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臺大校友雙月刊》辦公室所在館舍,已有73年歷史。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成立,校址設在當時的臺北高等農林學校內,而高等農林學校建制取消,改為臺北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據校史記載:1936128日,附屬農林專門部「林學實驗室」竣工。此一實驗室的位置並無明確記載,據筆者的認知,應是今日望樂樓庭院內,「臺大校友雙月刊」和化工系光電化學等三間實驗室,所使用的一列L型房屋。

1941年底,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引爆二次世界大戰。因急謀掠奪南洋熱帶資源,於19433月,在臺北帝大設立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及南方人文研究所。附屬農林專門部則撤銷,遷往臺中,另成立臺中高等農林學校。臺灣光復後,改稱臺灣省立農學院,即今日中興大學前身。附屬農林專門部遷出後所空出之房舍,恰好供新成立的南方資源研究所利用。原有的林學實驗室L型房舍,則由南方資源研究所在此設立「纖維化學研究室」。

1945年,臺灣光復,國立臺灣大學成立。因原有農林專門部被撤銷,臺大農學院未設森林學系,南方資源研究所的纖維化學研究室(即最初的林學實驗室),被併入農學院農業化學系,仍為纖維化學研究室,由金孟武講師主持。

兩年後,即1947年,森林學系經教育部核定設立,農學院即撥纖維化學研究室供成立森林學系之用。林學實驗室遂歸為森林系「林產化學研究室」,成為臺大森林系誕生地。當時除一列L型房舍外,望樂樓尚未興建,在校園此一區塊院落的大門入口處(即望樂樓西側庭院空地)尚有一獨棟木屋,是為森林系主任的辦公室。

1949年,森林學系遷至現今信件室所在的一列新建平房館舍,而位在校區邊門旁的獨棟木屋,則改作為校警隊隊部。此處後來興建了植研大樓,連同院內的L型房屋皆為植物系(所)研究室和實驗室。直到2003年生命科學館大樓落成,植物學系所全部遷入生科館,植研大樓撥給學務處學生心理輔導中心使用,並更名為望樂樓,一列L型的房屋則有臺大校友雙月刊及化工系實驗室等進駐。

歷經73年滄桑,跨越兩個世紀,這棟L型平房的古老建築,見證了二次世界大戰、臺北帝大與臺灣大學的交替,歷經附屬農林「林學實驗室」、南方資源研究所和臺大農化系的「纖維化學研究室」、臺大森林學系及植物學系,進入21世紀,又成為臺大校友雙月刊及化工系實驗室,而植研大樓則更名為「望樂樓」,作為學務處學生心理輔導中心,望樂樓園區可謂老而彌堅了。

 

圖說

圖1:L型平房已有73年歷史,經過臺北帝大到臺大多個系所單位使用迄今,臺大校友雙月刊也在其中,可謂老而彌堅。中庭栽植許多臺灣原生植物如苦苓、蓮霧、芒果及山櫻花等,秋冬時更是候鳥流連忘返之地。四季各有風情,賞心悅目。歡迎來啜一杯咖啡,賞鳥、賞花,也談心。

圖2:植研大樓在學務處學生心理輔導中心進駐後,更名為望樂樓,為全校教職員生的心理健康把關。

圖3:警衛小木屋。臺北帝國大學之校地發展乃以東西向的椰林大道為主軸,再向南北兩端逐漸擴展。此木造建築物所在地,即為當初校園與周圍田地的邊界地帶,推測為帝國大學之警衛室。兩旁的山櫻花及茄冬,不僅是臺灣常見的樹種,也見證了小木屋從帝大到臺大的關鍵年代。(圖文/謝豐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