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齡基金會捐贈臺大百億興建癌症醫院
創全球對大學醫學院最高捐款紀錄
鴻海集團郭台銘董事長,以永齡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名義,於9、10月先後捐款本校150億元及2億元,前者用於建立癌症醫院及質子中心,不僅創國內對大學捐款最高紀錄,也是目前全球對醫學院最大的一筆捐款;後者則用於改善臺北縣流浪狗問題之用,也是國內在這方面最高金額的捐贈。
150億元當中的100億元將用於硬體建設,預計在兩年內興建500床規模的癌症醫院及質子中心,50億元用於發展生醫工程領域的合作計畫,包括幹細胞移植中心、預防醫學中心等,其所衍生之盈餘將全數用於人才培育、慈善公益、激勵制度等。此外,郭董亦承諾補助質子治療費用,幫助更多貧困的病患。
至於拯救流浪狗部分的2億元,將成立「增進動物福利發展基金」,由本校獸醫系和臺北縣政府合作,在三年內以絕育手術及晶片植入方式,減少流浪狗數量,建立流浪動物醫療網,同時也會增加專業獸醫師訓練課程,並加強對普羅大眾的教育宣導。
郭台銘董事長表示,永齡基金會係為彰顯父母養育之恩所設立,以關懷生命、回饋社會為理念,由於近年至親罹癌過世的悲痛,讓他有著強烈的使命感,要Making a difference in fighting cancer。而臺大在人才、制度與研究能力堪稱國內之冠,因此決定捐贈臺大興建癌症醫院及質子中心,致力於腫瘤的防治、研究與教學。對於拯救流浪狗也是希望藉由臺大專業的引導,從根本面解決問題。
李校長在簽約儀式上對郭董事長捐款臺大表示感謝,相信對臺大邁頂有極大之助力,另外對郭董回饋社會的義行,尤其是提升癌症醫療品質的理念與決心深表欽佩。李校長也感謝臺大醫院林芳郁院長、蔡克嵩副院長、腫瘤部同仁以及湯明哲副校長等人居間穿針引線,在短時間內促成此一美事。(取材自《臺大校訊》2007年9月12日第889號1版;10月10日第892號1版)
圖説:
圖1: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先生以永齡基金會名義捐款臺大,期臺大發揮專業優勢,在人類癌症醫療及流浪動物福利方面能有所貢獻。圖為9月4日郭董事長蒞校簽約。(攝影/郭書紳)
臺大竹北分部產學合作第一次聯合捐贈簽約10月11日舉行
臺大竹北分部產學合作第一次聯合捐贈簽約儀式,於10月11日上午在校總區舉行。此次參與捐贈的業界有來自電子業的鈺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醫界的生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寶臍帶血銀行)以及一位熱心興學、對藥物研發興趣濃厚的校友,這位校友將分三年捐建一棟大樓,鈺創科技每年將捐款1千5百萬,生寶科技則捐款5百萬元。
李校長於致詞時表示,過去幾年到中國訪問時,發現不論是研究型大學或地方大學在產學研究這部分都花費很大心力,而世界各大公司為了搶占中國大陸市場,都到園區設立據點。當時他即心生警戒,深感臺大必須跨出去,與國際上高科技公司,包含臺灣最先進的公司合作,否則未來在競爭態勢上必然會受到很大妨礙。他感謝鈺創科技公司盧超群董事長、生寶科技章董事長以及另一位校友的捐贈。李校長也公布竹北分部的基礎建設已呈送公共工程委員會,只要通過就可上網招標。(取材自《臺大校訊》2007年10月17日第894號)
李校長一行出訪英法名校
洽談雙學位與交換生協議
臺大目前已有245所姊妹校、115個交換學生協議、遍布全球五大洲43國。為了進一步拓展臺大與國際名校的合作關係,本校李嗣涔校長於10月初親率國際事務長及文、理、社科、醫、工學院五院院長,走訪英法名校,並與法國高等教育暨研究部的歐洲暨國際關係與合作處處長傅柯見面,討論臺法高等教育的新近發展與策略。
在緊湊的五天行程中,共拜訪了英國的牛津、劍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國王學院,法國的巴黎六大、巴黎十一大、巴黎高等綜合理工學院、卡相高等學院等八所名校,這些大學不但歷史悠久,名聞遐邇,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更是名列前茅。
