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現臺大醫學院)沒有學生宿舍設備,學生們必須從自己住家、或從親戚、朋友住處或從租屋處通學。尤其從鄉下來的學生時常為了找住處而傷腦筋。第二次大戰後由於社會的動盪不安,杜院長認為有必要與學生們保持互動,緊急設置學生宿舍。

昭和20年(民國34年)320日,台灣總督府發布“警備召集令",動員從中學三年至大學正在求學中的學生編入兵籍,以保衛臺灣。民國3441日美軍登陸沖繩,臺灣倖免於慘烈的戰事。815日日本投降,戰爭終於結束。

831日學生兵從基地回到醫學院,見到了在531日與臺灣總督府同時被美軍轟炸的悲烈慘狀,五分之二的醫學院被炸成廢墟。

當年四年級的學生(日據時代醫學院是四年制)由於學業的縮短,提早半年於昭和20年(民國34年)8月畢業,臺灣人學生大概有24名。9月初開學,由於日本學生的退出,人數減少了一半,當時學生人數大概97人(在日本念醫學的臺籍學生尚未回臺),三年級30名在臺大附屬醫院研修臨床課程,二年級35名、一年級32名研修基礎醫學。

戰時被軍隊徵兵的教職員尚未回來前,醫學院的每個系只有教授及12名臺籍助教。一到夜晚,廣闊的醫學院只有34名臺灣人警衛,根本就沒有防備的措施。

就任醫學院長的杜聰明先生目睹無政府狀態的社會治安深感不安,要求學生護衛醫學院,於是挑選從戰敗的日本軍隊退役的學生兵來擔任這項任務。

我與謝猷臣、鍾炳輝等校生商量,決定在醫學院內各系教室各派2名學生常駐。這樣一來學生們為了常駐醫學院內就必須與外處租屋解約。於是提出條件:當治安回復常態時,醫學院要提供學生宿舍收容學生。學生們即刻移居到醫學院內擔當警衛工作。

我們選定醫學院內破壞較為輕微的二層樓高紅磚屋,請求杜院長修復屋頂、門窗玻璃、自來水、電器等設備。雖然當時經濟短絀,但經數日就修復完成。杜院長仁慈(當時杜院長也兼任附屬院院長),從醫院借用了25張木製病床(鐵製病床當時全被軍隊徵用)作為住宿生的睡床,桌子、椅子則是搬入各自使用。其外杜院長將曾是“武道館"的一棟平房修復,用來做餐廳、廚房、浴室之用,一切設備以公費提供。

學生宿舍各方面得到杜院長的援助,學生們也不計酬勞負起醫學院內的治安警衛,能夠平安無事經過無政府狀態時期,學生們的辛勞是功不可沒的!

參加創設學生宿舍的學生,三年級有5人、二年級有10人、一年級有10人。杜院長深信臺灣人精銳學生將來可以背負臺灣,所以學生宿舍管理完全與醫學院劃分,以自由、自律、自重的溫文作風,讓學生們自己管理。二年級的謝猷臣為舍監,一年級的鍾炳輝為副舍監,呂聖賢為會計、出納,曾柏村、莊徵華為炊事管理。房間的分配也很自由,湊足幾人即可入住宿舍。為了任務上的關係,舍監與會計則是個人房。

每天早晨由2名學生與炊事員外出採購糧食,經濟狀況最糟時,食物的質量是很差的,根本談不上營養。由於物資騰貴,白米是每天都在漲價,宿舍的學生幹部為了採購平價米用盡心思,與市政府糧食局努力交涉購入廉價米。

雖然杜院長讓學生們自由管理,還是會放心不下,時常深夜來巡視宿舍。不論任何時間每次來探望,看到默默認真研讀深奧醫學的真摯學生們未發一語。舍監的房間是細長的,分為內外端。有一次杜院長關掉外端的電燈,認真的對在裡端讀書的謝猷臣說:「這邊的電燈是不必要的吧!可節省的就要節省。」連非常細微的事物都能注意到的杜院長,我們都打從內心尊敬。杜院長另外吩咐2名清潔員免費幫學生洗衣服,讓我們對院長無比感謝。

由於時代的變遷,需要國語(中文),宿舍全體人員都須到臺北女子師範學校去學習國語(會話)。另一方面杜院長也在課外提供漢文(臺語)、國語(中文)、英文(會話)每週各一個小時的時間學習。還要日文改換中文,德文改換英文,對醫學生而言有多少時間都不敷應用。面對二二八事件的危機,幸虧杜院長適當的指導,住宿生全體都平安無事。

民國35年招收新生,住宿生大約增加到60人。杜院長極力修復另外一棟建築物以迎接新生。民國36年夏天,臺大醫學院第一屆學生畢業,新生繼續入舍,儘管是經濟艱困時期,再修復兩棟建築物,共計四棟宿舍,120名的住宿生(占全部學生的半數),成為了大團體。杜院長盡心盡力收容學生,盡量減輕學生的生活負擔,為學生的福利設想,反而增加杜院長的重擔。

學生宿舍在沒有規律、準則下經過三年的營運,於民國37年夏天我以第二屆畢業生畢業了。身為學生宿舍的主導者,內心感慨無比,把三年漫長時間相安無事保管、處理現金的責任移交給第三屆的莊徵華,很感恩、慶幸!舍監也將其他工作全部移交給第三屆生。

謝猷臣與我是中華民國的臺灣大學的公費生,全靠杜院長的幫忙之下度過了三年免費的學生宿舍生活。

個人在此謹代表當時的全體住宿生感謝杜聰明醫學院長!

願院長的靈魂安息!

(呂盛賢寫於2007115日,原文為日文,由杜聰明院長四子杜祖信翻譯成中文)


杜淑純女士徵求杜聰明博士墨寶及故事

杜淑純女士是杜聰明博士長女,為紀念已逝父親,特向各界徵求杜聰明博士墨寶及生平小故事,集冊出版,以流傳後世。希望曾獲贈杜博士題字的各界師生友人,提供翻攝照片(若自行掃描,解析度請設定在300dpi以上,亦可送來本刊翻攝),此外,如有知悉杜博士生前軼事,也歡迎提供給杜淑純女士。如蒙提供,杜女士將於出版后致贈該書以表謝忱。資料請寄本刊:

地址:106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臺大校友雙月刊

聯絡人:林秀美

電話:(02)3366-2045

傳真:(02)2362-3734

E-mail:alumni@ntu.edu.tw

 

圖説:

圖1:臺大醫學院學生宿舍(194610月)。

圖2:呂盛賢大學時(1944.9.25)

圖3:呂盛賢在臺北帝國大學的學生證。左為醫學部,背部有使用準則,右為預科,背面有脫帽照及使用準則。

圖4:被炸的總督府(1945.5.31)。

圖5:臺北帝大醫學部結束,改制為臺大醫學院(1945.11.15)。

圖6:全體學生攝於學生宿舍前(1946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