字記錄時期的瞭解,建立了她特有的貢獻。
-
臺大學術資產~考古學 考古學的教學研究在臺大 江芝華 臺灣的考古學工作可從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的「土俗人種學講座」開始,此一講座由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畢業的移川子之藏於1926年籌組,1928年正式成立,隨著二戰於1945年結束。
-
臺大學術資產~考古學 臺灣考古研究 人類學系不缺席 陳伯楨 田野工作不是考古學研究的全部,但田野調查及考古發掘是考古學研究基礎材料的來源。
-
臺大學術資產~考古學 課堂之外——人類學系參與的社會考古實務 陳有貝 本系從前身臺北帝大時期的「土俗人種學講座」起,就開始進行田野考古工作,1930年間在墾丁遺址的考古發掘,為臺灣第一次正式進行之考古發掘,出土約30座4千多年前的石棺墓葬,伴隨著極為豐富之陶、石、骨、貝與玉質器物等完整陪葬品。
-
法律與社會 犯罪問題不能單憑刑罰解決 謝煜偉 日前臺北市發生女童被歹徒隨機挑選割喉殺害的事件,再度引發社會大眾對於刑罰乃至於死刑議題的關注。
-
終戰70年特稿 戰爭記憶&轉型正義——二次大戰終戰70週年,德國紀念活動參訪紀要 花亦芬 筆者自臺大歷史系畢業後,至德國科隆大學自大一重新讀起,直至取得博士學位。
-
張天鈞專欄 我所知道的席德進 張天鈞 席德進是我最喜歡的臺灣本土畫家之一,由於當臺大醫師的關係,我在他生命的末期照顧過他,再加上他曾是我大哥張哲綺在嘉義中學時期的美術老師,又喜歡我大哥畫的水牛,兩人曾交換過作品,因此我想為文來懷念和介紹他。
-
校友專訪~創業家 英雄的鋼鐵事業~「非鉄原創」創辦人吳素環校友專訪 採訪撰文/林秀美 吳素環,大學一畢業即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第9年升合夥人。
-
椰林風情 校門口大學廣場的諾貝爾大道 陳振川(土木系特聘教授) 臺大校門是椰林大道的起點,也是臺大的象徵空間。
-
康宗仰專欄 公衛服務隊 康宗仰 臺大學生的暑假,­­­向來多采多姿,有社團營隊、有系所球隊的暑訓。
-
那些年我們打棒球 其實我根本不喜歡打棒球 張子若(臺大基層棒球服務社) 「所以,你們是教別人打棒球的社團嗎?」
-
那些年我們打棒球 奮力撲壘 蔡珮吟(臺大基層棒球服務社) 棒球總是讓人難以自拔,球員奮力撲壘,每一個打次都用力揮棒,上壘後,一有機會就想往下一個壘包前進,以提高得分機率。
-
保健天地 牙齒常見疾病及預防方法 楊湘 牙齒常見疾病分為二大類,一類是牙齒本身的疾病,如齲齒及其衍生疾病;另一類為牙齒周圍如牙齦和齒槽骨的疾病,主要為牙齦炎及牙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