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的制度因應》

《氣候變遷治理與法律》

文,圖/臺大出版中心

氣候變遷是指氣候在幾十年或更長的時間所持續發生的變化,這是當代人類所面臨最大空間與時間尺度的挑戰,也是最充滿不確定性的課題,影響的範圍不只限於科技或經濟,在決策的程序與制度更至關重要。法律學院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葉俊榮老師,為臺大出版中心「氣候變遷政策與法律叢書」主編,在《氣候變遷的制度因應──決策、財務與規範》書中,收錄多位法學者在這方面的觀點。另外,他個人則從國家與治理探討,完成《氣候變遷治理與法律》一書,期能引發更多人文社會科學界的關心與投入。

《氣候變遷的制度因應》討論氣候變遷所衍生的決策、財務與規範等議題

世界各國及相關國際組織,在面對此一課題時,都有著制度因應上的焦慮。如環境影響評估是否需要調整,以發揮應有的預警功能?而許多為因應氣候變遷所發展的新制度,如碳稅、碳交易市場,如何做制度設計?已獲重視的「調適」問題,在現有制度之下,如何有更好的制度設計,也需要更多的分析。

本書從氣候變遷的高度,來探索相關的財務、決策、規範等課題,在氣候變遷的衝擊下,各領域的研究成果將進一步回饋到其原本的法學思維與邏輯。這樣的努力一方面將法學擴展到財務、決策與國際面向,另一方面也能引發法學與法律的反省與調整。

《氣候變遷治理與法律》針對以國家為本位的治理,尋求制度和理論的突破

目前氣候變遷的協商受「國家」所主導,參與協商的國家多從利益出發,造成共識難產與行動拖延;相對地,氣候變遷的治理則呈現多層次並行、管制工具多元、以及減緩與調適並重的現象與需求,再再考驗決策者與「氣候公民」的智慧與決心。臺灣是氣候變遷的貢獻者,也是極端氣候下的可能受害者,不論政府或民間都必須積極因應。葉俊榮老師集結多年研究成果,出版《氣候變遷治理與法律》,就氣候變遷的治理與法律制度的因應,作深刻的反省。

葉老師將兩者的關係分成四個面向來探討,分別是「全球治理」、「政策工具」、「關鍵議題」以及「制度規範」。「全球治理」涵蓋了氣候變遷議題運作的動態性過程,包含規範化過程中的談判協商、權力折衝;「政策工具」是指有關處理氣候變遷議題的手段問題,涉及理性選擇的層次,包含市場機制或經濟誘因、責任機制與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等;「關鍵議題」係指能源議題、貿易議題、人權與社會正義以及氣候巨災的調適等;最後進入「制度規範」面,分別從立法政策與司法部門,以及法律原則與國際法,探討傳統法律架構面臨之衝擊,以及調整之道。

本書將國家中心主義,或國家利益中心主義,視為論述與批判的對象,藉著臺灣這個被排除於國際社會的「國家」,對國際上以國家為本位的治理,尋求制度與學理上的突破。一方面為氣候變遷的課題提供更多治理與法律的學術論述,另一方面也作為我國政府與民間因應這個跨世紀議題的參考。

此外,出版中心所推出的《氣候變遷對臺灣總體安全之衝擊》DVD,也收錄了葉俊榮老師對於法律、風險環境面向的討論與分享。氣候變遷議題橫跨科學爭議、災難預測、災難治理、減碳與產業政策等多領域的「決策於未知」,更牽涉到「風險社會」的思考。讀者與研究者可以從上述出版品,獲得更進一步的瞭解。

 

書名:《氣候變遷的制度因應──決策、財務與規範》

主編:葉俊榮

出版日期:20148

IBSN978-986-350-027-8

定價:350

 

書名:《氣候變遷治理與法律》

作者:葉俊榮

出版日期:20153

IBSN978-986-350-065-0

定價:500

 

書名:《氣候變遷對臺灣總體安全之衝擊》(15 DVD+1手冊)

主持:陳泰然

出版日期:20128

定價:3600 元(家用版)/8000 元(公播版)


臺大出版中心書店

u  校總區書店:

地址:臺大校總區圖書館地下1樓(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41號)

電話:(022365-9286

傳真:(022363-6905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8:3017:00(例假日休息)

u  水源校區書店:

地址:臺大水源校區澄思樓1樓(10087 臺北市思源街18號)

電話:(023366-3993分機18

傳真:(023366-9986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8:3017:00(例假日休息)

u  校史館書店:

地址:臺大校總區校史館2樓(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41號)

電話:(023366-1523 

營業時間:9:0017:00、週二9:0015:00(國定假日休息)

l   http://www.press.ntu.edu.tw

l   線上購書:博客來/三民書局/國家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