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我考進臺大森林系,當時丙組狀元何文壽也在班上。我故鄉旗山山明水秀,踏上臺大椰林大道,像是到了國外。巍峨壯觀,不可言語。後來上了樹木學後,知道這是大王椰子。兩旁是一簇簇的杜鵑花,要等到3月天的春日才會全部綻放開來,紅黃紫藍,爭奇鬥豔,所以臺大才有杜鵑花城之美譽。
剛進臺大時,眼見進門右側傅園、理學院動物系、物理系大樓,行政大樓以及文學院大樓等老式建物,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有著卓絕的臺大精神。但民國51年剛好有三大新建物,即活動中心,新生教室及體育館的落成啟用,美式新造型,令人耳目一新,到40幾年後的今天仍然高聳,歷久彌新。
記得大一的某一個禮拜天上午,與同學黃嘉章欲至西門町觀賞「真善美」電影,行經椰林大道,看到一張大海報,是書法社舉辦大、小楷比賽,立刻引起我的注意,於是看電影作罷。即往校門口博士文具店(現已拆除不見)購買大、小楷毛筆各一支,還有墨汁一瓶,匆匆跑去報名參加比賽。我因同時參加大、小楷兩組,當時書法社主辦的同學對我說:「不急不急,慢慢來。」結果我是最後一個交件的。評審結果揭曉,大楷冠軍呂勝雄,小楷冠軍呂勝雄,我以非書法社社友程咬金半路殺入,獲得雙料冠軍,我記得是由毛子水教授頒獎的,那個禮拜的大學新聞亦有登載,我興奮不已。
大二時我參加了純誼合唱團,認識不少其他系的愛樂同學一同歌唱,大家玩得不亦樂乎。那時除了純誼合唱團外,尚有工學院合唱團、僑生合唱團、法學院合唱團及醫學院杏林合唱團等,各擁一片天。每到期末演唱會,大家都爭著搶體育館,僧多粥少,有點困擾。我觀察了一段時間,想到釜底抽薪的根本解決辦法,於是召集各合唱團負責人商討良策,我建議整合成「臺大合唱團」。沒想到立刻獲得大家的認同,於是由我起草向學校課外活動組申請成立「臺大合唱團」,很快就得到校方准予成立。我比較雞婆,所以在民國53年即「臺大合唱團」成立元年的大會上,被推選為創團第一屆團長。為強化團務組織運作,我們敦聘愛好音樂的趙麗蓮博士,農工系的高坂知武教授以及地理系的林朝棨教授等多位師長擔任顧問。
團友中,我注意到北一女畢業的兩位女強人-葉秀美及廖芳雅,就拜託她們兩位擔任副團長,協助加強團友的整合。果然團中人才濟濟,有了不起的鋼琴伴奏王明玉(現為民視副總)、林瓔華(現為萬海海運董事長夫人)及李雅惠,還有女高音蕭藹和男高音吳庭和。
說起吳庭和,真是不得了,我幾次到他住處,他總是對著黑膠唱片中男高音馬利奧蘭莎的歌劇選曲練唱。民國53年,合唱團就在幾次大小演唱會中,聆聽到吳庭和High C的歌劇Highlight名曲,例如:la Dona e Mobile(善變的女人)、O Sole Mio(我的太陽)、Torna a Surriento(歸來吧!蘇連多)、Nessun Dorma(公主徹夜未眠)以及E Lucevan le Stelle(星光燦爛)等。那時,帕華洛帝、多明哥、卡列拉斯等人出道不久,歷經1、20年光景,到1990年世界足冠軍賽前夕,才有三大男高音的聯合演唱會,震撼全世界。對不起,在40多年前,我們的男高音吳庭和,已為臺大合唱團友唱了善變的女人、我的太陽、歸來吧蘇連多、公主徹夜未眠,以及星光燦爛等經典名曲,可是令人驚喜連連。
合唱團一開始,由顧問高坂知武教授指導,常常召集重要幹部到他家聚會討論發展方向。第一要務是要找到指揮,各方推薦頗多,我曾私下個別見識,都不甚滿意。當時有YMCA合唱團、政大合唱團、政工幹校音樂系合唱團、東海大學合唱團等數個較為活躍的合唱團,我也都一一造訪,直到遇見師大音樂系的指揮徐天輝。令我驚豔,如獲至寶,心想這不就是我們在找的人嗎?遂趕緊聯絡趙麗蓮博士、高坂知武教授和林朝棨教授蒞臨練唱,然後請徐天輝指揮讓大家見識見識,比劃完後,大家笑臉一致讚賞,給予高度肯定,此後徐天輝老師就擔任臺大合唱團第一任指揮,他讓我們感受到無限動力的指揮。當練就一拖拉庫歌曲後,羽毛漸豐的我們決定向外延伸觸角,於是向課外活動組報備,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第一次公演。很榮幸邀請到臺大校長錢思亮、顧問趙麗蓮博士、張研田院長、林朝棨教授及高坂知武教授與會。同時也邀請到政工幹校音樂系合唱團以及東海大學合唱團來觀摩。政工音樂系的蔡伯武教官就派兩大軍卡載著學生來中山堂,東海大學的Dr. Rose也全團光臨。會後在中山堂交誼廳聯誼,氣氛極為融洽。
