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秋天,京都在呼喚著我!其他的季節也常去京都,但是秋天更不想錯過京都,京都的呼喚聲格外響亮;日本年輕人愛上沖繩,每年從東京等地飛去沖繩好幾次,會被說是得了「沖繩病」,依此理,我則是得了「京都病」以及輕度的「沖繩病」,因為京都實在是一個比哪裡都美、都洗練的城市,有看得到的美,以及許多看不見的美,例如藏在典雅老街深處京都人想要持續維持這份典雅的心,也是非常美的,好像自己只要去京都接受多重美的洗禮,也會變得美起來!

京都是每個季節、每個月、每一天都能找到理由去的,京都的紅葉織錦的秋景色、如平安繪卷的祭典,又滿載各色的花草與美味,京都每年4,500萬人的觀光客也大都集中在秋天,秋天是京都的街頭生氣最十足的時候,如果不是朱、茜、黃等七彩秋色徹底染透每一個角落,或許還會懷疑這是充滿鬧意的春天呢!

因此秋之京都呼聲響的同時,這個時期,到京都去哪裡都擠滿了觀光客,所謂紅葉名所的古剎名寺都排長龍,美味料理店或和風甜點的甘味處也是絕望的排隊,無法好好享受京都風情,也無法悠閒地觀賞紅葉、品嚐秋之美食,要如何才能逃避喧囂,而找到專屬於自己的紅葉景點以及美食落腳處呢?這種時候當然要聽許多在地的京都女人的話,像是在京都老舖、旅館或料亭工作的女將、女中,她們會介紹許多觀光指南上不會宣傳的私密好康的場所,常跑京都,每次多學會幾招,就累積成自己的京都秘笈了。

觀光客在秋天去都是為了觀賞成為原色古寺庭園背景的紅葉,因為隨天氣變化,紅葉絕景的地點是會變動的,例如從南到北,或從山頂下移到山麓,因此觀賞紅葉也稱為「狩獵紅葉」。紅葉最濃密的時候跟櫻花盛開的開花日一樣,也有紅葉日,亦即幾乎完全看不見綠葉的最初的日子,京都的紅葉日按往年是在12月上旬居多,11月下旬後半大概已經進入最有看頭的時節,1123日的勤勞感謝日前後往往有連休,也會是京都最擁擠的紅葉假期,走在著名的庭園、寺院都幾乎得貼著別人的屁股前進,很沒氣氛,避開那幾天,就會好多了,事實上12月上旬才是真正紅葉日的降臨。

紅葉日前後,紅葉名所的東福寺、真如堂、永觀堂、圓光寺、清水寺、詩仙堂、常寂光寺、祇王寺等都會人擠人,但是如果因為很擠就不去,那豈不是也很可惜,說是名所當然有名所厲害的地方,像東山的永觀堂或洛東的真如堂,都是境內全部讓紅葉埋沒,連風吹散落的紅葉風情也很有味道;東福寺的洗玉潤溪谷裡有2,000棵楓樹的紅葉,從連接本堂與開山堂之間的通天橋往下看,是極品的絕景,彷彿自己駕臨於紅雲之上等;難道要錯過這些地方嗎?不,跟櫻花季節一樣,這些寺院都是清晨很早就開放的,只要起個早,在67點時,搭個車或叫個計程車去,往往能獨占錦繡光景,也常會遇到清早正拿著專用竹帚,在枯山水庭園裡刮出如海似水砂紋的僧侶,或許還學得一句管用一生的警句呢!

