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一手策劃運作的世界棒球經典賽再度由日本奪魁,展現其廣受肯定的實力,而亞軍由鬥志高昻的韓國獲得,反而美洲棒球強國美國與古巴表現不如預期,令美洲球迷失望。然而失望的不只美洲球迷,我們的國家代表隊繼奧運失利後,在這次經典賽第一輪A組(亞洲區)預賽即敬陪末座,慘遭淘汰,令全國球迷傷心與不解。不解的是:「這是我們的國家代表隊嗎?」

我從小熱愛棒球,手握紅線球的日子算來已超過40載,雖然因為求學與工作的關係不得不早早離開球場,但是視線卻時而不由自主地轉向那從來不曾忘情的投手板。在我求學與工作的生涯當中只要有機會能親近那鑽石球場(因其形狀,老美稱棒球場為Baseball Diamond),踏上那熟悉的投手丘或奔跑於白色壘包之間,我從不願放棄機會。也因此當我看到我們的棒球國家代表隊鎩羽而歸時,心裡實在是百感交集。過去幾十年來我們在世界盃棒球賽、亞洲棒球錦標賽、洲際盃棒球賽、奧運(含示範賽)等重要的國際比賽與日本及韓國是夙敵,互有勝負。雖然過去交戰紀錄日略優於我國,但我們亦時而有痛擊對手的經典時刻,例如1983年在漢城蠶室棒球場舉行的錦賽,我們與日韓對戰各一勝一負,戰績相同並列冠軍,但在最後一場加賽爭取隔年的奧運示範參賽權時,於九局下趙士強戲劇般地擊出再見全壘打而瞬時令日本球迷心碎落淚,臺灣球迷喜極而泣,應是大家記憶鮮明者。或如1992年在巴塞隆納奧運中兩度迎戰日本,而兩度靠著郭李建夫神勇的指叉球及廖敏雄(日本媒體稱其為「恐怖的第九棒」)的勝利打點重挫日本隊,榮獲奧運銀牌,則也是球迷永難忘懷的。

那去年的北京與今年的東京又是怎麼回事呢?日本棒球實力早已廣受肯定,最重要的是韓國的崛起令我們不得不刮目相看。我們不只在棒球被他們超前,在相當多的產業(如DRAM、電視、面板等)也因他們的競爭而吃足苦頭。韓國如同日本有較佳的職棒發展環境與對國家代表隊的認知;他們有計畫地改善優秀球員的培養及國家代表隊組成方式,這方面跟我們的差異逐漸造成彼此競爭力之消長。棒球不像網球或高爾夫球,它是一個團隊運動,不能只靠一兩個明星球員獨撐大局;它仰賴的是團隊的整體戰力,因此優秀球員的大量培植及球隊的組成極為重要。這次經典賽的國家代表隊總教練葉志仙是我當年的隊友,我感覺得到他身處其中所受到的壓力與自身的無力感。

經典賽並沒有國家代表隊的組隊限制,當然日韓及其他各國皆以全國菁英應戰,這讓我不禁想起葉志仙與我的少棒時期經歷。我們在1971年擊敗日本取得遠東區代表權,隨後遠征美國賓州威廉波特市,過關斬將獲得當年世界少棒冠軍,其實靠的不只是將士用命,還加上當時國家代表隊的組成與培養方式的因素。在我進入國家代表隊之前其實已歷經將近一整年的選拔賽,我記憶中的小學六年級是清晰的球場與滿場的球迷觀眾(見圖,我正揮棒擊球中),對比於模糊的教室與不時在叮嚀我要找時間自己唸書的老師。征戰的結果卻是培育我的博愛國小只有我一個人進入臺南市代表隊。隨後一個月的集訓,同住臺南市國軍英雄館(緊臨臺南市棒球場)所培養起的情感,帶領大家毫無畏懼地迎向接下來又歷時近月的南區選拔賽。南部7支縣市代表隊分別於澎湖馬公與臺南市舉行的兩輪循環賽中,所有終將成為隊友的對手頻頻兵刃相見,最後英雄相惜且都已不再陌生。臺南縣隊的葉志仙與我皆獲選進入另一層次的明星隊,南區代表隊第一隊,沿襲臺南市代表隊以「巨人」為名,接受更高技術層次的集訓,迎接更高難度的挑戰。

受美國人約束我們不得組全國明星隊,於是在北、中、南三區各兩隊加上東區及金門共8隊中要選出一隊代表國家。在分別於臺南市與臺中市舉行,歷經兩個循環的全國選拔賽後,巨人隊脫穎而出,原班人馬成為國家代表隊。隨後在臺北市舉行的遠東區比賽擊退強敵日本,順利奪冠。在進軍美國之前,這支國家代表隊的隊員朝夕相處已經3個月,默契幾已無懈可擊,技術也日益精進,最後於美國威廉波特分別擊敗波多黎各隊、美西隊、及美北隊,取得冠軍;美國人遂進一步約束臺灣不得再以分區明星隊參賽。隔年臺北市隊再度奪魁,縣市明星隊復遭禁止,從此只能以學校代表隊代表國家參賽。

一個國家的產業發展往往與體育運動發展有類似的軌跡。我觀察許多全球性的產業是循著從「戰國時代」演變到「三國時代」的過程發展。產業萌芽之初,群雄並起,大家都有機會,是為「戰國時代」;時間一久產業漸漸成熟,而優勝劣敗,市場漸漸集中於少數脫穎而出者,遂進入「三國時代」。在「戰國時代」技術是重要的,一開始大家都不會,即使是小公司,只要先擁有技術就可以攻城略地,逐漸崛起。在「三國時代」策略是重要的,而技術已不是秘密,大家都會;這時少數公司掌握大部分市場,並擁有資金取得未來所需之技術,形成產業集中化,大者恆大之局面。現在看起來,對於那些面對全球競爭且已進入三國時代的產業,韓國政府如同發展棒球運動一樣毫不客氣地發展他們的國家代表隊。

最近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部分產業正經歷前所未見的結構性變化。李家同教授語重心長地說:「工業技術比棒球技術更重要。」我思考良久,感觸良多;我也意識到身處其中的半導體(含IC設計)產業已逐漸進入三國時代。韓國三星電子集團2008年營收超過台幣2.3兆,研發支出超過台幣850億,接近我們整個國家的政府研發支出。李家同教授的苦口婆心無非是要大家正視我們國家工業技術的發展;面對全球競爭必須要有更積極的策略。我想我們棒球技術的發展也是一樣的。

 

吳誠文小檔案

吳誠文,1971年巨人隊少棒國手,為國家捧回世界少棒冠軍盃。臺南一中畢業後,考進臺大電機系,1981年從臺大電機系畢業,1984年負笈美國深造,1987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電機與電腦工程學博士。學成返國任教於清華大學電機系,2000-2003兼任系主任,2004-2007擔任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鑽研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和半導體記憶體測試,卓然有成,2004當選IEEE Fellow2007年借調至工研院主持系統晶片中心,以DSP(數位訊號處理器)技術及其技轉為起點,要協助臺灣建立自有品牌,與國際大廠競逐天下。

 

圖說:

圖1:小六的吳誠文(打擊者)在進入臺南市代表隊前,已征戰一年,成為該校唯一入選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