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友雙月刊第54期 2007-11

本圖為今年神經科學組影像優勝獎之一。以diffusion MRI方法可以看見許多不同走向的神經纖維繞過病人的腦腫瘤。(曾文毅教授提供)
-
校長開講 臺大學生的四要與四不 李嗣涔 副校長、各位主管、各位師長、各位臺大新鮮人:大家早!
-
特稿~校園短波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院區醫療大樓啟用 文/黃世傑(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 雲林縣是一個農業縣,人口73萬,人口外流及老化嚴重,各種疾病尤其是肝病及癌症之罹病率和死亡率在全國均名列前茅。
-
邁向頂尖之研究 臺大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嚴震東(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動物研究所教授) 腦科學研究是邇來最當時得令熱門領域。
-
邁向頂尖之研究 臺大「促進產學合作先導型研究計畫」II期簡介 整理 / 林秀美 為推動國家產業發展的機制與環境,臺大在追求研究卓越方面,以「促進產學合作先導型研究計畫」鼓勵本校教師將研究成果轉移予業界,以激勵新科技產業的誕生。
-
邁向頂尖之研究 母校成功延攬國際之寧構造地質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 Professor John Suppe 來校服務 理學院 John Suppe,這名字對於非地球科學領域的人來說,或許相當陌生。
-
典型在夙昔 憶傅故校長斯年先生行誼——閱讀第34期「傅園」一文後有感 易任(農業工程學系退休名譽教授) 本人係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已於數年前更名為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於民國84學年度(1995)退休之名譽教授,由系務會議通過,而由當時之陳維昭校長發給名譽教授證書。
-
典型在夙昔 懷念傅斯年校長 徐商祥 當時臺灣只有一所大學──臺大,其他的學校都未成立大學。
-
臺大博物館之旅~地質典藏III 臺灣玉 —— 閃玉 劉聰桂(地質科學系教授) 在華夏文明裡,恐怕再也沒有像玉這麼讓人喜愛的礦物了。
-
椰林風情~鳥篇 與人類"共生"的鳥類 周大慶(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班) 本期校園紙上賞鳥繼續前期主題,介紹褐頭鷦鶯、斑文鳥、麻雀和大卷尾,這些鳥種多棲息在開闊耕地或草地,乃至深入人類生活環境,和你我至為關係密切。
-
黎兒專欄 京都在呼喚著我!——京都的私密場所大公開 劉黎兒(1978歷史系畢;旅日作家) 每年到了秋天,京都在呼喚著我!
-
校友專訪 圓夢機會的製造者——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專訪 採訪撰文/林秀美 他的第一志願是外文系,因為家族經營外貿公司的需要,不料差了幾分,考進臺大中文系。
-
我的青春紀事 藥學與音樂雙重奏 陳芳玉(1964藥學系畢業) 我在1964年6月從臺大醫學院藥學系畢業以後,曾經在臺大醫院注射組上三個月的班,次年,1月17日我搭西北航空的班機抵達紐約,19日照著信上的地址及指定的時間,到Juilliard音樂學校去考入學的鋼琴Audition及第二天考筆試。
-
我的青春紀事 臺大醫科七年的回顧——我的醫學與人文之旅 林衡哲(1967醫學系畢業) 我在1960年進入臺大醫學系醫科就讀,我跟其他同班同學最大的不同是,在我進入醫科以前,有整整一年的人文教育訓練,雖然我在建國中學念的是甲組,我卻保送東海外文系,在這一年中,我從東海開放式的圖書館中,借了很多書來看,種下了我對音樂、文學與哲學的永恆興趣。
-
我的青春紀事 似水流年 賴百合(1968法律學系畢業) 承蒙各位學長厚愛,本人被選為第7屆日本臺大校友會會長,殊感榮幸。
-
我的青春紀事 遊子心 臺大情 陳碧卿(1976外文系畢業) 今年(2007)擔任美國達福地區臺大校友會會長,有機會把此地校友的活動報導在校友雙月刊,與國內朋友分享我們在國外的生活點滴,編輯邀請我寫一篇青春紀事,這喚起了我腦海深處的往事,在時光隧道中,我努力地捕捉三十多年前的大學生活,很多情景至今仍舊記憶猶新、歷歷在目,臺大四年留給我非常美好的回憶。
-
我的青春紀事 甘為流星光照世人 陳明文(1992化學系畢業) 若以滿天的星星來形容大學生,我的體會是:臺大人不同點在於,他們選擇做一顆流星,走自己的道路,用生命最大美麗明亮的光芒劃過,能掩蓋過整個天空的星辰加起來的璀璨。
-
法律與生活 同業間跳槽小心觸法——勞工離職就業禁止條款之效力 劉志鵬(1979法律系畢業;寰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電子公司甲於僱用勞工乙時,約定:「勞工乙離職後二年內不得從事與甲公司有競爭關係之職務,如有違反,應將在職期間所領取之薪資全部返還甲公司,以作為賠償之用」,俟勞工乙離職後,隨即轉赴與甲公司有競爭關係之丙公司上班,甲公司乃起訴請求勞工乙給付在職期間所領取之全部薪資,供作賠償,請問甲公司之請求有無理由?
-
保健天地 老化≠記憶退化——如何預防記憶退化 邱銘章(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人過六十經常會抱怨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