京都人因為京都就是他們的,所以不會在這時去跟外地觀光客擠,但京都人是連賞楓的日子都會預先寫在自己手冊的人種,他們都到哪裡觀賞紅葉呢?京都人覺得京都楓葉的原點是濃淡有緻的三尾──高尾(高雄)、槇尾、栂尾。從高尾往北走,紅葉有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的變化,而且各山深處都各有名剎,平時靜寂,在紅葉季節則變身為輝煌豪華的表演舞台;從高尾下車後,映入眼簾的是非赤即黃的滿山紅葉,渡過架在清瀧川上的高尾橋便有陡峻的石階,悠悠地展開紅葉序曲,登到極點便是有豪壯樓門的神護寺,是和氣清麻呂在794年就營造的古寺,寬廣的參道包裹在紅葉中,鐘樓邊的楓葉因為透光而發亮,讓人感受到「紅葉輝映」成語意境原來是如此,塗朱的金堂跟兩側的紅葉完全同化,而深處的多寶塔亦為濃色紅葉所包圍;以丟土器除厄聞名的錦雲溪溪谷,到傍晚時分已經分不清是紅葉染雲還是雲染紅葉了。

沿著河川走十幾分,也濃淡夾雜的紅葉道,人走在其中彷彿是在追逐只能看一生一次的紅黃的組合,每一段都跟刺繡的錦緞地美,美到似乎是加工過的虛假,原來大自然的神算會讓人產生如此錯覺;槇尾則有弘法大師弟子智泉開基的西明寺,從山門起就是紅葉隧道,從本堂左側往深處去,好像戲幕突然拉開般,連山燦爛、豪華的色彩呈現在眼前,人宛如一片楓葉般,都會被吸住而貼到這張風景畫裡去。

栂尾的高山寺是774年光仁天皇敕願開基的,最著名的是從石水院的書院床沿眺望清瀧川對岸的山,窗柱都成了如一幅幅山紅葉繪畫的框緣了,此處還不時會傳來鳥啼聲,描繪此景的鳥獸人物戲畫裡的野兔、山猿、野蛙等,至今也似乎隨時會從紅葉山裡跳出來。

或許到三尾觀賞紅葉還是覺悟需要一天的壯舉,京都女人此時的私密場所是去洛北的「松山(しょうざん)shozan)」,也就是指「松山光悅藝術村」。這是在地鐵北大路車站附近一處和服公司所開設,除了有可以觀賞傳統染織過程、作品的藝廊外,還有35千坪的庭園,借景鷹峰三山,四季變幻,秋天自有絢爛的紅葉,藝術村裡也有料亭、餐廳等,尤其是「松山」的庭園裡,映照在苔庭上的紅葉非常精彩,卻不見有觀光客的蹤跡,能優雅地渡過一個沒有塵囂的紅葉日。

「松山」附近的光悅寺,也是京都女人喜歡在紅葉季節去開茶會的寺院,有7個茶室,與其說是寺廟,其實比較像是山莊,境內也是全讓紅葉掩埋;此外嵯峨野的「厭離庵」、「寶筐院」的紅葉也很美,這幾年雖然稍微人多起來些,還算是幽靜去處。總之只要去那些沒有停車場的寺院就必然不會失望,因為京都的每處寺院庭園都種有會變色的楓葉等樹木,像是東海寺塔頭的光明院清靜無比,而且拜觀料是隨意「志納」,不會如名寺門票所費不貲;精明的京都女人推薦的免費紅葉景點還有京都御苑、寶池公園、日向大神宮、鷺森神社、哲學之道、大原神社、金藏寺、赤山禪院、渡猿橋等,有些只要買了電車票便能滿喫紅葉,像是往鞍馬山的叡山電鐵鞍馬線。此外大德寺塔頭的高桐院也是非常雅緻幽靜的紅葉景點,從表門起的石階參道與苔庭,覆蓋著紅葉,是著名的天然紅毯,從客殿眺望庭園,別有一番風情,就會覺得此處不愧是移築了千利休屋邸的書院、茶室的寺院。

