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在1995年起開辦校務基金,2001年放寬5項自籌收入自主性,尤其教師薪資規定獲得鬆綁,而得以延攬優秀人才。本期「校務報報」由主計室為您簡報校務基金概況。
擁有全國最優秀的學生、也擁有全國最優秀的師資,臺大電資學院郭斯彥院長表示,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向下紮根的教育仍不變的道理,在這個基礎之上,他要創造新科學,向世界人才招手,從而發揮影響力,讓電資學院走向真正的國際頂尖。
2011年,臺大城鄉所師生來到坪林,以坪林作為新鄉村「里山」運動的起頭。2013年,和當地茶農共同推出「臺灣藍鵲茶」。這群「臺灣藍鵲茶團隊」想保留臺灣茶的文化地景,而茶正是坪林最大的特色;他們推動無毒耕作,推廣環境友善農業,為要讓土地得到安息;他們成立社會企業(協會),藉著商業模式,要打造坪林成為臺灣第一個茶的生態村。他們種茶、採茶、賣茶,為孩子們作課輔,從做中學,且看本期「新鄉村運動之臺灣藍鵲茶」專題,張聖琳教授如何帶著這群學生在坪林實踐學問。
60年前念考古人類學的林明漢,在蘭嶼和達悟族從做中學;40年前念動物所的李健全,在南方澳和鯖魚從做中學;30年前念中文的凌鴻儀在臺大“合唱系”裡從做中學,念地質的吳文雄則是在“童軍系”裡從做中學。他們不只會K書,玩社團,他們的工作也能與人有益,與社會有益。誠如念公衛系的康宗仰所說,勇敢並誠實面對自己的理想,這就是臺大人的精神,所以他選擇了畫插畫。
黃金種子文化創辦人吳文雄說,童軍社沒有impossible,藍鵲團隊之一的黃柏鈞也說,臺大,讓一切成為可能。這就是這所學校的特色,總會為我們適時開啟另一扇窗。
吳誠文以信仰來比方志向,老師要教學生的是對崇山峻嶺的堅定信仰。張聖琳教授帶著城鄉所學生到坪林實地體驗,李弘祺以儒家士道成肉身代表喻梁漱溟,他們都是公共知識分子,他們都參與社會創新,為的是促進友善新世界。
黃河明以此為題,分享他參與脊髓損傷基金會的想法,以社會企業創造就業,不僅創造經濟利益,也創造社會價值。
本期保健專欄談心臟檢查,針對常見的冠狀動脈疾病篩檢提供讀者各種檢查選項,要保護我們的心,愛心才能久久。
今年臺大85歲了。出版中心發行精心製作的孫震校長專輯、校史館也策畫了臺大學生日記365天,祝賀母校生日快樂。11月起母校有各種慶祝活動,歡迎你回來參加。活動網址:http://www.ntu.edu.tw/activities/festival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