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月開始實施「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以來,臺大全體教職員同仁可說是上緊發條,按著計畫目標,一步步推動教學與研究基礎建設及國際化,全力追求教學與研究卓越,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已有些許進展。

邁向頂尖

教育是大學最重要的使命,而要培養一流人才,先進的教學設施不可或缺,所以在教學方面,首先從改善教學設施著手,包括舊教學大樓e化、新教學大樓興建、大型教學空間整修等,屬於硬體設備的汰舊換新。另一個方向是課程改革,針對目前的通識課程、共同/語文課程、基礎科學課程與部分專業課程,檢討其教學內涵、師資人力(含教學助理)、教學網頁架設與教材內容等,屬於軟體資源的調整和強化。去年5月教務處成立了教學發展中心,可望進一步整合相關教學資源,共同追求教學品質的提升。

「拔尖與打底並行,前瞻與產學並重」是我們為追求卓越研究而揭櫫的原則,希望讓臺灣成為世界級科技研究、知識創造的重鎮,對國家經濟發展及世界文明的進步有所貢獻。在此原則下,我們挑選出1015個最接近世界一流的領域,透過「優勢重點領域拔尖計畫」給予支持,協助其在5年內發展成為世界頂尖;另一方面以「學術領域全面提升計畫」授權各學院自主規劃特色,打破系所發展的瓶頸,全面提升各個領域;此為「拔尖與打底並行」。「前瞻與產學並重」則是在激發新點子,對於新興領域或具高風險性的研究,由「前瞻與創新研究計畫」提供種子(seed)的經費,而以「促進產學合作先導型計畫」鼓勵研究成果轉移,催生新科技產業。

基礎建設目標在提供一流師生學習與研究的優質環境,創造追求卓越的條件,所以除了全校基礎性公共設施之改善、老舊建築之整建更新外,還要充實圖書資源與貴重儀器,提升圖書資訊及校園網路服務,增建學人宿舍,以及興建環境研究大樓、全校性溫室及實驗動物中心等。相對於有形景觀和事物的建置,校園文化則是我們致力打造的無形建設,或許無關頂尖,卻是臺大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要成為全球頂尖,校園必須國際化。我們應加強與原有姐妹校的實質交流,近來與知名大學合作即有不錯的成果,如政治系與早稻田大學、生農學院與伊利諾大學。本校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也主動出擊,與南京大學和德國的Essen人文高等研究院等締結為姊妹院,合作特定議題研究。去年亦積極拓展與中國大陸知名大學之交流,今年本校學生將赴中國大陸參加暑期計畫,而中國大陸學生也會來本校修課一學期,這是雙方首次正式交換學生,對兩岸學術交流有歷史性意義。未來我們要加強華語教學,吸引外國學生前來就讀,希望能提高國際交流程度。

接下來的三年計畫,將在已建立的基礎之上繼續前進,實踐我們510年內進入百大的目標。不過,邁向頂尖大學只是短中程計畫,為校務長遠發展考量,必須通盤檢討現有組織法規,乃至於法人化問題。另外,行政e化是支持臺大追求卓越的強力後盾,要持續精進,同時要想辦法呈現我們的成果,讓世界了解臺大、肯定臺大。

修訂組織規程

在國立大學實施校務基金、大學法條文修正後,本校已有若干組織規程不符時宜,必須修訂。為因應財源自主及國際化兩大趨勢,本校將增設數個一級單位,包括財務管理處和國際事務處,並加強媒體公關與校友聯絡等組室的定位與功能,同時根據2005年修正的大學法,針對校長遴選方式、校務會議組成等一併進行改革。

財務管理處係為自籌財源需要而增設,像美國哈佛大學,有校務基金達290億元美金,是本校的1千倍,學校之運作相對容易。臺大近幾年募款現金占總預算不到百分之一,而且只定存孳息,顯得過於保守,所以要設立財務管理處,負責募款、財務規劃、新事業開發與經營等,多方積極開拓財源,希望校務基金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結束後能擴大到新台幣30億元。

至於國際事務處,則是將原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升格,統合並加強推展本校各項國際事務,如國際高等教育組織、國際學生、外籍教師及研究人員相關事宜。該處已依業務內容分為「國際交流合作」及「國際學生事務」2組,後者是為了加強招收國際學生,提高本校國際化程度,特別設組專責國際學生事務。

