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結束,學生們心不甘情不願地回到教室,好像秋季本來就是一個沈重的季節,當你走入這個季節,心情與腳步都自然而然輕快不起來似的。學生發牢騷,怪秋季的來臨反而趕走了大部分好玩的事情;我雖然心裡也隨著秋季的到來感到一點莫名其妙的無奈,但還是慶幸球季尚未結束。事實上,對我而言一年只有兩季,那就是「球季」與「非球季」。非球季偶爾也會有一些好玩的事,不過總不如球季精彩,然而我也不想斷言今年的球季結束後在新竹濕冷的東北季風裡我一定會若有所失;當然,我指的是棒球季,以及那在棒球季風吹過後隨之而來的東北季風。

「球季」是職棒球員的工作季節。世界棒球經典賽才打完,職棒熱身賽就接著上場,再來就是漫長的季賽與結尾的季後賽,從3月打到10月。没打經典賽的球隊與球員當然是在進行春訓,所以也沒閒著。其他各級棒球比賽與我自己參與的壘球賽也幾乎都在這8個月當中穿插進行著,相當熱鬧。當然如果你沒實際接觸過棒球的話(我是說曾經實際上場比賽過或至少在球場上認真地看過比賽)可能不懂熱鬧是什麼意思,那實在是很抱歉。想想曾經有所謂我的好朋友的人竟然會當面對著我說因為太沈悶而不喜歡棒球比賽,令我啞口無言,因此我覺得「相當熱鬧」也許也是自以為是吧。

首先是今年的球季少了王建民,那本應是今年球季的風中英雄,卻在低迷的戰績中因傷退場,球迷因而失望落寞,雖然中華職棒大聯盟也許有一點因禍得福(今年到球場看球的球迷人數的確有明顯的上升,包含我自己在內)。

我在清大電機系的研究室裡掛著一張美國大聯盟已退休的名投手諾蘭萊恩(Nolan Ryan)在德州遊騎兵時的投球海報(見圖),標題寫著“Flamethrower”。它掛在我研究室已經有17年了,是當年一個電機系學生張宗興送我的教師節禮物。那時候張宗興是清大職棒社的社長,而我是社團指導老師。看著萊恩的海報,我想起20幾年前我在UCSB念書時常常在電視上看到他在德州的休士頓太空人隊投球的英姿;我也想到最近這幾年王建民在大聯盟的起起伏伏。

萊恩生於1947年,與電晶體同年。他跨越27個球季(1966年到1993年)的大聯盟投手生涯充滿了傳奇的故事,並創造了多項往後的投手難以超越的紀錄,例如生涯奪三振次數(5,714次)、無安打比賽場次(7場)、一安打比賽場次(12場)等。萊恩曾經只用了九球就三振了紅雀隊的三名打者,雖然我也曾經有過這樣讓自己神氣半天的紀錄,但是畢竟同樣的紀錄其難度在少棒與在大聯盟其實有天壤之別。他可以年復一年穩定地投出時速超過100英哩(160公里)的快速球,而且直到46歲他退休前,球速仍然接近100英哩,誠然不負“The Ryan Express”的外號。

但是我對萊恩最深刻的印象,以及因此對他產生極高的敬意倒不全然是因為這些傲人的紀錄,而主要是來自於大約在1987年春天UCSB的校園報紙Daily Nexus上的一篇學生記者對他的報導。報導中提到他當時早已是大聯盟家喻戶曉的明星,也幾乎是美國所有大人與小孩的英雄偶像,也就是說,你跟任何一個美國人提起Nolan Ryan,他(她)幾乎一定會興奮地跟你大談萊恩的豐功偉蹟與令人讚賞的奮鬥精神。儘管他已經是一個大明星,但是在他的職棒生涯中他卻永遠保持著相同的專注上進、努力不懈、行事低調的態度。報導中特別提到,前一年球季結束後,他立即回到家鄉從事嚴格的自主訓練,沒有間斷,直到隔年春訓回到球隊,因此雖然他當時已40歲,他的體能狀況甚至比大部分的年輕投手還好,也很少因傷停賽,更從未因傷開刀。為了持續的訓練,他放棄球季後的旅遊享樂,推辭了應酬與能帶來豐厚收入的廣告跟媒體活動,因為他知道球迷對他的尊敬主要是來自於他在投手板上的優異表現。他從不選擇有錢的球隊,而是選擇能尊重他專長與想法的球隊。他把職業棒球生涯的後半段奉獻給他的故鄉德州,包含太空人隊跟遊騎兵隊,因此他大部分重要的紀錄是在故鄉創立。萊恩的自律與上進讓他傲視大聯盟球場27載,是大聯盟一百多年歷史中生涯最長的投手,也是唯一一個被三支不同球隊給予最高榮譽,將其背號退休的選手。

我想,也許在棒球季風裡的王建民早已聽過萊恩的奮鬥史,就像在東北季風裡的人們從小背誦著無數偉人的故事一樣。

我有一位媒體界的朋友張殿文,他曾經在兄弟象職棒球團任職,因此對棒球相當熟悉,也一直很關心重要球員的狀態。我雖然平常沒有時間去追踪了解那些有名的球員的狀況,不過殿文偶爾還是會跟我談起他們的表現,特別是王建民。去年有一次見面,殿文問我,王建民除了四縫線快速球,變速球,以及最厲害的下沈球之外,為了提高三振率,正積極練習滑球,但是好像多了一個球路以後並沒有使他戰績變好。今年我觀察球季前熱身賽以及他受傷前的季賽,感覺得到他投球的威力不若以往,特別是下沈球不再犀利,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去年腳傷的後遺症。

我以前打少棒的時期以及在臺大校隊時主要的球路只有兩種,即四縫線快速球以及下墜球(曲球)。雖然我偶爾也會試試指扣球(Knuckle Ball),但鑽研不精,故比賽時很少使用。萊恩在大聯盟是所有強打者畏懼的投手,但是他擅長的球路也只有三種,包括四縫線快速球、曲球以及較少用的變速球。我以前曾經想練滑球,但是沒有成功。滑球的投球技巧介於快速球與曲球之間,很難拿捏,很難得到正確的球感,也很容易因練滑球而不知不覺就抓不準快速球或曲球的球感,使威力降低。當我突然發現下墜球的球感消失時,我大吃一驚,遂停止繼續練滑球,再逐漸找回快速球與下墜球的威力。我發現要同時精通多種球路實在不容易。

產業技術也好,學術研究也好,球路也好,我的感覺與經驗都是類似,想要同時精通多種球路時,想想風中的諾蘭萊恩與王建民。(2009.10.13

 

吳誠文小檔案

吳誠文,1971年巨人隊少棒國手,為國家捧回世界少棒冠軍盃。臺南一中畢業後,考進臺大電機系,1981年從臺大電機系畢業,1984年負笈美國深造,1987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電機與電腦工程學博士。學成返國任教於清華大學電機系,2000-2003兼任系主任,2004-2007擔任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鑽研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和半導體記憶體測試,卓然有成,2004當選IEEE Fellow2007年借調至工研院主持系統晶片中心,以DSP(數位訊號處理器)技術及其技轉為起點,要協助臺灣建立自有品牌,與國際大廠競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