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友雙月刊第119期 2018-09

「指導學生好比釀葡萄酒,學生是原料,有不同的品系或來自不同的產地,擁有不同的養分與酸甜度。身為老師的我們可以參與栽種、也可以決定釀酒的條件,純釀與混釀的風味各自不同。」(文圖/李婉甄)
-
校務報報 青青子衿 漫漫椰林~一日臺大人 終身臺大人 劉寧 在椰林大道底的總圖書館一隅,出現一個窗明几淨的舒適空間「臺大校友中心」,這是楊泮池前校長為校友們精心設計規劃的空間。
-
臺大學術資產~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 病毒檢驗及臺灣地區首例成功分離SARS冠狀病毒經驗 高全良 由於病毒檢驗漸受重視,相關人才培育成為當務之急。
-
臺大學術資產~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 基因轉殖鼠核心設施 游益興 林淑華 追溯近代生命科學及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讓我們了解到,探討生命科學的基礎問題,採用單純且易於取得的系統進行研究,最能夠得到明確的答案。
-
校園新鮮師 遺傳學教學札記 陳凱儀 回母系任教至今已有12年,而系必修課程「遺傳學」及「遺傳學實驗」的教學也即將進入第10次。
-
校園新鮮師 相信學生,學生才會相信自己 吳瑞菁 醫技系以訓練傑出醫檢師為本質,一個醫檢師的養成,除了專業的知識外,各式實驗技能更是重要。
-
校園新鮮師 如何培養領導改變的人才 王宏文 我在2009年從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獲得公共事務博士學位後,即返回臺大政治系擔任教職。
-
校園新鮮師 Educated Guess~指導學生好比釀葡萄酒 李婉甄 我希望學生對於我知識專業上的尊重,能源自於我設計的實質課程內容,而不需要用外在的形式來說服。
-
李弘祺專欄 積極的自由與天子專制 李弘祺 以下不過是借用我所瞭解的他的論點,討論一下我對傳統中國政治史的一些想法。
-
花亦芬專欄~【文藝復興筆記2】 「皮囊」的意象──米開朗基羅對但丁的致敬 花亦芬 米開朗基羅不僅在《最後審判》這幅溼壁畫裡,清楚表明自己透過畫作在跟《神曲》進行對話;在1545-46年之間,他也寫了兩首詩表達對但丁的仰慕。
-
賞心樂事 富春江之行 王基倫 帶著一份雀躍的心情,我來到了富春江。
-
張天鈞專欄~藝術與醫學(10) 雕刻家黃土水與腹膜炎 張天鈞 黃土水(1895-1930),出生在臺北艋舺(萬華)祖師廟的後街,他出生那年,剛好也是日本治臺第一年。
-
特稿~校園短波 臺大亦恩盃~華人辯士成長的鎂光燈 林照真 第二屆臺大亦恩盃的初賽、準決賽、決賽辯題為:「臺灣應處罰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之媒體」。複賽辯論則為:「臺灣安樂死應合法化」。
-
特稿~校園短波 臺大文學獎20週年~記「臺大文學獎得獎作家座談會」 許佩君 座談會邀請五位曾獲本獎項的作家──簡媜、蔡詩萍、黃錦樹、郝譽翔、陳栢青返校,並由也曾是得獎人的中文教授系洪淑苓擔任主持人,暢談各自的文學緣份及臺大生活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