京料理當然也是秋天京都行的一大重要目的。我自己愛去的是祇園的「川上」,主人松井新七的女兒松井今朝子是作家,今年得了直木獎,那裡也是指揮家小澤征爾父子到京都必去之處,作家井上靖生前也很愛去,或是圓山公園內的「左阿彌」,大抵夜裡餐點都要覺悟一人15千日圓才能吃到,而且不管什麼時候都必須預約,這樣才有主人當天清早到市場親自採購,以最佳的食材做的料理端上桌,好的料理店是不會臨時湊合的。而最能吃到京野菜的好店有左京區「草喰なかひがし」,全是用京野菜狀元的美山、大原的蔬菜,中午4,200日圓、晚上8,400日圓,或東山祇園的「迦陵」,是和洋折衷的創作料理,只有7,800日圓一種價格,比較容易出手的則是在祇園南側的老鋪「中村樓」,已經有450年歷史,算是八神社的門前茶屋,晚上的懷石料理全套從4,500日圓起跳。此外平安神宮附近的「盛六」或是たん熊(丹熊)連鎖店等,晚上67千日圓左右也能吃到的可留到晚餐。值得一提的是,たん熊北店的熊魚庵便是不會裝腔作勢的京料理店;たん熊料理曾經是茶道表、裏兩千家所愛,谷崎潤一郎以及吉井勇等人都愛的名店。

最近京都流行大量使用京野菜義大利菜,像是左京區聖護院附近的USAGI都是京都人才去的店;我自己則常去日本畫大師竹內栖鳳的舊邸改築的義大利餐廳──在高台寺門口的「The Garden Oriental(東方庭園)」,有13百坪的庭園,古色古香的迴廊樓閣,覺得只有在京都才可能在這樣的地方吃義大利菜,而且餐廳索價非常合理,比京料理便宜多了。

到京都還不能不享受的是和風甜點以及入夜京都高雅的酒吧;觀光指南上的甘味處大抵都排了長龍,「文之助茶屋」則本店之外或大丸百貨裡都能吃到道地的抹茶蕨餅,還有京都藝妓最愛的「甘泉堂」,不會跟「都路里」一樣瘋狂,都路里不時有幾十人排隊;而或許需要等一下下,我到京都總要去吃「鍵善良房」的葛切2次,才覺得到了京都。

夜裡除了先斗町一帶逗留之外,我最近幾年愛上京都的酒吧,像是在木屋町二條的K6或是麩屋町附近八百屋町(從京都市公所走路5分鐘)的K家,都成了我在京都深夜的風流去處。京都的吧氣質跟東京很不同,細膩完美到無可挑剔;K6不但藏有1,300多種酒,半數是珍奇的威士忌,而且供應許多京都大原野菜或自家燻製的若狹產鯖魚等;大原野菜是店主人西田稔每天清晨跟廚師一起去大原親自挑選的,非常美味,讓我覺得比酒更醉人,也是讓我首次真正認識到蔬菜可以好吃到這種程度的開眼店,即使肚子再飽,也都必會裝下K6的大原野菜沙拉以及大原野菜麵。吃了大原的蔬菜翌日,身體好像變得很輕鬆,或許這是貪吃的我的一個藉口吧!

K家則有坪庭以及粗樑縱走的京町家建築的酒吧,是春天賞夜櫻或秋天賞楓後最佳去處,K家不僅裝潢優雅,主人曾經在東京銀座的吧修行多年,會提供許多有創意的喝酒法。我其實是不大會喝酒的所謂「下戶」,通常全面接受主人推薦,有時則點主人自創的點火「愛爾蘭義式濃咖啡」(Irish Espresso),火焰在我的眼前從30公分高處落下,把咖啡香燒得瀰漫整個空間,也造福了其他客人,火焰、香氣讓酒吧間掀起幾分熱度;不論K6K家的主人、酒保都經驗豐富、涵養十足,客人安心地談論櫻花紅葉乃至自己的感情事,是成熟大人放鬆的遊戲場。其他還有許多原來茶屋、町屋改裝的吧或是藝妓出身者經營的酒吧,只是通常不收「一見」(初次見面)的客人,要有熟客帶才行,在東山大和大路通新橋的「祇をん八咫」也是藝妓出身者開的,則是生客也能放心進入的,或許也藉此體會京都晝夜不同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