此次出訪成果豐碩,亞非學院及巴黎六大分別與本校簽署學術合作協議及交換學生協議,而牛津、劍橋等校也分別拜會了不同學院,洽談研究合作、交換學生、雙學位等計畫。這八所大學,除劍橋外都是臺大的姊妹校,而臺大與劍橋也早有密切的學術合作。此次訪問重點之一,是尋求八校中「唯二」未簽交換生協議的牛津與劍橋同意與臺大交換學生,已獲兩校初步同意,可望於明年9月開始進行。訪問的重點二為討論雙學位協議,也獲得各校相當熱烈的回應,如法國的卡相,與本校已有兩個雙學位計畫,現在在歐盟「伊拉斯莫斯世界」(Erasmus Mundus)計畫架構下,還要發展第三個雙學位合作。訪問的重點三為學術交流,各校對於臺大的學術實力頗為肯定,牛津的林肯學院提出與臺大文學院進行南島文化的研究合作,劍橋、亞非學院對於臺大的臺灣研究、中國研究都表示了高度的興趣,法國各校則就奈米科技、電機資訊、應用力學等研究領域表達了進一步深化合作的意願。(取材自《臺大校訊》2007年10月17日第894號)
我國高等教育論壇
為大學邁頂集思廣益
為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健全發展並提升教育品質,獲五年500億計畫第一梯次補助之12校所組成的「邁向頂尖大學策略聯盟」,於9月5日假臺大舉辦「我國高等教育論壇: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由主席國立臺灣大學李嗣涔校長主持,計有頂尖大學12校校長、副校長、教務長和研發長,以及立委、國內外專家學者等多人與會,針對我國高教發展、國際競爭和社會責任,提出具體建言,作為政府高教政策實施的重要參考。
此次論壇討論四大議題:(1)我國高等教育的任務與願景,由李遠哲院士擔任引言人,黃榮村校長、劉兆漢副院長及曾志朗校長與談;(2)我國高等教育現況之SWOT分析,由徐遐生院士擔任引言人,戴曉霞院長、吳清山執行長及吳政達所長與談;(3)高等教育之發展規劃(roadmap),由陳維昭教授引言,李嗣涔校長、吳思華校長及賴明詔校長擔任與談人;(4)大學的社會責任,由朱敬一院士引言,翁政義校長、鄭瑞城校長及戴謙校長擔任與談人。(取材自《臺大校訊》2007年9月12日第889號3版)
傅立成教授研發智慧機器人有成
國內第一部校園導覽機器人問世
本校電機學系傅立成教授研發出國內第一個智慧型校園導覽機器人,於今年新生入學指導典禮上首度亮相,引起相當的矚目。
據現任本校主任秘書的傅立成教授表示,有些美術館、博物館等室內公共空間已有導覽機器人,而其所開發之機器人可在戶外環境進行導覽,不僅是國內創舉,還搭載許多先進技術,可以成功執行戶外導覽的任務,如觸控式顯示幕、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多媒體播放、與參觀者互動多,甚至可以頭部擺動和LED燈來表達機器人的情緒反應等,讓您參觀校園又多了一種選擇與樂趣。(取材自《臺大校訊》2007年9月19日第890號)
圖説:
圖1:電機系傅立成教授研發校園導覽機器人,在今年新生入學日首度亮相。(提供/學務處課外活動組)
陽毅平教授發明手輪馬達
提升電動輪椅使用效能
本校機械系與身心障礙者輔具工程研究中心陽毅平教授及其研發團隊,成功研發出電動輪椅手輪馬達,讓電動輪椅行進更為輕巧便利,造福行動不便的民眾。
傳統電動輪椅的動力系統使用高轉速馬達,由於重量和體積過大,能量耗損率偏高,陽教授遂將輪椅的手扶圈與馬達轉子合而為一,藉著手扶圈到輪軸較大的旋轉力臂,在最小電力消耗下產生最大力矩。由於此款馬達具有輕巧、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特性,讓電動輪椅可以更有效率地使用電池能源,提升其續航力。
我國電動輪椅與電動代步車在國際市場居世界第一,占我國醫療器材出口總額24.5%,而此新型手輪馬達,將為業界與電動輪椅使用者,帶來新的選擇與商機,值得進一步開發與推廣。展示地點在臺大學身心障礙者輔具工程研究中心(思源街18號/水源校區)。有興趣的讀者歡迎洽詢陽毅平教授,電話:(02)3366-2682,E-mail:ypyang@ntu.edu.tw,或聯絡人湯淑,電話:(02)3365-3368#110、0929-415448。(取材自《臺大校訊》2007年9月12日第889號2版)
如何創造優質社會?
