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雄獅50週年,以俏皮造型的「奶油獅」擄獲8、9年級生童心;而早在3、40年前,雄獅鉛筆和雄獅腊筆,則陪伴他們的父母渡過簡單又幸福的童年。現任董事長李翼文先生,1972年從臺大土木系畢業後,進入雄獅,從基層做起,經過10年歷練,而於1983年接班。27年來,不斷開發出各種辦公及文具用品,不論是長賣型的奇異筆、光碟筆,還是魔幻系的黑白派、DIY系列,總能符應時代潮流與社會需要,推陳出新,讓這個臺灣人耳熟能詳的老牌子屹立不搖迄今。
打地基-10年工
李翼文不諱言,考上土木系是按志願分發。當年十大建設正夯,工作機會多,所以也稱得上是熱門科系。同班同學30多人,畢業後幾乎全在土木工程領域工作,有臺北捷運局董事長陳椿亮、臺科大校長陳希舜、臺大環工所教授蔣本基等人,各在產官學界有傑出表現。他是少數例外,而且投身一個與所學迥異的文具業。
自承個性柔軟,不忍拂逆父親的要求,就在要去建設公司上班的前一晚,決定進入雄獅,從基層做起。「我的第一個工作是在貿易部做出口,包括與國外客戶聯絡、出貨報關、接洽船公司、押匯,結果竟然收到假信用狀」;這讓他著實上了一課。
他也到業務部歷練過,見識到天外有天。他說,重慶南路的書店夙負盛名,街上最高級的文具店,進貨一、兩百枝鋼筆就是大戶,但雲林鄉下一間文具店竟然一次叫貨高達兩、三千枝,原來是方圓3百里內各級學校要送畢業禮;這讓他發現不能只看表面,成功的行銷要釐清社會網絡,清楚掌握每個channel,管理才能到位。
文化差異也是其一。雄獅的產品外銷得早,從東南亞起步,於今遍布全球,在中南美洲的市占率高,在厄瓜多還是第一品牌,上市超過30年。不過早年有一回,夫婦倆到多明尼加拜訪客人,他們早到了,扣門,對方竟然不開門,直到約定時間才放他們進入,那天烈燄當頭、揮汗如雨…。
經過10年打底,1983年李翼文正式接掌雄獅鉛筆,首先進行組織改造。1986年先後增設電腦室、設計部,電腦室研究如何簡化人力,提高運作效率與掌握公司營運動態,而於2001年將公司導入e化;設計部則執行產品風格的塑造與維護。1987年再增設機工部與實驗室,前者提高自動化以降低成本,後者研發新產品與改良既有產品品質。「以前光是組裝一枝筆就要13到14人,現在只要1.5人」。他說,臺灣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13年,要生存,唯有不斷創新,同一年,「黑白派」上場,一個集彩色筆、粉臘筆、水彩、色鉛筆等各種畫筆於一的組合,創下每月熱銷數萬盒的空前紀錄。
成名作-黑白派
「黑白派」是業界第一代美術用品組合,而「奇異筆」則是他帶頭研發出易寫又快乾的油性筆,因為覺得很奇異,被雄獅註冊而得名。至於現在賣得最好的光碟筆也是他的發想。他說,「臺灣20多年前開始使用信用卡,但不論用鉛筆或原子筆都不好簽,所以我才發明這種筆。投入經費頗多,直到臺灣在中國的IT廠採購,於電腦主機板上寫字使用,才開始回收。雖然價格是中國國產的3倍,但符合歐盟共同市場環保標準。」他舉此例強調,研發要走在市場前端。
現有產品分三大領域,一是繪畫材料,一是書寫工具,一是其他文具產品如膠水、打印台、釘書針等。在繪畫材料方面,他開發高品質的壓克力水彩、粉彩筆,抬高產品價格,在「黑白派」面臨功成身退之際適時遞補;在書寫工具方面,他開發可以在信用卡、CD上簽字的光碟筆,於今仁寶、鴻海都是大客戶,已躍為最暢銷的主力產品。至於其他文具,也費盡心思,或微調或精雕,提高附加價值,而無市場需求的鋼板、油墨機、複寫紙、迴紋針、橡膠橡皮等則停產。
至於第一主角-雄獅鉛筆已退位,營業額也降至10%,不過他沒打算讓舊設備閒置,擬跨足化妝品,如製造眉筆。其實早在40年前,雄獅即曾為臺灣資生堂代工眉筆。
為此,他打算再擴充實驗室。目前實驗室有7人,產品開發部門6人,設計部10人,模具2人,機工室3人。連同現場,臺灣總部共有275名員工,在中國昆山廠則多達320人。
登高點-光碟筆
1999至2000年,雄獅營業額創新高,達到新台幣8億2千萬,在《天下雜誌》調查的製造業排名第1064。總算不負父親所託。
不過這20多年來,也面臨過幾次危機。如派克鋼筆代理權無預警被收回、與寫樂鋼筆結束技術合作、美國銷售代理商陸續歇業,導致營業額在短期內巨幅下降,讓他深刻體認到,唯有開發自有產品才是王道。「文具業不會快速成長、但也不會立即萎縮,不像IT產業要和時間競賽,文具業的優點就是歷久彌新」。
但他評估,要維持生存至少需有6,000萬消費人口,而臺灣人口少,加上文具有淡旺季之分,所以必須向外拓點,如英國和日本在4月開學,就能填補臺灣淡季的空檔。目前外銷比重占6成。