音樂會最後一首以”望春風”結尾代替校歌,當時我們很訝異為什麼臺大沒有校歌?於是我們提筆寫報告給課外活動組,表示要對外公開徵求校歌詞曲,央請學校提供獎金作為酬謝。經校務會議討論通過。校方的動作非常積極,但做法與我們當初的構想有出入。學校敦請文學院長沈剛伯寫詞,並請遠在美國的音樂家趙元任作曲。在兩位名人的首肯動筆下,臺大校歌就誕生了。歌詞中描述「…遠望那玉山突出雲表…近有蜿蜒的淡水,他不捨晝夜的流動…」,然站在臺大看不就是七星山和瑠公圳?當時有這樣的笑談。從此臺大合唱團公演,校歌變成開場的重頭戲。到今天,除了正版的唱法外,尚有Rock & Roll的搖滾版;臺大合唱團真是多才多藝。
指揮徐天輝老師更進一步帶合唱團參加全國大專合唱比賽,一舉拿下全國冠軍,令人刮目相看。記得當時周賢福(現為臺大機械系教授)、呂漢璧(現從事珠寶業)、方新疇(現任中山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吳庭和(剛從美國VISA高級工程師退休返臺)、鄭舜成(曾為大地二重唱,現為臺灣水牛二重唱以及總統府合唱團指揮)、杜松甫(現為瑞典電器怡樂智中國區總經理)等人,以雄壯渾厚的男聲,唱著黃友棣的“中秋怒”和舒曼的“Die Beiden Grena Dieve(兩個手榴彈兵)”一舉擊敗藝專音樂科合唱團,傳為樂壇佳話。
雖然臺大沒有音樂系,但團員後來轉換跑道成為音樂專業人士者,所在多有,如伴奏的蔡采秀成為東吳音樂系鋼琴教授,另一位伴奏-江漢聲現任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兼副校長,三不五時還會在國家音樂廳開鋼琴獨奏會。呂紹嘉更了得,從臺大哲學系畢業後,赴維也納音樂院留學,直攻指揮。曾參加最有名的貝桑頌青年指揮大賽,榮獲冠軍,這是東方第一人。畢業後獲聘為德國萊比錫歌劇院總監兼指揮,萊比錫歌劇院有3、400百年歷史,「沒有三兩三,怎能上梁山」,呂紹嘉已榮歸故里,獲聘為國家交響樂團總監兼指揮;他是臺灣的驕傲,也是臺大合唱團的驕傲。
民國55年我從森林系畢業,參加高考、特考都及格。我們班有高考及格的,也有特考及格的,但同時兩者都及格的僅一人。但我並沒有走公務員這條路,所以高考、特考及格證書留著紀念,偶而拿出來瞧瞧。
因家族經營音響業務,於是婚後負笈美國Aspen Audio Institute(阿斯本音響學院)研修音響技術。從麥克風的構造、特性到百人交響樂團的錄音,都鉅細糜遺的學習調校。這是音樂加上電子的結合,在臺灣學不到。一般從基層跑龍套上來的,無法窺其堂奧。記得曾在國家音樂廳演出的美國大提琴家Linn Harrod與小提琴家Nacia Sorrenben,在Aspen我就錄過他們的音,所以我還到國家音樂廳後台和他們打招呼,聊起Aspen,他們好開懷。Aspen有美國小瑞士之稱,冬季滑雪,夏日則是音樂會開不完。不過在此發生了件傷心事,即美國鄉村歌手John Denver在Aspen開音樂會後(當時我在錄音控制室看他演出),駕駛小型飛機失事,世人痛失英才。
