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646月從臺大醫學院藥學系畢業以後,曾經在臺大醫院注射組上三個月的班,次年,117日我搭西北航空的班機抵達紐約,19日照著信上的地址及指定的時間,到Juilliard音樂學校去考入學的鋼琴Audition及第二天考筆試。考後第三天,校方來信通知我獲准入學,還能夠接上Freshman下半學期的課,真令我及在臺灣的師長與家人太高興了!

有人常問我:怎麼會從那麼難念的藥學系又去讀那麼難進的Juilliard音樂學校呢?我的回答是:靠堅強的信念、努力及好運,才使我克服諸多的困難,也使我能在這兩個不同的領域裡,增廣成長的過程,添加多彩的人生,實在受益匪淺。

會拉小提琴的先父,1924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19481953年間,他在嘉義市開業時,曾組成一個“嘉義管絃樂團”,定期在家裡練習及做地方性的演出(請參閱即將出版的《善友樂團風華》第2版中,有一篇我寫的<憶先父與嘉義管絃樂團>文章)。會彈鋼琴的先母,是一位為了照顧孩子而從未做過工作的助產士,她也是我的鋼琴啟蒙老師,自幼能生長在富有音樂環境的我,真感謝父母親的愛護!

195328日,我在臺灣省文化協進會主辦的全省第一屆兒童音樂比賽鋼琴組中獲得第一名,同年321日,舉行了一場難忘的慶祝得獎音樂會,在嘉義管絃樂團的協助下,我彈了第一次的鋼琴獨奏會。後來,為了小孩子的教育,父母親做了一個很大的決定,舉家遷到臺北,我就從嘉義女中的實驗班,轉到師大附中的實驗班就讀,繼續念完中學的義務教育。

在中學時代的我,除了受教於名師張彩湘教授門下,及跟隨蔡瑞月老師學習舞蹈以外,還有更難得的機會與音樂家的前輩,如戴粹倫、鄧昌國及張寬容等教授一起彈奏室內樂,充實我在音樂上各方面的學習,獲得珍貴的經驗。能在那種最高的音樂境界裡一起合奏及演奏,自然而然地從無言的啟示中,更加引導我邁向專攻音樂的志願。

當美國名指揮家Dr. Thor Johnson1958年來臺灣作客席指揮時,我有機會彈奏給他聽,不但得到他的讚賞,而且還替我在北卡州的Salem College申請獎學金及入學許可,在驚喜中,令我期望在高中畢業後,能順利進入該校就讀。

遺憾的是,當時教育部沒有中學畢業生出國的明規條例,所以要保送我去念師大音樂系,可是,我的老師張彩湘教授及其他的音樂前輩,都認為畢業後要服務兩年才能出國,不甚理想,加上我念的是理組,又考慮到念藥學系,在現實的生活中較有安全感,所以,最後我決定參加大專聯考,很幸運地,如願考上了藥學系。

就在大專聯考之前,非常關心我出國問題的鄧昌國(國立臺灣藝術館及國立音樂研究所的創辦人)建議我在196026日,在國立臺灣藝術館舉行一場個人的鋼琴獨奏會,並收集一些與演奏會有關的資料,以“音樂特殊人才”,再向教育部申請出國進修,然終未獲准,後來這個“音樂特殊人才”催生了“音樂天才兒童”出國的條例。

在我念第8屆(豬八戒,臺語)的藥學系時,同學中有20個本地生及11個僑生,男(16)女生(15)約各半,個個都是優秀的青年學子。可惜因為我不是住校生,除了上課及在實驗室外,加上回家後我需要練琴,所以跟同學在一起輕鬆聊天的時間,自然就很有限了。他們都知道我常在醫學院的音樂會中,在舊禮堂用那一架直立的老鋼琴彈奏,同學們也都感覺到我好像是音樂系的學生,樂在其中,考試雖然平平,倒也跟大家一起畢業了。我們這一屆的同學蠻親,也很合作,至今仍有聯絡,每次我在臺灣有演出,他們一定來捧場。這四年的大學教育,給我印象較深的系裡活動及課程,可算是在大三演出的一齣話劇,及採生藥本、有機與分析化學、藥理、生化等科目,對我在思考力、判斷力及理性上的成長,都有深刻的影響與助益。

大一的課,我都在校總區上,當時還不知道未來的夫婿郭季彥,已在臺大醫院當Intern,既不認識,也沒見過面。後來,我們由在醫專念書時,早已彼此相識的雙方父親的介紹下,才在紐約見面。季彥在臺大醫學院就讀時,曾師事高慈美老師學習鋼琴,他對我日後的支持與鼓勵,自不在話下。

以下是我在校期間到出國之前的幾次比較令我難忘的演出經歷,或許讀者有興趣一讀:

1196133日,參與作曲家許常惠的首次“製樂小集”發表會,彈奏作曲家陳懋良的作品。

21961524日,在秘魯共和國總統浦樂多博士與夫人訪問臺灣時,我應邀在他們的圓山行館舉行的答謝國宴中演奏。

3196110月,與小提琴家戴粹倫及大提琴家張寬容等演奏一場鋼琴四重奏室內樂音樂會。

41962723日,與旅居法國的小提琴家馮福珍小姐,一起在臺灣巡迴演出。

51963310日,參加臺北國際婦女協會舉辦的學生音樂比賽,獲得鋼琴組第一名。

619631113日,參與“慶祝臺大校慶及臺大樂團成立首次音樂演奏會”,擔任鋼琴獨奏。

7196429日,在客席指揮家Robert Schloz的指揮下,我以客席鋼琴演奏者與臺灣省立交響樂團,在國際學舍合奏李斯特的匈牙利幻想曲,後來我師事Robert Scholz,受恩師蕭滋教授的指導及準備,才考進Juilliard School

81964119日,在電視樂府中接受訪問及演奏。

919641114日,與香港知名聲樂家周文珊小姐及聲樂家林寬先生,在中廣公司臺中電台的主辦下做巡迴演出。

2004329日,為了慶祝藥學系成立五十週年,我很榮幸應籌備委員會會長許章賢系友(第13屆)之邀,又回到藥學系。在當天歡慶的日子,我彈了一場難忘的鋼琴獨奏會,深深地令我以臺大人為傲!

後記:最近欣聞臺大交響樂團已於今年718日在國家音樂廳舉辦了一場紀念Prof. Tomotake Takasaka逝世十週年及樂團成立四十年的音樂會。由莊伯祥醫師的電子郵件聯繫(1965年醫學系畢,他不但曾在19631113日的校慶音樂會參與臺大管絃樂團的演出,更難得的是,他也參與此次的音樂會),獲知音樂會的演出非常盛大成功,還寄了一本厚達百頁的節目單給我留念,令我不勝感激。

在此遙祝臺大交響樂團繼續成功,更上一層!也盼臺大在不久的將來成立音樂系,為臺灣培育更多出色的音樂家及愛樂者。

 

陳芳玉(Rita Chen)小檔案

嘉義縣人,活躍的鋼琴家、室內樂演奏家、作曲家、編曲家及教師。從臺大藥學系畢業後,考進紐約市Juilliard School,主修鋼琴,師事James FriskinRosina LhevinneMartin Canin。她曾與Juilliard交響樂、Brooklyn愛樂、省交及市交等樂團合作,在美國致力於彈奏江文也、蕭泰然及臺灣近代作曲家的作品。曾在紐約及臺北開班授課。

她也是一位作家,曾為臺灣音樂雜誌撰稿,並將二十世紀著名鋼琴家Joseph Lhevinne的“The Basic Principle in Piano-forte Playing”譯成中文,在臺北出版。

1974年與夫婿郭季彥醫師及二子定居紐約市北郊,為聯誼鄉親,發起成立“威郡臺灣婦女會“,1999年組成The Global Harmony Ensemble,以臺、美鄉土音樂及歌謠、童謠進行文化交流,巡迴美國、加拿大及臺灣演出,備受歡迎。她的作品包括多首歌唱曲、一鋼琴六手聯彈及鋼琴改編曲等,均在美國發表。2000年加入北美洲臺灣婦女會成為會員。

曾多次獲得“最優教學獎”,1993年榮獲“全美永久專業鋼琴教師”及“紐約州教師協會永久專業鋼琴教師”等證書,2000年榮獲The Music Conservatory of Westchester, White Plains頒授“致力十年卓越教學獎”,2002年獲YWCA頒授“Outstanding Achievement”獎及美華協會Hudson Valley Chapter頒授“Dynamic Achiever”等獎。

她是全美音樂教師協會及紐約鋼琴國會等組織的活躍會員,與音樂家研習並擔任委員,任Westchester Musicians Guide共同會長長達八年。2006年自The Music Conservatory of Westchester榮譽退休後,目前擔任The Scarsdale Woman’s Club顧問、紐約州教師協會及Westchester Musicians Guide的策畫及執行委員,舉辦教師與學生的音樂活動及演奏,並作私人指導。

 

圖説:

圖1:1964年筆者自藥學系畢業,圖為畢典後留影。

圖2:1961年攝於臺大有機實驗室。

圖3:1958年彈奏給Dr. Thor Johnson聽後,與雙親、芳月妹(左1)留影。

圖4:1958年與小提琴家鄧昌國合奏演出。

圖5:在醫學院舊禮堂中演奏。

圖6:196429日,在客席指揮家Robert Schloz的指揮下,與省交合作演出後留影。

圖7:(小檔案用圖)1960年鋼琴獨奏會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