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禮拜天,永國在教會裡看見一位生分面孔的弟兄,就過去招呼。這位弟兄很幽默地自我介紹:「我和耶穌同行」,原來他是做木工裝潢的;當下永國就回應他:「啊—不好意思,我呢,是和上帝同行。」雖是開玩笑的口氣,但是聖經寫著:「我們像泥土,你像陶匠;我們都是你親手造的。」自從2005年永國受洗以來,「和上帝同行」對他的確造成影響,也衝擊到他的創作。
《創世記》希伯來聖經以「起初」為名,載明上帝是創造的源頭。所謂「創造」,意即無中生有,有那樣本事的,除了超越人存在的神莫屬。看祂的創造何等輕鬆:「神說……事就這樣成了」,創造是具有節奏的:「各從其類」,創造需要觀賞的美感:「神看著是好的」,天上的陶匠如此這般親手打造萬物,地上的陶匠要如何模仿呢?
去年3月收到新竹縣文化局的公文,正式敲定今年的個展。第一次記錄永國個展是在1995年,我還印象深刻,那距離永國以陶為生至少已有8、9年,我把他已然走過的創作路程簡要地概括成幾個小段,下了一個標題為「一個陶藝創作者的誕生」,心裡真是有感於「誕生」的涵意。接下來近20年中,出乎親友意外的,永國依然在做陶;而出乎我意外的則是,誕生後的陶藝家創作之路,竟然不是更上一層樓,反而常常聽到他在喃喃自語:「這樣上釉的方法根本無法表現這個作品!」「這個土不對,究竟要用什麼土?」「為什麼好像又回到陶藝123的地步?」每次燒窯總是滿懷期待,而每次開窯也總是滿心懊惱!為什麼手上的泥土都不聽陶匠的話呢?
這次個展主題是什麼?沒有做出來,永國自己也不知道。1995年以拉坯完成的《女人瓶》,述說的是「拉坯是陶者最經濟的美學」;擺脫拉坯成形,邁向成長的改變,2001年《蕉葉構成》算是創作的分水嶺;把養成自己的元素放進作品中,2008年《封存的記憶》使用地景空間傳達對考古的記憶──雖然不是那麼頻繁的個展,似乎也中規中矩地記錄一個陶匠的創作階段。
從去年3月起,永國陷入一場苦戰。溫度顯示器錯誤、素燒坯體無法上釉,筆記上隨處看見:「燒壞」、「裂開」、「炸掉」、「沒有進度」的字眼,生活在身邊的我更能感受到他處在無助之時:陶藝、身體和財務。就在這樣的景況中,讓我驚訝而緊張的是他竟然在做花瓣、葉子、種子……
我知道永國喜愛植物,一如我是靠文字辨識這個世界,他是靠植物。但是要模仿大自然的創造,就算是和上帝同行,也不要那麼自不量力。也許有人認為以自然為師是天經地義的事,藝術家本來就是從大自然得到靈感,Leonard Bernstein說得篤定:“Only artists can explain magic; only art can substitute for nature.”然而永國是受人類學訓練的,親身參與觀察,勢必先於一切。他的美學也是建立在一尺一寸從觀察和感受而來的經驗,不是教科書或別人的。比平時更流連在庭園綠叢中,為路邊的花草停車駐足,到花店買平時捨不得的切花,甚至仔細研究菜市場買回來菜葉的紋路,這是他的創作——從臨摹開始。我想真是回到陶藝123的地步了!
果然觀察模仿的後果是:為什麼做不像?為什麼我要做這朵花?於是從象形轉向抽象,永國在123的路上笨拙地前進,每天要說服自己才能繼續下去。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他又回到「瓶」的路線,只是這次不靠拉坯,並且在瓶上作畫。雖然過去永國也在小件的生活陶畫上幾筆,但在大作品上繪畫,是前所未有的。這是冒險的事,一來陶器上作畫要靠釉藥,不像畫家的顏料畫出來是什麼就是什麼;二來繪畫不是他的長項,甚至是他的弱點。在高中時期,有兩個故事。高一美術課畫的是西畫,有一次彷彿發現混合顏料的神奇,按著感動他調色,盡情揮灑,老師不時走到他的身後觀看,更引發他高昂的興致。學期末,老師在黑板上掛了10幅作品,他的圖赫然在其中,忍不住向鄰座同學炫耀:「那是我的畫!」接著老師宣布那是全校十大爛畫。高二由另一位美術老師教國畫,畫的是芥子園畫譜,描摹菊花的當下,也是突然發現筆觸的趣味,拿著毛筆勾勒一瓣瓣的菊花,好不痛快。這次是鄰座同學好心地發預言:「你完了。最好不要交這張!」交出去的結果是,學期末美術不及格。我喜歡這兩個故事,因為其中的對比和衝突性。但是現在,永國作品上的畫,如果按著他的感動,痛快地揮灑,那,會是個什麼局面?
終於作品完成了,我觀看陶器上的花瓣葉片是永國的,是他臨摹來的,也是他的創造。我想到《創世記》裡那位創造的神,祂看永國這地上陶匠所作的,會說:「看哪,都非常好」嗎?(2013.8.15)
鄭永國2013陶藝個展
展覽時間:10月23日~11月17日
展覽地點:新竹縣文化局美術館A5展覽室
鄭永國小檔案
http://yungkuo.blogspot.tw/
1981進入邱煥堂工作室習陶,畢業於臺大考古人類學系
1989遷居峨眉蓋工作室
1995第1屆臺南市美展陶藝部,首獎,影瓶
1996第51屆全省美展工藝部,銅牌獎,女人瓶
2001第2屆臺北陶藝獎技藝創新獎,臺北縣鶯歌陶博館,蕉葉構成
2004第1屆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優選,文建會,蕉葉馬
圖說:
圖1:凸字瓶系列 40*13*46cm
圖2:植物化石 45*17*54cm
圖3:陶匠和泥,鄭永國用愛來創作,大器當中流露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