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見,限制了多少?

口齒不清的我總是被認為是香港人,

大家熱烈討論中我最沉默,

孤單,占據我的心靈,

如此自卑過一生嗎?不!

 

我聽得見,

在切紅蘿蔔時的清脆聲;

我聞得到,

蛋糕在烤箱散發的幸福香味;

我看得到,

把幸福送到人手中露出的微笑;

 

我感覺得到,

我的心在微笑!

 

原來

原來

我也可以創造愛!溫暖他人的心!」

聽障開啟不平凡的人生

劉凡真在21歲時如此介紹自己。3歲被發現聽不見,從此展開艱辛的學習之路,童年過得很不快樂,升上國中後更經常被同學模仿口音搞笑,「我變得有點自卑,而且不甘心。」他轉而將注意力放在功課上,考進北一女中。但自卑心作祟,他不想靠特殊加分,可是有機會去更好的環境,怎能輕言放棄!有人這麼鼓勵他。在人才濟濟的北一女,「我告訴自己至少不要最後一名。」

母親給他心理建設,因為先天聽力不好,所以要比別人多花兩倍的時間讀書。高中輔導老師則教他如何經營人際關係,調整心態,做自己。同學都是女生,比較有同理心,這時他漸漸能放開心,懂得正向思考,「我很幸運,加分爭取到機會讀臺大。」

但,高二時,母親罹患了乳癌。「聽到媽媽得乳癌,真是晴天霹靂。功課壓力大,媽媽又病倒,簡直看不到未來,人生跌入絕望的深淵。媽媽辛苦扶養我,我還沒來得及孝順她。」

臺大公衛系給我很棒的功課

所以他轉而去念公衛,以為公衛的專業可以幫助母親恢復健康。然而,不論是醫院管理、健保制度、流病疫苗、乃至環境法律,似乎都不能立即對母親有幫助。雖有落差,他仍十分肯定所學是很棒的功課。「比如生物統計,老實講,我學得不紮實,不過,我用數據資料來統計銷售結果,發現很實用。」

在公衛專業之外,他努力嘗試不一樣。大二時,參加陳良基教授的「創意創業專題」,透過創業模擬,學習營運規劃、募資及團隊合作;大三時選讀「組織領導學程」,更多的實作操練,創新思考;雖然過程當中,因聽力問題曾經想放棄,也對自己的意見不被團隊接納感到難過,但經過這樣的磨練,讓凡真無形中增加了信心及抗壓力,更有勇氣追夢。

大一參加聽奧女籃,後來他將隊友的故事重新編寫,募款出版了《菜鳥,快飛》一書,並巡迴全國演講。至今網路還流傳著一段影片,那是教練氣得自打嘴巴,「我們傳球失誤,我在第一時間要把球撿回來,但我沒做到,漫不經心,讓教練很生氣。她打自己的嘴巴,讓我很愧疚。那段影片每年都會看個好幾遍。提醒自己,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輕易放棄。」

創意學程與社團激發烘焙手

深知讀書不是自己的強項,所以大二、大三選修上述學程和食品加工,摸索專長,思考未來。升上大四,警覺到本科還有好些學分沒修,寫了1頁生涯計畫書,督促自己。「我大四時很危險,生理學已經被當了兩次,必須趕緊補修學分。」

他的強項是在社團和實習中被激發出來。「光念書就太乏味了!」他報名了蛋糕社和美食研究社,沒想到都要考試,更沒想到兩個都考上,他半開玩笑說:「那時候好忙啊!」

在高中看了漫畫「烘焙王」,他照著漫畫內容,用電鍋學做麵包,一次就成功,讓他對烘焙很感興趣。所以社團單挑跟吃有關的參加,竟然大一就胖了8公斤,「我有運動ㄟ?怎麼會這樣?可見是蛋糕太甜了,我們的食物料理過程繁複、調味又重。那時我就想『不能回到食物原來的味道嗎?』他決定自己動手做。在胖達人香精事件爆發前,2010年,他大四,到董氏基金會實習,「我做麵包給大家吃,才知道臺灣沒有全麥麵包,所謂的全麥只是白麵加麩皮。臺灣的食品添加物有7萬種,但合法的只有800種,為了避免不肖廠商濫用,必須要有規範。當時董氏基金會要做的就是這個。」

媽媽罹癌後,爸爸也檢查出有第二型糖尿病,為了讓父母吃得健康又美味,他勤於鑽研他的樂活料理。大二報名薰衣草森林舉辦的夢想飛計畫,雖未入選但他很開心,因為「這是我完成的第一份企畫書,讓我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及實踐方法,未來的路不一定順利,但有了大方向。」 