我回國後,一次巧遇純誼合唱團的老團友邱慶彰及林二兩位學長,當時位於濟南路上的臺大校友會館甫落成,由吳岱勳學長掌管校友聯誼社業務。在聚會中大家達成共識,即在臺大校友會館組織架構下成立臺大校友合唱團,並一致推舉我來跑腿,臺大校友合唱團就這樣成立了。成立後第一件事就是籌募經費,團費是基本,剛畢業的校友可享半價優惠。團友陳世姿請她老公駱錦明學長(臺灣工業銀行董事長)捐了一台鋼琴,黃慧玲也捐了辦公桌及飲水機,合唱團就這樣動起來。指揮當然還是徐天輝老師,台柱有吳庭和、周賢福、方新疇、李蝶菲、洪天元、蔡義中、高文齡和陳嫦芬等,總共7、80人,聲勢浩大。我們練了不少歌曲,正當蓄勢待發之際,中國旅法男高音姜成濤剛好訪臺,於是徐老師就在國父紀念館安排了一場演唱會,請姜成濤擔綱男高音,女高音則請呂麗莉,正巧那時多明哥男高音也來臺灣訪問,他到國父紀念館後台和我們一起練唱,我還真嚇了一跳,他是何方神聖!竟然是鼎鼎大名的多明哥大師!那一場我們唱得很起勁。
有一天忽然接到母校校長室來電,虞兆中校長邀約見面,我欣然如期拜訪。虞校長親切的對我說:「呂學長,聽說你們臺大合唱團辦得很好,畢業後大家是否還有連絡?」我說:「有啊,大家都互通有無。」校長因幾次組團赴美宣慰畢業校友,可惜校友出席三三兩兩,不甚踴躍。校長徵詢我是否可以臺大合唱團名義組團赴美宣慰校友,我一口答應:「當然可行,而且好極了。」
於是就開始積極籌備訪美之事,由總務長黃大洲教授領隊,成員由臺大校友合唱團及在校臺大合唱團聯合組成,指揮是戴金泉老師。有人提議要錄製卡帶,到時在美國義賣,這點子真不錯,遂建議編列預算,只是校方無法支持,李蝶菲和洪天元就要我來處理。於是我就搬一大堆錄音器材到活動中心現場收錄,原以為3、4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沒想到NG了好多次,結果錄到晚上11點多才收工。
我們錄的是黃友棣的長恨歌全集,沒想到在訪美之旅演唱會中大賣特賣,校友捐20元、30元、50元,甚至100美金。所到之處,可說萬人空巷。虞校長非常高興,這次的宣慰臺大校友活動非常成功。
後來孫震校長從行政院經建會主委回母校擔任校長,那一年的校慶籌備會還邀請校友合唱團提供表演節目,我們就在文學院實驗劇場演出,表演後還邀請全體團友赴牯嶺街校長公館聚餐,孫校長可是穿著牛仔褲熱情接待,與大家度過一個難忘的夜晚。
臺大合唱團成立40週年晚會時我應邀到尊賢館相聚,與學弟學妹們開心相談,會中陳維昭校長還贈我一面校旗以誌紀念。第8屆團長陳立偉專程從美國返臺與會,和第21屆團長蔡義中等人,興致勃勃要讓臺大校友合唱團再出發,於是我又被推出來當召集,也請戴老師再次上台指揮。不久後就在國父紀念館演出,曲目有“草仔枝”、“白鷺鷥之歌”、新臺灣歌謠等,氣勢磅礡。這次新血更多,大部分是從海外返鄉定居,如中研院生研所長姚孟肇博士。之後由蔡義中接棒擔綱,在他積極推動下,臺大校友合唱團除了在新舞台盛大演出「懷念合唱之美」外,更出訪美國,先後到舊金山史坦福大學學人宿舍、拉斯維加斯大峽谷以及洛杉磯等地表演,所到之處,熱鬧極了,許多人從四面八方飛來。記得潘文惠帶了兩冊40年前的舊相簿,翻閱在校時活動的點點滴滴,真是餘甘猶存,回味無窮。
接下來的團長換成羅仲智,他運氣好,恭逢臺大80校慶,合唱團回到第一次對外公演的中山堂舉行「臺大八十校慶音樂會」,並聯合在校合唱團共同演出,可謂盛況空前。現任團長是魏多麗,一定還有很多好戲在後頭,敬請期待。
再次回到杜鵑花城,雄偉的大王椰子以及一簇簇密集的杜鵑花依然還在,還有急急忙忙騎著腳踏車擦身而過的年輕學弟妹。回頭已是兩鬢斑白,齒牙動搖。然40多年前走過的腳印和美好的回憶,卻仍歷歷在目。
呂勝雄小檔案
1966年臺大森林系畢業,同年高考及特考及格。臺大合唱團創團第一屆團長、臺大校友合唱團創團第一屆團長、臺大校友聯誼社創始會員,曾赴美國阿斯本音響學院研究。現任台笙音響公司總經理、臺灣音響發展協會理事長。
圖說:
圖1:臺大合唱團首次對外公演團體照。錢思亮校長、趙麗蓮博士、張研田院長、林朝棨教授、高坂知武教授及師大戴粹倫教授等師長均與會聆賞。會後在會場合影留念。
圖2:臺大合唱團首次對外公演節目單。
圖3:校友合唱團練唱情形。
圖4:(小百科用個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