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97.7.4)中研究海內外院士齊聚,謹慎的為第27屆院士選舉投下最神聖的一票,我想所有的候選人感受各異其趣,或胸有成竹非我莫屬,或聽其自然靜待結果,或老馬識途愈磨愈勇。傍晚6點鐘時,電話鈴響,中研院秘書處通知林仁混當選院士,那一刻還真有夢想成真的興奮感覺。在學術殿堂孤軍奮鬥50載,專心一致地投入研究,終於獲肯定,對林教授本人來說雖不是那麼喜出望外的雀躍,但那一分肯定著實帶給他無限的鼓勵,在獲知當選的一剎那,他的立即反應是該如何再繼續努力,奉獻更多給我們的社會及人類。
令人驚喜的是在步入中研院新院士記者招待會場前,看見生物組院士們齊聚等待林教授,歡慶之聲,感動萬分。這一幕感人的場景刻骨銘心,雖然終生奉守座右銘「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也難免形諸於璨爛的笑容。但內心執著於理念,依然盤算著如何發揚茶學,推展保健的理念,並更深入探究「荼科學的真理」,才是名符其實的院士。
茶裡乾坤
喝茶保健,在中國五千多年前,首先由神農氏偶然發現,有一天,神農日嚐百草得27種有毒草藥,後得茶葉而解毒。此後文人飲茶助興,茶頌、茶詩、乃至茶書頗多,最有名的唐代盧同七碗歌:「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四碗發輕汗,五碗肌骨輕,六碗通化靈,七碗吃不得」。述茶飲能提神醒惱,羽化登仙。宋代蘇東坡感冒,由維摩和尚獲知飲茶而治癒,因而有感而作詩「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同一碗茶」,歐陽修也起共鳴作「茶歌」: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飲茶,親烹屢酌不知厭,自謂此樂真無涯。
茶道在中國寺僧中蔚然成風,陳隋時期高僧、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智者大師,常以茶供佛,參透茶禪,他不僅在坐禪時飲茶,而且供養佛陀,終得「茶禪一味,清寂一致,心自茶止,性隨味定」的妙語,「因茶悟禪,因禪悟心,茶心禪心,心心相印」。達到一種最高的湼槃境界,以茶參禪蘊育一種人文意識,古雅澹泊的審美情趣,真可謂至高無上的幽境。
飲茶除滌蕩性靈、心境清純之外,更具消脂、美容、抗氧化、抗發炎、抗老化、防癌及防老人癡呆症的功效。一般人以為只有綠茶具保健功效,這種誤導止於林仁混教授團隊的研究,他們發現綠茶、烏龍茶、紅茶及普爾茶及其所含各種不同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均有保健功效。此一發現,影響全世界喝茶人口的心態及認知,非常重要,因為世界上喝紅茶占80%,喝綠茶僅約15%,而臺灣聞名全球的烏龍茶,也因林教授的研究得以發揚光大。
茶的保健原理
我國傳統醫學有賴現代科學的研究證明,始得發揚光大,茶是自古以來最普遍的飲料之一,其所以令人喜好,原來除了提神醒腦外,尚有減肥、防癌、防老、抗氧化、抗發炎及保護神經的作用,林教授對這些作用具有領先且精闢的研究貢獻,發表相關的論文100多篇,被引用次數高達8000多次,居國內之冠,也因此獲得肯定,當選院士。茶多酚的生物活性及生化藥理作用是多元性的,如抑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s),因而有減肥及抗癌功效;抑制上皮生長激素(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得以抗癌;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s)及NADPH Oxidase,因而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及抗老化的作用;抑制粥狀胜肽(amyloid β peptide)之神經毒性則與抗老人癡呆症有關。總之,林教授對茶多酚的各種作用,均有其領先的見解及研究成果,而且也引領相關領域科學家從事茶科學研究,得以發揚光大,乃是投注一生精力所獲得的回響。
茶學及茶道的願景
因為院士的頭銜,各方報章雜誌,電視、廣播電台及學校邀約訪問及講茶學,紛至沓來,有中時「運動、喝茶、七旬教授壯壯」、聯合報「茶多酚真奇妙」、商業週刊「茶博士林仁混打破茶的百年迷思,用科學幫茶葉說好話的中研院院士」。在臺大校慶(每年11月15日)及醫學校區景福基金會及景康藥學基金會均邀請林教授作特別演講。景康董事長陳永順致贈琉璃「茶藥同源堪濟世,茗禪一味足養生」,堪稱茶學一絕。景福董事長陳維昭則致贈琉璃:「仁風碩學,混玉增輝」,令人確具「實至名歸」的感覺。
茶的保健成分300多種,其中以茶多酚為主,咖啡因及茶胺酸(theanine)為副,咖啡因具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而茶胺酸促進多巴安作用,產生愉悅安神之效,二者協同,不慍不亢,恰到好處,這是茶飲的特點。林教授努力講學,期望傳播茶與茶多酚的保健之道,並特別給年青人多一些鼓勵。由林教授的例子顯示只要專心一致努力不懈,當你的研究成果受到國際科學界的肯定,論文就會常被引用。雖然經過9次提名,歷經20年光景(每2年提名一次)才當選院士,然林教授不以當選院士為最高目標,而是獲得肯定後要加倍努力,組織茶科學的研究團隊,包括基礎與臨床的實驗,繼續作茶學的新探索。
牛背牧童慶進士
林教授家住嘉義縣六腳鄉,在家排行第八,上有五兄二姊,母親懷孕期間,仍回娘家侯氏田地幫農,臨盆時,來不及回家,就在娘家生產,過幾天,母親抱著他坐牛車回家。小時候放學回家,有空閒也要幫農,有一隻老牛要吃草,時常由他帶著去草原吃草,他與其他小孩不一樣的是不但會找肥沃的草原,而且會割草給牛吃,非常盡責,於是在此次當選院士時,由二姊、三嫂及五嫂領頭,找了一塊金鋼石刻一隻牛,牛背上騎著一名牧童,題字「牛背經書伴牧童,茶學乾坤慶進士」,並與30多位至親姪兒女及姪孫姪孫女們聚餐,林教授在此敦親宴會作詩一首:牧童抒懷「嘉南田瓏好風光,牛背經書伴牧童,景福日月通醫理,茶學乾坤登鰲頭」,與後輩子孫共勉。
展望
茶科學精深淵博,尚待解決的問題仍多,例如茶對腦神經的作用原理;尚未完全解謎,茶及茶多酚是否真的可預防及改善老人癡呆症及其道理,也有待研究;茶的成分300多種,茶多酚、咖啡因、茶胺酸及黃酮素之間的協同作用或拮抗作用,有待揭秘。另外,是否能改善其他神經退化症如帕金氏症、腦缺血及腦傷等,也亟待探討。
發揚茶文化(茶詩、茶歌、茶道),不但能體現高潔清雅的風格,而且能提升生活藝術氣息,清除心中憂慮及俗念,寧靜致遠;提高品德修養,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茶禪一味的功能,若能得臺大師生跨領域(文學、音樂、藝術、腦科學、自然科學等等)的整合研究,願景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