Dr. Peter Herrmann分享歐盟經驗
今年7月,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與社工系共同邀請愛爾蘭庫克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Cork, Ireland)Peter Herrmann教授擔任訪問學者,為期兩個月,期以臺灣社會為研究對象,探討社會品質與社會福利等相關課題。
8月28至29日,Peter Herrmann教授並主持「臺灣社會品質工作坊」,提供歐盟社會政策經驗與臺灣在地經驗現象的對話平台。他指出「社會品質」概念之被提出,源於以歐洲社會品質基金會(European Foundation on Social Quality,EFSQ,Peter Herrmann教授自2003年迄今擔任此基金會的資深顧問)為核心的一系列學術討論。社會品質一方面分析既存社會政策及其結果,另一方面也存在著批判的旨趣,嘗試發展替代性的概念。其目標在於發展適於人類居住的理想空間,包括維繫社會正義,以團結的原則為導引,強化以民主為基礎的公民社會,最終發揚人性的尊嚴。與會者均認為透過國際性的學術交流與對話,對於促進國內社會品質指標之建立,以及社會政策之制定與研究都有長足的助益。(取材自《臺大校訊》2007年9月12日第889號3版)
謝謝老師!
◆96年教師傑出服務、教學傑出、學術研究成果傑出獎
本校慶祝96年教師節茶會於9月28日假第1會議室舉行,會中頒獎表揚在研究、教學及服務傑出之教師,由李嗣涔校長主持頒獎儀式,生工系張文亮教授代表受獎人致詞。獎項包括:教師傑出服務獎6名,臺大講座4人,學術研究成果傑出教師獎18人,教學傑出教師獎27人,優良導師獎8人,名譽教授證書6人,特聘教授榮譽獎2人,30年及40年資深優良教師獎各為20人、5人。
今年首度頒發第1屆「教師傑出服務獎」,分為「傑出社會服務獎」及「傑出校內服務獎」,前者由法律服務社、社會服務團隊及昆蟲系楊平世教授拔得頭籌,而土木系陳振川教授、生工系黃宏斌教授及電機系許博文教授則榮獲傑出校內服務獎。以下簡述獲獎者事蹟:
臺大法律服務社成立於民國68年11月,每週六下午(寒暑假除外)提供民眾免費法律諮詢服務,二十八年來從未間斷,截至民國95年,已承接2萬7千多件法律事件,且多次巡迴全臺各縣市服務,有口皆碑。而邱聯恭教授長期帶領師生團隊,熱心投入,貢獻至鉅。
由社會工作學系所組成的社會服務團隊,以「捍衛弱勢孩童與家庭福祉」自許,積極參與社福與及其相關政策,如辦理兒童保護論壇;和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推動「安康社區(貧窮社區)」;95學年度經由服務課讓臺大電機系同學有共同為弱勢族群付出的機會;配合國泰人壽支援的外籍配偶家庭服務計畫;推動青少年志願服務計畫等。以助人專業知識為基礎,為弱勢族群人權發聲。
昆蟲系楊平世教授長年在協助政府推動農業發展、動植物防檢疫及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等政策,居功厥偉,如:促成我國與IUCN等國際生態保育組織之聯繫;主持「野生動物保育法施行細則」修法及「野生動物飼養管理辦法」立法;促成「農金法」、「農業金庫」通過立法及成立「農業金融局」;協助政府推動休閒農業政策;倡議校園「生態園」及國家公園、農業改良場及大學林場附設「自然教育中心」;舉辦各種蝴蝶及螢火蟲保育活動;在臺大成立「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等。
陳振川教授在擔任土木系主任期間,倡議重點發展「電腦輔助工程」與「營建工程與管理」領域,成為學術分組標準及大學發展重點;成立臺大土木文教基金會,推動公益事務及支持土木系教學研究;在課程規劃、實驗教材編印及土木館空間改善等亦著力良多。而在總務長任內,適逢本校財務最困難時期,輔佐陳維昭校長暨領導總務處同仁,推動校地回收、加強經營管理、建設優質校園、更新電力系統,以及校園人本交通執行等活化校內外資源,開源節流,榮獲全國性獎勵無數,為綠色永續校園之範例,為本校追求卓越之發展建立基礎。
黃宏斌教授在不同崗位擔任行政工作,均有創新研發,如:興建完成第二活動中心、完成本校軍訓考核制度化、推動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擬訂公立大專校院專任教師基本授課時數編配、義務擔任九二一震災溪頭重建顧問等。在校內服務方面,黃教授亦將其研究成果落實於各項防災或整治實務工作,特別是在坡地災害防治工作上有具體貢獻。
許博文教授為電機資訊學院第一任院長,成功整合電機、資訊兩系相關系所,成立電機資訊學院;辦理創業講座,促進產學合作,擔任講座之校友亦回饋母校,或捐贈大樓如博理館、德田館、明達館及規劃中之人文大樓,或捐贈研究經費成立無線研究實驗室,或捐贈博士班獎學金(後改為設立矽統科技講座教授);申請設立國內第一個IEEE學生分會,鼓勵研究生參與國際學術活動,並擔任首任Counselor;鼓勵教師申請各種國際學術學會Fellow,大幅提升電機資訊領域國際聲望;提出以一系多所方式計算教師員額及生師比,獲得教育部矽導暨專案擴增計畫教師員額等。本校竹北分部在國家生醫園區移出後,由於經費無著,推展遭遇困難,許博文教授在接任竹北分部6人小組後,大力協助校方號召電子業界成立「竹北分部籌建委員會」,成功舉辦產學合作說明會,功不可沒。(取材自《臺大校訊》2007年9月26日第891號1版)
圖説:
圖1:臺大法律服務社義務提供法律諮詢,數十年來不變,已建立極佳口碑,深受民眾倚賴,圖為服務盛況。(提供/法服社)
圖2:陳振川教授在擔任臺大總務長期間,致力於建設人本校園,為臺大追求卓越發展奠基。圖為陳維昭校長於2005年卸任時,全家與陳校長合影。(攝影/洪培元)
圖3:黃宏斌教授以其水保及生態、水利等長才,協助九二一震災後重建及其他坡地災害防治工作,貢獻良多。(提供/黃宏斌教授)
圖4:許博文教授擔任電資學院創院院長,為該學院樹立卓越之國際學術聲望,近來為竹北校區產學合作更是著力甚深。(提供/許博文教授)
好書這裏買!
