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到臺大外文系任教,那時走在校園裡,或是在課堂中,除了外文系的同事,要看見外國人士或國際學生優遊校園,並不是件尋常的事。2007 年學校正式成立國際事務處後,幾年間的努力、茁壯、拓展,加速度成長,爾今在校園裡,國際人士的身影不時與我們擦肩,在許多活動中屢見本地學生和國際生共融同樂的場景。臺大在國際化的各個面向,不論是國際學生招收、國際研究合作、海外教育機會等等,都有「量」的飛躍式成長。2013年接任國際長,我的思維與工作重點除了「質」的提升,更要因應國際化趨勢,企思開闢新的國際合作模式,提升臺大國際參與及形象,延伸臺大的張力成為「世界的臺大」。具體來說,可概括為4個重點:重點姊妹校計畫的建立、海外教育計畫的拓展、國際學生的招收策略與輔導、以及短期課程的設立與強化。
重點大學策略聯盟(Strategic Partnership)
臺大目前有514所姊妹校及合作機構,國際化階段性的量與觸角堪稱達到指標,但在有限的資源、人力與時間下,要同等經營每一個連結是不可能的任務,若要面面俱到,在資源稀釋下,施力點和布局則流於無形無功,難以形塑亮點與特色。因此,國際處這兩年來,著眼於各學院的特色與強項,選定幾所規模和臺大類似,或是排名和學術水準都比臺大好,且有發展合作潛力的學校作為策略聯盟,例如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北京大學、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等等,投注較多的資源,戮力耕耘與這些學校的合作,以建立更長、更深、更廣的關係。例如,我們與京都大學一來一往,兩校由校長率團,已舉辦兩次雙邊學術研討會;與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對方也於2014 年11 月由校長率團至臺大舉辦論壇;下半年度也將回訪UIUC,並與東大、北大舉辦兩校聯合學術研討會。重點大學策略聯盟的考量在於向上提升,與國際頂尖並駕齊驅,因此,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我們建立了雙邊學術論壇、暑期短期課程、雙聯學位、合授課程等等。國際交流合作一如交朋友,友誼與信任需要時間培養,我們短期內的確建立了一些合作,但著眼的是永續發展,希望臺大和這幾所大學的合作能綿延長久,促成更多、更深、更廣、跨領域的國際整合型研究計畫。
海外教育學習(Study Abroad)
除了教師間的研究與教學合作,對臺大學生的培養也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李嗣涔校長在任時曾提出「大學部三分之一以上學生畢業前有出國經驗」的政策,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我們鼓勵臺大學生「走出臺灣,帶回世界」,在學期間積極「內修外學」。目前除了規模逐年成長的交換生計畫,國際處也著力開發其他海外教育學習,例如訪問學生及暑期班進修等。103學年度已有超過900人次的學生,利用各種海外教育計畫前往姊妹校或海外機構研修、實習一學期或一年,暑期班有近350人次到國外短期進修。未來希望達到臺大學生普遍都有海外教育學習經驗的理想。而在增加學生出國機會的同時,我們更重視的是學生出國後能充實學業,培養智能,拓展視野;因此,我們與教務處及相關處室配合,規劃一系列的輔導活動,並且推廣在海外修課學分登錄及轉換,讓學生能更重視在國外時的學業學習,回到學校以後,也積極提供他們服務回饋學弟妹的機會。壯遊之外,更要壯大學識,壯實才能。
設置獎學金,吸引國際學生(International Students)
對臺大本地學生的培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而對於國際學生的招收與輔導也是國際處念茲在茲的職志。全球化的時代裡,臺大的期許與願景是「亞洲頂尖、世界一流」,因此競爭的挑戰與標的是全世界的頂尖大學,但是要和全世界的頂尖學府競爭,必須營造廣納人才的條件和環境,這也是所有大學競逐致勝創先機的尚方寶劍。臺大要成就頂尖大學之門,要有這樣的氣魄與理念。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國際處和研發處合作,提供更多獎學金,吸引頂尖的學生來臺大攻讀碩、博班;大學部學生,則積極運用臺大在海外的名聲及校友連結,宣傳並吸引優秀的高中生直接來臺大就讀。例如,國際處和印尼校友會自2014年起開始合作,由他們推薦優秀的當地高中生來申請臺大,藉此讓臺大的聲譽和影響力深入當地高中校園。此外,全球重要的教育展,國際處更積極主動,邀請頂尖大學如哈佛、東大,卑詩大學(UBC)共組論壇,談論高教策略,宣揚臺大,製造亮點。我們也配合教育部政策,前往美國、歐洲、東南亞重要據點招生,藉由臺大在僑界的聲望,讓更多優秀的華裔學生選擇來臺大就讀。
暑期學院(NTU Plus Academy)
校內短期課程是這兩年來國際處另一個工作攀升重點。我們利用短期課程作為國際學生學習華語和文化的前哨站,同時也是行銷臺灣、宣揚中華文化的橋樑。多元密集的短期課程還可以拉長陣線,擴張影響力,讓短期班學生未來回到臺大就讀學位或交換生。短期班強化國際處與校內學術單位合作,讓教師與國際學生建構學術指導的模式,同時也是引介校外優秀師資加入教學陣容的契機。短期課程的花費較少、課程精華集中、且時間容易掌握規劃,提供國際生一個「嘗鮮」的選擇。再者,對嚮往臺灣、臺灣大學卻無法長久居留的國際人士而言,是一個一嘗宿願的圓夢園。也因此,近年來短期課程蔚為風尚。國際處自2010年起開辦暑期課程,從2套課程、17名學生做起,累積迄今已有12套課程,超過300名學生參加。今年更為日本學生量身訂做,開設2門春季短期課程,1門5月黃金周的科學營,特別還應要求,設計整套英語暨英美文化課程。我們的短期課程也有顯著後續效應,這兩年皆有先前暑期課程的學生申請來臺大當交換生及攻讀學位,這是臺大優良教學品質的明證。
日常生活國際化(Quotidian Internationalization)
國際化的終極目標,仍是回歸人本的核心價值,也就是人與人的連結:教授與教授、學生與學生、教授與學生、行政主管與教授、行政主管與行政主管的人際鏈。一所大學的國際化,就是搭建在這些網狀的關係連結上,才得以擴張與落實。臺大國際處身為臺大的國際化主責「組織」,我們希望自己不只是一個和其他「組織」聯絡的單點,而是做為一個平台,讓更多臺大師生和國外師生建立連結,從一個單點變成許多條連結線,最後形成網絡。上述的所有重點,都是在試圖建立這些連結。唯有如此,國際化才能永續經營,不至於因為某個點或某條線的影響就切斷了整個學校與國際的連結。我們希冀這些千絲萬縷的連結,讓「國際化」潛移默化,成為學校日常生活運行的一部分,而不是需要特別獨立處理的事項,也不再需要「國際處」這樣的單位專門處理和外國人、外國學校相關的事情。唯有如此,臺大才是真正成為世界級、國際化的大學。
圖說:
圖1:校園生活國際化,是國際事務處工作的終極目標。
圖2:超過500所姐妹校和合作機構,世界的臺大,名符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