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晚上接獲醫院緊急通知,須於8月14日早上待命,預定啟程前往臺東縣協助「八八水災」災區醫療救援工作,身為第一線急診工作人員,當然義不容辭答應前往救災。此趟醫療救援小組成員還包括臺大急診部主治醫師呂宗謙、臺大兒科部總醫師黃柏愷以及另一位臺大急診護理師顏靜微。小組於8月14日中午抵達臺東縣衛生局,經與鐘明霞科長討論後,決定前往臺東縣大武鄉,以下將此趟醫療救援經驗與大家分享。
98年8月14日(第一天):
上午8點到10點準備醫療救援用物,10點由本院副院長王崇禮醫師及急診室主任陳石池醫師主持救災任務說明會後,驅車前往臺北松山機場搭機至臺東市,由於臺東縣多段道路及通訊中斷,經由臺東縣衛生局安排,下午3點搭乘空勤直升機前往救災地點-大武鄉,抵達大武鄉衛生所後,由衛生所主任廖千慧放射師進行醫療需求及災民的安置簡報,隨即引領我們前往大鳥部落災區(居民皆為排灣族,部分民宅被土石流埋沒,因及時在土石流來襲前先行疏散,所幸無人傷亡。)及其收容中心-大武國中,探視並詢問災民醫療需求。據大鳥村村長統計,約有500人被安置於此,飲食方面有直升機送來物資,三餐亦有災民自願幫忙料理;災民於晚間都聚在一起禱告,借由宗教信仰的力量撫慰受創的心靈。
98年8月15日(第二天):
開車前往大竹村巡迴醫療站,沿途道路破壞極為嚴重,到處坑坑洞洞,多處橋墩受損、更有橋面斷裂無法通行,只好開車走在河床上,土壤被掏空的情形也相當嚴重,所幸許多道路及電力已在搶修中。因前一天村長已經公告村民周知有臺大醫療人員將前來,所以到達大竹村後,看到現場已有村民在排隊等候。先由大武鄉衛生所的護理師安排順序並帶與醫師看診,之後再由臺大護理師測量血壓、配置口服藥物、給予針劑止痛藥物並給予衛教資訊。在大竹村為村民們完成醫療服務後,緊接著下午來到愛國蒲村長家所設立的巡迴醫療站,由於愛國蒲村電力跟通訊仍未恢復,所以無法廣播村民前往看診,衛生所護理師開始挨家挨戶詢問,村民陸續來到醫療站就診。總計有36位村民看診,大部分是上呼吸道症狀、高血壓、皮膚紅癢、肌肉骨頭痠痛等問題,此外,有一位年長者因行動不便,而由醫療小組成員至其家中看診。因所有急重症病患於初期已送至臺東市區就醫,前來就診的村民皆無需緊急醫療,所以都建議後續門診追蹤。還有部分村民只會日語及原住民語言,聽不懂國語,因此請了一位當地衛生所科員協助翻譯。這趟巡迴醫療,就在臺大醫療救援小組與愛國蒲村民合照下結束。回到衛生所後與衛生局科長及衛生所主任討論,評估大武鄉目前無緊急醫療需求,而其他災區已有支援人力,故決定於8月16日結束工作,搭機返回臺北。
臺東縣大武鄉人口約7千人,因外出工作、求學者多,實際留在本鄉人數約5千人,村莊由北到南依序為大竹、大鳥、大武、尚武及南興村。此次莫拉克颱風帶來豪大雨,無情洪水沖毀房屋、橋梁、道路,造成無數居民被迫離開家園。大武鄉於衛生所緊急設立醫療救護中心,初期僅能仰賴對講機通訊安排緊急救護事宜,透過與消防91相互連繫,由空勤直升機載運急重症病患及洗腎患者至臺東巿接受醫療。
大武鄉受災情形略述如下:大武村及南興村因溪水潰堤水淹至街道及住家;大鳥部落因土石流堆積,居民需分別安置於鄉中的四個收容中心;大竹村則因雙向道路及通訊中斷,居民受困,直到8月14日道路復通,才能自行外出就醫。8月14日,北榮、臺大、門諾醫療團隊陸續進駐,協助收容中心災民救護工作及大竹、南興兩村災民的健康照護工作。8月15日臺九線恢復全線通車,居民緊急醫療需求稍緩。直到我們離開,災區環境清理工作仍在進行中,也有很多外來志工投入災區,後續將由衛生相關單位進行環境消毒、家戶宣導,以預防傳染病發生,相關疾病監測統計也在進行中。
最後感謝院方給予這次寶貴的機會,得以前往災區協助醫療救護,也要感謝郭慧敏女士,有她的幫忙讓我們得以順利往返臺東。此行確實獲益良多,令人無法忘懷。(筆者張雅琇為臺大41屆護理系畢業校友)
圖說:
圖1:出發前與王崇禮副院長及陳石池主任合影於臺大急診室前。由左至右:陳石池主任、黃柏愷醫師、呂宗謙醫師、王崇禮副院長、張雅琇護理師、顏靜微護理師。
圖2:大鳥村民宅被土石流沖毀,右上方白色房屋原為2層樓,一樓已夷為平地。
圖3:由於道路破壞嚴重,有時必須走在河床上,圖為愛國蒲村道路路基被掏空。
圖4:於大竹村民活動中心設立醫療站。
圖5:前往愛國蒲村的路面,泥濘難行。
圖6:為愛國蒲村居民注射止痛劑。
圖7:臺大醫療救援小組與愛國蒲村村民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