在「阿凡真」實現樂活料理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八里的餐廳作外場服務。老闆看中他的手藝,擬出資開蛋糕店,後因雙方對食材成本看法不一而作罷。其實,父母希望他考公職,有份穩定收入即可,但是凡真並不甘心如此,「我請他們給我兩年時間,如果沒成績,我就去考公務員。我知道他們擔心我在外面受挫折,但是我覺得我的聽障反而可以替我的產品加分。聽障者創業的不多,如果能把我的理念和故事揉合在一起,就能將弱點轉化成優勢;大家透過這個故事看到我,我也能透過產品把健康理念帶給大家。」

抱著這樣的理想,他到吳寶春念的學校八里中華穀類研究所半工半讀,「我以他為目標,跟著他的學習過程走。在這裡,理論與實作結合,學到很多烘焙技術。」當然,更多的是對食材的堅持。「我會參考原文書,如法國藍帶學院,是標竿,他們都用最原始的材料做,我的甜點就以法式為主。」

2014年創業前,曾經與人合作兩次,也跌倒了兩次。先是為歌手開的咖啡屋提供甜點和健康麵包,後是跟一位法式甜點師傅在網路開業。但咖啡屋經營不善倒閉了,甜點師傅嫌他礙手腳,把他開除了。「我們溝通上有問題,我請他重講一遍,他就覺得很麻煩,說我不適合這一行,常常摔鍋子,有一天叫我明天不要來了!」被同業否定,讓他很受傷,他懷疑起自己。

當初承諾父母在外磨練兩年的期限到了,他準備考公職去,這時,凡真的父母做了讓他驚奇的決定,他們鼓勵他創業。他們將畢生積蓄在淡水樹林口所購置的土地,轉型為餐廳和農場,201412月,「阿凡真烘焙館」正式開張。

凡真感謝父母給他機會,讓他重新站起來。開幕時,他邀請鄰居親朋好友來共享美食,還有高中同學熱舞助陣,也藉此機會和同學合唱阿妹的歌圓夢。媒體採訪後,故事被傳開來,許多人特地來看他。「以口耳相傳的力量讓大家知道,這就是我想要的。」

「我鼓勵大家多嘗試,一個夢想做不到沒關係,還有其他夢想可以去追,不必太執著。像我喜歡阿妹,可是要花兩倍時間去學,時間成本太高,倒不如去做其他更好更有意義的事。」

而他在法式烘焙找到意義。嚐一口招牌「烤布蕾」,吃進的是幸福味,因為內餡滿滿是他的愛。

創意行銷企業化走向大眾

不過,回到現實面,經營餐廳和烘焙是兩回事。由於地處偏僻,員工流動率高,現多仰賴家人鄰居來同工。長遠之計在建立核心團隊,當下因應之道是打點好標準流程。阿凡真是他實驗概念的地方,「我的野心蠻大的,但從小處做起,面對困難一步步解決,不能一步登天。」

「我現在雖然只開一間餐廳,但我有企業化的夢想,就是壓低成本,讓價格更平易近人,讓大家吃得到更多健康又美味的食物,這就是我的理念。」這也是他的優勢,善用當令食材料理,控制成本,新鮮營養不打折。最快明年,轉戰市區,吸引年輕客層,未來更要進軍網路商店。

為了打知名度,他還要寫一本書。「現在品牌知名度不夠,所以打算出一本書,關於我的故事。我的聽力不好,但是我勇敢嘗試,本來以為自己做不到,即使結果並不一定很好,但我做到了。」聽不見,但用心看,不斷嘗試錯誤,在失敗中找出路。

「有部電影叫《秘密法則》,意思是:只要有目標,不論怎麼走,最終會達到目的地。計畫通常是很美好的,可是過程波折難免。我22歲那年規畫25歲創業、40歲以前留學,內容有些變了樣,但仍然帶著我走到我想要的目標,蠻棒的!現在只剩下留學還沒有完成。」

大三,他就為自己上半場人生做計畫,有了藍圖,他全力以赴,朝目標前進。和打球一樣,不論走線如何曲折,最終還是來到籃框下,躍身投籃,一記中的。

 

圖說:

圖1:劉凡真,170公分高的大女生,率真的臉龐充滿信心,要過不平凡的人生。(攝影/彭玉婷)

圖2:大學時,為了出書,辦聽障體驗活動募款,感謝同學來相挺。

圖3:感謝公衛系的老師,指導功課,讓學生可以活用在事業上。圖為畢業時與陳為堅院長合影。

圖4:吳寶春老師是每個喜愛烘焙的年輕人的標竿。

圖5:第一份工作在八里小艇,感謝老闆娘知遇之恩。

圖6:凡真永遠的支持者,感謝雙親(右)完全奉獻的愛。「阿凡真烘焙館」開幕邀請里長來參加。

圖7:用一雙巧手,將平凡的食材幻化成幸福的滋味。(攝影/彭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