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保存過去臺大歷史有形與無形的校史資產,固然是校史重要的一環,但為將來累積現在進行式的校史資料,也是不可忽視的工作。因此臺大校史館在一年半前,發起了「書寫生命,記錄校史」的活動,從101年6月1日起至102年5月31日止,徵求臺大學生接力寫作一整年365天的日記。希望透過共同書寫日記的方式,記錄這一世代臺大學生的生活點滴、流露的特質,也能成為日後研究校史中有關學生的材料。
彙集的360多篇日記手稿,除了裝訂成全球獨一無二的手工書於校史館展示並永久典藏之外;為了讓更多讀者有機會看見,亦編排成為電子書置於網站(電子書連結網址請上臺大校史館官網http://www.lib.ntu.edu.tw/gallery/home.htm)。另外,校史館在10月14日上午11時舉辦了成果發表會,邀請楊泮池校長、前校長李嗣涔、圖書館館長陳雪華、柯慶明教授,以及寫作日記的同學們,一同見證這個「歷史」時刻。
校史館自2005年開館以來,曾接獲電影電視導演或編劇詢問:臺大以前學生的裝扮為何,課餘忙些什麼?說實在的,很難回答。因為校方正式校史記載缺乏早年學生「生活史」紀錄,因此校史館只能從徵集而來的老照片、文物以及校友訪談、刊物書籍,拼湊以前學生的樣貌。也因此,而有「書寫生命,記錄校史」的活動。
由於對書寫沒有太多限制,我們收回來的日記內容相當精采。有直書有橫書,體裁有小說、新詩、漫畫、螺旋文,還有人用毛筆寫,更有生動插畫。至於日記則涵蓋廣泛,從畢業典禮、校慶到開學前的新生書院、學期初的大地加簽,期中期末考前以總圖為家的生活都是;而不同學院的精采課程、鮮為人知的神奇社團、校園內外快速變遷的美食地圖,也有不少曝光率。連學校最高決策的校務會議,也在學生日記裡留下針鋒相對、劍拔弩張的側寫。
這本跨越2012到2013之交的日記,也見證了這一年發生的歷史事件,例如:倫敦奧運桌球好手莊智淵勇奪世界第四;馬雅預言世界末日來臨前,各種人的各式反應;大家齊聚宿舍的電視機前,目不轉睛盯著「中日大戰」經典棒球賽。此外,這本日記也記下了許多臺大人私密的自我對話、人生省思等等;藉此,讓讀者有了貼近今日臺大學生心靈的機會,走入他們多采多姿的生活世界看看是否「臺大學生想得跟你不一樣」。
在這次臺大學生日記徵稿活動中,從學院分布來看,文學院和社會科學院的學生參與最多,占總人數的3成8強;次為管理學院、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理學院、醫學院,總人數近3成8。從年級分布觀察,橫跨大一至博七的學生,當然仍以大學部居多,其中又以大一新生為最多;而碩士生也不遑多讓,參與人數達2成3。難能可貴的是,在100學年度才開放入學的「陸生」也熱情投稿,可以看見對岸大學生在臺大的心得,以及對臺灣的觀感。
當初推出這個活動時,本來擔心報名的同學寥寥無幾,主動找學生會合作。當時第24屆會長鄭明哲鼎力相助,幫校史館邀到一群同學。最後一個月,又因擔心同學遲交,遂拜託第25屆學生會長林韋翰幫忙,為缺稿的日期補遺。在此感謝兩位會長。
讀完這365篇,令人感動得想哭,「校史恆久遠,一日永流傳」,臺大校史裡將永遠留存著,那屬於您們,並且在這座校園真實上演的一頁青春。歡迎校友們回娘家來校史館參觀,親手翻閱手稿,感受手工書的溫度,體驗這一個世代臺大學生筆下的用心。(校史館日記手稿展期:2013/10/14-12/16)
圖說:
圖1:手工書實體。書背厚度達10公分,共計1400餘頁。
圖2:學生日記手稿。這是我們的青春紀事。
圖3:電子書封面。網址連結請見臺大校史館官網。
圖4:2013年10月14日,校史館二樓舉辦《書寫生命 記錄校史:臺大學生日記365天》成果發表,大家於卓越之橋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