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於椰林大道旁的洞洞館,鑲嵌琉璃筒瓦的白色牆面爬滿了綠色的藤蔓,是許多臺大人的共同歷史記憶。洞洞館有三棟建築物-農業陳列館(1962年完工)、原農經農推系館(現為哲學系館,1963年完工)和人類學系館(1970年完工)。當時最先建成的農業陳列館是由農復會撥款補助,用以向外賓展示臺灣的土地改革成果和農業技術的進步。
農業陳列館是由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副手張肇康建築師所設計。迴廊、寬大的屋頂及挑高的基座是中國建築的特色,因此張肇康在設計洞洞館時,便將此三個要素用另一種方式表現在洞洞館上-牆上的洞洞替代傳統屋頂上的琉璃瓦,橘色代表麥穗,綠色代表稻葉;一樓外部的柱子特別露出混凝土的部分,內縮一樓內部空間以在外形成迴廊,還有入口處的階梯設計等,在當時皆為重要的建築嘗試。至於後來完工的原農經農推系館(現在的哲學系館)及人類系館,則非張先生原作,而是後人參考農業陳列館外觀的仿作。
農推系是由第一任系主任楊懋春教授,於1960年8月在當時6號館2樓一間教室「草創」成立,當時專任教員只有楊懋春教授(兼系主任)及李永彰助教兩人。而後在楊教授的爭取下,由當時與臺大農學院有合作關係的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駐華顧問團協助,並請來密州大農業推廣專家魏斯(Irving R.Wyeth)駐系協助教學、訓練及研究等發展工作。原來六號館的小房間是系辦公室兼老師研究室、圖書室及油印室,雖然小而溫暖,終究過於擁擠、不敷使用。在楊教授的積極奔走與魏斯教授的幫助之下,於1961年爭取到美援補助興建農推系館,成為大家所俗稱「洞洞館」的建築之一。
當時農經系因為六號館過於老舊,希望能與農推系共用新系館。對此,楊教授以農推系剛成立時是在農經系撥出來的教室,而當時農推系教職員仍不多,再加上部分課程也須請該系教授開課,於是同意。所以在農推農經系館一樓的推一、推二等教室,和農經系共用,2樓為農推系所用,也是系辦所在,農經系則在3樓。正因為農推系位於一、二樓,且與球場及大門的距離不遠,學生經過時會順道進去聊聊天,也因此農推系同學的互動變得更密切,即使是不同年級。
系學會是農推系學生們交流、互動的一個重要場所,而洞洞館外的階梯更是學生們聊天的好地方。現任中華民國農訓協會秘書長的王志文回憶道:「我們五、六個人玩著籃球,坐在台階上聊天,老師從台階旁走上去,他是要進教室上課去,我們也要上課。他看見我們說,『噢!你們在聊天喔。』,然後就進去了,3個小時後他走出來,又看見我們在聊天,他說『你們還在聊天喔!』」當時的推一教室除了上課,也是學校舉辦各種學術演講最常使用的場所,更是學生們辦舞會、派對的地方。洞洞館的教室雖然不如農業綜合館的教室大,可是充滿溫馨的氣氛,裝載著一個時代的回憶。
回想起在洞洞館的歲月,大家都有著一籮筐的回憶,甜美的、浪漫的、辛酸的、慘烈的都有。猶記得當時,由於系館鄰近操場,因此系館的女生廁所經常會撿拾到女用皮包,行政人員就得要檢查看有無失主姓名,好通知他們前來認領。原來是因為臺大校園素來宵小為患,小偷經常在操場上偷了皮包取走有價值的東西之後,就會把不要的包包就近丟棄在洞洞館的廁所內。這也堪稱是臺大校園中的一則軼事。
1988年,農推系再度搬遷,移至農業綜合館,至此,農推系以洞洞館為家的日子正式告一段落,展開另一個新階段。「我覺得楊老師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結束。」當時八五高齡的楊老師,仍常來學校。輔大餐旅系系主任李青松說道:「那時大家忙著打包、準備搬家,我記得當天有學生專程去載他(楊懋春老師)來學校,他回頭看了看洞洞館,突然間心肌梗塞發作,緊急送到醫院就走了…。」我們敬愛的楊老師終究沒能來得及走進在黃大洲總務長任內新建落成的新家-「農業綜合館」,但他的遺訓「我們要瞭解社會,更要服務社會」則依然在農推子弟們的衣缽傳承之中。
一棟建築會隨著時間推移變得老舊,就像產業一樣,繁華終有落盡時。只是,這麼些年來,人們進進出出、有過的喜怒哀樂,讓這棟無機體平添多少人情世故,一磚一瓦好像都有故事似的;走進老系館,宛如進入時光隧道,人事物的記憶一個個鮮明蹦出。一個創系的老師募款所建的洞洞館,也就是農推系在那個時代繁華燦爛的證明。
參考資料:
http://liberal.ntu.edu.tw/dongdongguan/1.htm
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10&sn=168
圖說:
圖1:洞洞館剛落成時,周邊仍是空曠地。
圖2:數十年後綠樹成蔭。
圖3:每年的迎新與送舊,都在推一教室舉行。
圖4:推一教室的木地板,只要灑上一些滑石粉,就可以開舞會了。圖為第7屆。
圖5:盛裝的畢業生,於參加晚會之後在洞洞館外。
圖6:在洞洞拍畢業照是一定要的啦!右3楊懋春教授,是永遠的精神導師。
圖7:1969年第五屆畢業生與師長端坐拍大合照。
圖8:大學的青春歲月,就在這些石階上上下下。
圖9:由於室內通風不良,為了裝設冷氣,導致外牆千瘡百孔。
圖10:從瓦筒西窺,人類學系館就在對面。
圖11:溫暖的陽光下,研究計畫團隊一起留個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