◆ 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Ⅰ出版
今年臺大選出了27位教學傑出教師,想知道這些老師在教學上究竟有何“能耐”讓臺大學生甘心樂意受教?請看臺大出版中心9月出版的《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Ⅰ》,有教學相長的理念分享,更有許多師生間動人的情誼故事。定價:新台幣300元,ISBN:978-986-01-0965-8。
臺大出版中心位於圖書館左側地下1樓,書店營業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08:00~17:00,購書享8折優惠,歡迎參觀選購。
出版中心電話:(02)3366-3993
臺大醫學院藥理學(科)研究所誠徵助理教授以上教師2名
♦ 應徵資格:
(1) 具有生物醫學相關之博士學位
(2) 博士後研究二年(以應聘日期計算)或助理教授以上資歷
(3) 具分子生物訓練經歷,有獨立研究能力、且能勝任藥理學教學
♦ 檢具資料:個人履歷、學經歷證件影本、五年內著作目錄及近三年主要代表作之影本、至少二封推薦函、未來五年教學及研究計畫書、及其他有助於瞭解申請者之資料。
♦ 截止日期:96年11月30日(送達日期)
♦ 聯絡地址:台北市仁愛路1段1號11樓 臺大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 黃德富所長收
♦ 傳 真:886-2-23915602,8886-2-23915297
♦ E - mail:turfu@ntu.edu.tw
臺灣大學雲林分部10月19日揭牌
10月19日,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院區正式啟用,該院區將提供醫學中心級的服務,重症民眾不必再長途跋涉看病。而本校雲林分部也在同一天揭牌,農經碩士在職專班已於9月開課,醫學院、工學院等學分班也將隨後進駐,對雲林乃至中部縣市的教育發展將有很大助益。
雲林分院虎尾院區第一期大樓位於雲林分部校區,為腫瘤醫學中心,並將設置器官移植中心,與斗六院區的心臟血管中心、肝膽醫學中心及急重症醫學中心功能互補。除提供醫療服務外,雲林分部也配合政府進行我國老人照護示範模式規劃,設置「農業生技發展及健康生活教育園區」,由醫學院陳慶餘教授擔任主持人,並與縣衛生局暨社會局合作「長青健康照護體系之模式建構專案計畫」等,以及推動各項教育訓練,包括:社區健康服務推展計畫、獨居老人健康評估、社區健康調查、社區醫學教學訓練,以及「醫療管理科學」碩士學分班、「農業經濟與環境資源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等。
本校雲林分部籌備小組於89年10月27日成立,由醫學院謝博生教授擔任召集人,今年9月功成身退,由楊泮池院長接任。由於竹北分部產學合作策略聯盟極為成功,李嗣涔校長表示將循竹北模式,加速雲林分部的規劃建設。(提供/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2007校慶預告
本校訂於11月15日上午9時假臺大小巨蛋舉行校慶大會,會後並有茶敘,歡迎校友蒞臨同慶。
藝文快遞
◆ 創作社示範講座
11/7(三) 13:00-14:30王孟超《劇場空間魔法師──抽象到具象》一活大禮堂
11/8(四) 15:30-17:00劉亮佐《我的角色扮演──從文本到舞台到人生》視聽小劇場
◆ 聲動劇場示範講座
12/11(二) 15:30-17:00謝韻雅《吟唱的身體──聲音肢體劇場》視聽小劇場
12/13(四) 15:30-17:00謝韻雅+Scott Prairie《探看聲之動音樂劇場的多元跨界》視聽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