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友雙月刊第96期 2014-11

10月1日出版中心在校史館的書店開張了,歡迎來看書、來喝杯咖啡。(出版中心提供)
-
校務報報 快樂學習 學用合一 陳聰富(學務長) 大學是學習的黃金期,關係著未來職涯的選擇,為協助同學在臺大4年能學用合一,並且快樂學習,學務處近年推陳出新,陸續實施多項新計畫,包括擴大獎助學金補助,增加對孤星與繁星生服務,以及推動臺大實習計畫等,謹在此簡述內容重點,讓校友們了解校方推動這些措施的理念與實踐,也歡迎您隨時提供意見。
-
李弘祺專欄 饗宴,研討課,沙龍與會講 李弘祺 大凡上了研究所的學生,大多會遇上seminar 這個字,一般的瞭解是這是一門研討課;老師帶學生們對一個主題作問答式的討論。
-
我的青春紀事 我是臺大醫學生的那些日子 張天鈞 由於高三那年廢除了保送制度,大家都要參加大專聯考,放榜那天我正好爬到龍眼樹上去,大哥從樹下走過來對我說:「你考上了臺大醫科第二名」,我趕快從樹上滑下來,因為覺得現在生命有價值多了。
-
我的青春紀事 文學有用-為慶祝臺大外文系1964年班同學畢業50週年而寫- 譚嘉 日前徐燕生同學從舊金山打電話來,囑我為50週年慶寫幾個字。
-
我的青春紀事 未走之路 趙崇基 忘了哪一年哪一堂課,讀過19世紀美國詩人Robert Frost的詩,其中一首“The Road Not Taken”(未走之路),常常想起末了那一段“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眼前兩條小徑蜿蜒,而我… …我踏上人煙罕至的那條,也展開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
社會關懷與實踐 參與式設計課程與閒置社區空間的活化:臺北南機場樂活園地 慕思勉 南機場位於臺北市萬華區忠勤里,為了整頓市容,市府在1952年興建一批住宅,共24棟,2100戶,整齊劃一的設計與現代化衛浴設備,是當年集合住宅典範。
-
黃河明專欄 社會失靈與社會創新 黃河明 臺灣最近茶餘飯後的談話大多圍繞著餿油假油和香港占中兩個話題,前者牽涉到有名的大企業賺飽黑心錢,罔顧全國民眾健康,致舉國譁然,群起抗議抵制;後者則是香港學生和民眾爭取普選的運動,警民對峙多日,難以化解。
-
陳良基專欄 向西方取經~晚秋的MIT論壇 陳良基 在全球乘著數位化新科技向前衝刺過程中,臺灣似乎是某種程度的落後,不少有識之士也相當憂心,報章媒體許多名人專家對此現象多有報導和討論,其中不乏有高深理論。
-
吳誠文專欄 等待的等待難道不是等待 吳誠文 「妳看起來心事重重,有什麼困擾嗎?」
-
校友專訪 租事大吉 人者適其窩~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專訪 採訪撰文/林秀美 志趣是建築,考進臺大土木系,原以為土木等同於建築,進來才發現差很大,「我喜歡的建築是社會性設計取向,而臺大土木是工程與自然科學導向,和我的志趣不相投,加上數理不是強項,唸得很辛苦,成績都是低空飛過。」
-
我們這一班 余主編的真心話 余玉照 我們畢業50年啦!
-
保健天地~體檢知多少 骨質疏鬆症知多少 蔡兆勳 骨骼是一個活的組織,不斷在進行新陳代謝,舊的骨質會被蝕骨細胞(osteoclast)再吸收(resorption),再由造骨細胞(osteoblast)形成的骨質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