放慢法人化腳步

國內對國立大學法人化的討論已有多年,推動法人化的原意在讓大學有較具彈性之運作,以提高其國際競爭力。日本國立大學於2004年開始實施法人化,三年來成效並不如預期,所以京都大學校長尾池和夫教授曾善意勸告本人要審慎行事。衡酌目前我國國立大學財源現況,即使法人化後,大部分經費仍來自政府預算,會計不能真正鬆綁;二來5項自籌收入(學校捐贈收入、場地設備管理收入、推廣教育收入、建教合作收入及投資取得之有關收益等)不受預算法限制,未來若能將學雜費也納入,則學校即使沒有法人化,也有很大自主空間。而人事方面,教師彈性薪資、行政人員聘僱也逐漸鬆綁。換句話說,在人事和財源都已趨向彈性和自主,法人化就沒那麼急迫,反而要放慢腳步,詳細規劃好配套後再施行,以避免法人化後可能衍生更大的問題。

持續進行行政精進

國立大學在爭取人事及財源自主權同時,相對地也要提升行政品質,提高行政效率,才能確保大學的健全運作和永續經營。本校在20059月成立行政e化工作小組,積極進行校園e化工作,為的就是讓臺大人有一個便捷、有效率而人性化的校園環境。今後仍要持續進行行政精進,特別是行政業務全面電腦網路化,全力支持臺大邁向頂尖。

提升臺大在世界的聲譽

日前上海交大公布2007世界大學排名,臺大的工程領域進入百大,其他4領域還需要努力。這代表著臺大有競逐全球頂尖大學的實力,也意謂著臺大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從去年泰晤士報排行也發現,臺大在國際聲望的評比最弱。有鑑於這兩個世界大學排行已經成為各國追求卓越的指標,了解前述排行的評比關鍵,省察自身優勢與弱點,是臺大提升國際聲譽的第一步。

上海交大的排行榜始於2003年,側重整體研究能量的量化,從今年起分為自然與數學(SCI)、工程與電腦(ENG)、生命與農業(LIFE)、醫藥(MED)與社會科學(SOC)5領域,各公布前100名,其所採取之指標與權重略有變化,如論文被高度引用人數(HiCi)SCI&SSCI論文數的權值都加重了,還新增一項指標:前20名期刊的論文數。而工程與電腦領域更以投資金額取代校友及教師得獎人數。深入了解上海交大評比的關鍵,有助於我們發掘自己的強項,進而尋求重點突破。

英國泰晤士報排行的指標較多元,包括學術聲譽、教師研究成果被引用率、師生比、外國師生比例等,其中學術聲望的比重占40%,雖是印象分數,影響評鑑也最大。臺大在這方面得分向來偏低,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不盡符合事實,這也許是因為資訊不易取得所導致,所以我們應該主動提供正確的資料。

除了從國際排名切入外,培養學生參加國際比賽也是很有效的宣傳方式,如ACM程式大賽,可以用募款方式,培訓種子選手,爭取好成績。國際電腦科學協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簡稱ACM)1970年開始舉辦的大學程式設計比賽,已被公認是程式設計的奧林匹克,本校歷年參賽學生都有傲人的成績,不僅凸顯臺大在教學方面重要的成果,更展現了臺灣在資訊科學領域擁有與世界競爭的實力。我們也可以仿照,選擇一種我們擅長或有特色的運動項目,重點發展,並擴展到亞洲,透過與各國大學的競賽交流,讓世界更認識臺大。另外,在對國外招生簡章中要加強宣傳學校,吸引更多國際學生來臺大學習,他們學成後不論是回到母國或至世界各地服務,都是臺大教育卓越的活見證。

結語

邁向頂尖大學讓臺大在短期間有較多資源可以運用,但臺大還需要更多的支持才能真正走向頂尖,學校的組織、財務、人事、行政都是重要的一環,環環相扣。走在邁向頂尖的路上,我們要看得更遠,實在地踏出每一步,讓沿路的石頭鐫刻下我們的里程,讓世界看見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