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9月,又是一批大學新鮮人踏進這所大學,即將開啟一段充實的校園生活。這個時節的校園,尤其是舟山路沿線,隨處可見金黃色的小小花瓣掉落滿地,那正是擁有「黃金雨」美名的臺灣欒樹。
欒樹是近年來十分熱門的景觀樹種,一來它是臺灣特產植物中極富觀賞價值的樹種,二來生長速度快、對環境適應力強,因此特別受到大眾的喜愛。每年欒樹枝梢從8月底長出黃色小花、花謝後則發育為膨大的紅褐色蒴果、冬天寒流來臨時樹葉轉黃、然後落滿一地枯葉。直到春季來臨時分,樹稍長出粉紅色的枝芽、之後又是一樹嫩綠的新葉,盛夏時濃綠的樹冠再度為人們遮去毒辣的艷陽。即使是在臺北這樣的亞熱帶氣候,欒樹以獨特的多變表現,依舊點綴出季節更替的美感。
欒樹雖然有萬般優點,但也有一壞-本身會吸引一種紅色的小蟲子「紅姬緣椿象」。牠們會聚集在一起吸食欒樹及其種子汁液,每年大約11月到隔年春天是大發生的時期。紅姬緣椿象大小不過1公分,以單隻來看,鮮紅的小蟲子還挺漂亮的,對人類無害、也不會影響欒樹健康,但是成群結隊的紅色小蟲大軍四方橫行時,則會嚇壞人!幸好校園裡還沒有這種大遊行的恐怖紀錄,請安心。秋冬之際,不妨到欒樹樹下找找看這種紅色小蟲子,不過請記得椿象家族都有「放臭屁」嚇敵人的習慣,可別作弄牠不成、反而把自己臭暈了呢!
臺北市也有很多地方栽種欒樹做為行道樹,每年8月底開始,臺北市忠誠路、敦化南路欒樹的金黃花海已經成為重要的都市景觀。不過臺大人不用四處奔波就可以賞景,只要從公館捷運站旁的舟山路入口進入校園,就可以漫步在沒有車輛干擾的環境中,一路欣賞金黃花海夾道的景緻。
從舟山路轉向鹿鳴堂和管理學院,這一條與舟山路垂直的道路就叫「欒樹道」,主要路樹就是欒樹和鳳凰木。夏日的紅色鳳凰花漸入尾聲、就是欒樹們即將換上金黃外衣的時候。沿欒樹道前進可以到藝文中心「雅頌坊」,這處以過往軍隊駐紮時期的小教堂改造的表演場所,於2008年經過一番打理整頓後,已成為校園裡一處適合欣賞演奏、辦活動的知性空間。
舟山路和欒樹道,都是在2000年依臺北市政府規定完成廢道程序後,成為校園內道路。欒樹道原來路名是「基隆路4段144巷」,也許還有些校友們仍依稀記得這個門牌吧!然而舟山路還是叫做舟山路,則因為「舟山路」之名已延用數十年,為延續師生、校友、市民、或在地原居民之歷史記憶,因而續用原有名稱,其意涵及辨識空間的效果應更甚於新路名,因此在2005年2月25日校發會通過繼續延用舊名。舟山路兩旁原本就有很大的欒樹,於是舟山路改造時,學校有計畫地在沿線新植欒樹苗,營造秋天欒樹花海相連的景觀特色。經過這些年,舟山路上綠蔭漸漸茁壯相連,實在是令人開心的事!校園美景是很多人的付出心血累積而來的,因此請您一同珍惜,讓美景長長久久!
圖說:
圖1:8月欒樹開黃色小花,花落時宛如黃金雨下。
圖2:11月欒樹結果翻紅,為蕭瑟秋冬添一絲暖意。
圖3:欒樹是臺北市行道樹,在臺大校園的舟山路與欒樹道也有欒樹,沒有車陣喧囂,您可信步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