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問題不僅影響人類文明發展,更關乎人類與地球存亡,應有高瞻遠矚,以永續為念,否則遺害子孫無窮。李嗣涔校長特就此提出個人主張,建議增加核電使用、以IGCC電廠取代傳統電廠、開發黑潮發電等。詳見本期「校長開講」。
本期專題「健康心處方」,從研究、臨床醫學、實務工作等不同面向,推介給您新的身心靈療方。本校園藝系張俊彥教授為您介紹園藝治療及治療性景觀研究的最新進展;國內第一位園藝治療師黃盛璘校友,分享她的學習歷程與實務操作;研發兒童EQ教育的楊俐容校友,從兒童及社區做基礎的預防工作;而臺大醫院精神科黃宗正醫師則就盛行率最高的老人憂鬱症,細述其症狀與種類、原因及評估、診斷及治療。
本期校友專訪3位女性。臺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學的是化工,47歲時創業,在製藥業闖出一片天。另外兩位卻是藥學系逃兵,楊俐容降轉心理系,從參與社區營造出發,自行開發出一套兒童EQ教育課程,於今儼然成為臺灣教主。黃盛璘更乾脆,為擁抱社會放棄臺大文憑,也在47歲時轉行,栽入園藝治療,一個讓大多數人摸不著頭緒的領域。
成功的創業家有什麼樣的特質?馬海怡在47歲時被資遣,那時她已爬升至廠長,中年失業的她並未自怨自艾,反而積極展開事業布局。同樣是47歲爬上高層,擔任副總編的黃盛璘,面臨的則是中年危機,毅然決然出走找尋人生第二春,帶著臺灣第一位園藝治療師頭銜回國。而楊俐容是一路且歌且走,走到兒童EQ教育,成為臺灣此一領域的領航人。在臺灣,她們都走在最前端;她們共同的特質是:傾聽聲音、發自內省,創造自己的價值。
更重要的是,她們創的不只是事業,而是志業。馬海怡開發癌症原料藥,要醫治的是威脅人類生命最大的病痛;楊盛璘的園藝治療則在協助心靈病了的人們;而楊俐容則為兒童心理健康打預防針,讓他們可以自在的追求夢想蝴蝶…
馬海怡校友成功的將失業危機化為創業契機,不僅創造個人事業巔峰,更開創臺灣製藥業新藍海;而臺大電機系畢業的孟懷縈,在無線區域網路卓有貢獻,更創立Atheros無線電之神,將技術落實為商品;兩人足為創意創業典範。出版中心新書-創業家、經理人與公益家也收錄多位傑出校友及其人生志業的故事,值得細細品味。
為了協助臺大人具體實現創業夢想,電機系陳良基教授於97學年開辦創意創業學程,11個學院共140位學生,在大學堂裡腦力激盪,創意發想,且看這個創創學程有什麼東西!
曾經是棒球國手,現任工研院系晶中心主任,吳誠文從我國棒球在國際比賽節節敗退警覺到,臺灣半導體設計也進入嚴峻的三國時代。他疾呼面對全球競爭,臺灣要有更積極的策略。
臺大醉月湖正在進行大改造,特邀請本校總務處蔡淑婷撰文介紹,且期待醉月湖新貌,一個洋溢健康、活力,動靜皆宜的親水空間。也許你會問醉月湖的名稱怎麼來?蘇元良校友說是1973年為了辦划船賽命名的,在那個保釣、臺灣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政治進入校園的年代,原來醉月湖的浪漫是為了療傷…。
現在人離婚率高,為爭奪子女監護權常對簿公堂,本期「法律與生活」特邀請最高法院魏大喨法官主筆,談離婚財產分配及子女親權問題,若是不得不離,也要理性的處理,為雙方及子女謀最大的益處。
臺大校友逾20萬人,但加入校友會者真的是幾稀,前校長陳維昭教授現任臺北市臺大校友會理事長,邀請更多臺大人參與,要集臺大人的力量為社會做更多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