中國是近年拓點重心,昆山廠於2000年4月開張,面積廣達8千坪,比板橋總廠的2,500坪大得多。2002年成立銷售公司,相繼於昆山、天津、上海、成都及廣州各大都市設置辦事處,行銷自有品牌。雖然還沒回本,但他樂觀以待,相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接手雄獅後,才發現文具業的經營大不易,於是在40歲時到政大企家班進修兩年,「起碼要看懂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他解釋動機。宏碁電腦董事長王振堂、前中華汽車總經理蘇慶陽都是同班同學,也讓他見識到人外有人。50歲時,他攻讀美國杜蘭大學EMBA,平日在臺北上課,春節時飛到美國校本部上課密集上課,這對體力可是考驗,所以自創一套讀書法,就是飯後先睡覺,夜裡爬起來K書,清晨再補一頓眠,他說效率極佳,如願取得學位。
超感動-田徑隊
雖然沒能善用臺大土木系所學,不過對教授土壤力學的洪如江教授、結構學的虞兆中教授至今仍十分感念。他記得老師教的,「土壤遇水,物性改變,就會影響建物結構,也就是說,看地基就知道房子蓋得好不好,日前北二高發生順向坡坍塌事件,就是土壤力學原理,往往看不到的才是關鍵」。
的確,大學社團生活對他的影響就是如此。從小喜歡運動,中學參加田徑隊,大學聯考一結束就拎著釘鞋到體育場跑步,釋放壓力。進入臺大田徑隊,他專攻100米、200米短跑和400接力,現在美國NASA研究太空食品的郭正光學長就是他的搭檔。在田徑隊學到很多,如自主訓練,養成自動自發;又如學習與同儕共處、也學習接受別人領導;大四時擔任隊長,則學習如何領導;他說這些都是無形的收獲,要出類拔萃必經磨練,強調社團生活的重要性不亞於課堂。
於今想來,幾乎所有回憶都在田徑隊。「我們是流血流汗過日子的團隊,寒暑訓操得厲害,可是越操就越有感情。我們在舊體育館2樓打地舖,在鷺鷥潭小瀑布下露營,隊友會扛一顆大西瓜來看我們,很感動…」。當時在舊體育館面向操場右方的木造小屋,是田徑隊的隊室,猶記得教練蘇文得老師的身影,既嚴厲又和藹,蘇教練於任內因肝病過世,由康世平老師接手,現任教練為簡坤鐘老師和蔡秀華老師。田徑隊舉辦60周年,還是經簡教練提醒。
臺大田徑隊不僅人多,名人更多,如張甘妹教授是大法官、侯清雄是電子紙先鋒、顏甘霖是中國電器前董事長等。2009年慶祝一甲子,他將隊友會會長交棒給黃新田學長。「單單是聚餐就吃了兩個禮拜,由於海內外隊友分別回國,在臺時間不一,有人只吃一頓,有人吃了3、4頓,畢竟已經3、40年不見,下次見面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所以大家出錢出力,將60週年辦得很成功」。
愛生命-當志工
從1983年接棒以來,李翼文總能不斷冒出新點子,讓雄獅這個老字號站得更穩、爬得更高;1993年他出任臺灣教育用品公會理事長,積極蒐集史料、訪查田野,策畫出版一套3本的臺灣文具史。與其說懷舊,毋寧說他具有強烈的使命感,「我要為父執輩的努力承上啟下,這是身為行業領導人責無旁貸的責任」。目前也同時在整理雄獅的歷史。
他說經營雄獅就像滾輪,不斷前進,他沒後悔。他熱愛工作,更熱愛生命,建中同班同學陳文成(臺大數學系)無常的遭遇,令他震憾。有感於生命無常,他將1/3時間奉獻給社團,在扶輪社服務30年,曾任扶輪社地區總監;在生命線當志工,現任臺北市生命線協會理事長;2003年起與國藝會合作「藝教於樂」,於國小推廣藝術教育,也擔任過國藝之友會長。縱然時間有限,李翼文對社會服務熱忱無限。
雄獅,曾經陪伴無數年輕生命走過青澀、或甜美,還記得擁有黑白派時的滿足,幾年後又出現在手握奶油獅的稚嫩臉龐上。50多年來,雄獅和臺灣一同走過。
圖說:
圖1:李翼文讓老字號雄獅不斷翻新,繼續挺進。(攝影/彭玉婷)
圖2:雄獅企業logo三變,第一個啟用於1968年。
圖3:實驗室有畫線機、色差機、粒徑分析儀等設施,宛如小型化工廠,藉由模擬高熱、潮濕、溫度極端變化等惡劣情境,製造可適應不同氣候條件的同款產品。(攝影/彭玉婷)
圖4:攝於產品展示室,手中所持粉彩筆是他籌畫20年才實現的夢想產品。(攝影/彭玉婷)
圖5:李翼文在臺大田徑隊,專攻100米及200米短跑,圖為參加200米短跑比賽。
圖6:與田徑隊友陳偉興合影。陳偉興為香港僑生,就讀電機系,專攻十向全能。
圖7:一起流汗的苦日子,現在想來最是甜美。來自不同科系,在田徑隊結為終生摯友,圖為2005年6月同遊臺大梅峰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