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到中國開會,在機場通關時發現有個中年男子一直在看我。我心想,我應該還沒有名到連海外都有粉絲吧?結果那位熟男和另一位留著鬍子的型男一起走了過來,問我是不是黃某人?原來他們是我失聯多年的大學同學(!),也剛好來這裡開會。當下我們笑說,在臺灣沒機會碰面,反而在異鄉相遇了。經過多年歲月的摧殘,我們的容貌都變了不少,還能認出來實在不容易。
回來後翻出陳年的照片,看著看著,我的思緒彷彿進入了時空隧道,回到了20多年前…
那一年我18歲。由於聯考第一節數學就跑錯考場導致失常,讓我無法進入原本想唸的醫學系前幾志願。雖然還是可以進入排名比較後面的醫學系,但是當時受到李遠哲得到諾貝爾化學奬的感召,加上不想重考,於是就填寫化學系為第一志願,如願進入臺大就讀。
為什麼想唸臺大?大概是因為在南一中時期就常常偷看一些禁書,如野火集、柏楊文集之類的,得到一些民主的啟蒙,所以想到臺大這個民主聖地去朝聖吧。當時醫學系對我而言並沒有這麼絕對的吸引力,雖然我的曾祖父也是臺灣初代的醫師。我常聽到當醫生的優點是有錢有地位,但是這些對我來講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當新生訓練時,時任臺大學生會會長的羅文嘉上台嗆教官退出校園,讓台下昏昏欲睡的我們醒了過來,我心裡就知道我來對了地方。
在臺大的那4年,可說是我人生的第一個黃金時期。雖然前幾年並沒有好好的用心在本科上,而都把時間花在社團,尤其是團契上面。在參加臺師大聯合長青團契的期間,在許承道牧師(許哥)的輔導及眾多學長姐的帶領之下,藉由專講,小組活動,讀書會,營隊活動,原住民生活體驗營等(不過我們沒有募款去爬山喔XD),不僅讓我在人性關懷及理性批判得到了很多成長,在信仰上也得到很多的造就。後來擔任團契的會長,同時也搬進大專學生中心擔任管理員,在那兒遇到很多其他學校跟其他階層的人,也拓展了更寬廣的視野。
當時剛好歷經解嚴,黨禁解除,520農民運動,野百合運動等等對臺灣社會影響深遠的一些事件,帶給我們很多的省思。而目睹契友去關心農民抗議活動,結果被鎮暴警察毆打並丟包在路邊,也帶給我們很大的衝擊。於是大家開始更關心這些抗議活動,甚至在這位契友的號召下,組成一個音樂走唱助選團,幫當時的黨外人士助選。而那位契友,就是後來以臺語搖滾福音歌手著稱的豬頭皮。當時的氛圍其實還是有點緊張的。記得某一年選舉前,我們在大專學生中心接到恐嚇電話,對方揚言要來丟汽油彈,搞得當晚我們人心惶惶,一夜不得好眠。
如果以現在的眼光及標準來看,大學時期的那些教授們事實上大部分是不善於教學的。雖然都是出身名校,但他們大部分只在課堂上自顧自的講,也不管下面有沒有聽懂。考試出來大家一塌糊塗,教授只會說你們很笨、都不認真,使得一些同學唸得很挫折沒興趣,就轉系去了。當時並沒有什麼教學評鑑,否則應該分數也會很難看吧。原本我也打算研究所再轉到比較有興趣的科系,但沒想到大四的暑期專題,在中研院生化所王光燦院士及吳世雄老師的指導下,竟然得到當年度的國科會研究創作奬。這個意外又燃起了我對科學研究的一絲興趣,就開始去考GRE及托福,準備當兵後出國唸書。那時候王院士還說要幫我寫推薦信到美國他的得意門生哪兒去讓我繼續深造,而那位得意門生就是後來回臺灣接掌中研院的翁啟惠院長。
在空軍機場服役的期間,剛好英文程度還可以,就被選去擔任塔台航行管制官,但是卻發生一連串奇怪的事情。不僅保防官指控我在營區非法使用無線電(事實上是寢室的無線電話),政戰官也開始放話說我是搗蛋份子,要大家跟我保持距離。後來輾轉得知,原來我是政府的黑名單呢,還真榮幸。在臺大時期參加的一些活動,都被詳實的記錄,有些還是班上的國民黨同學呈報的,也就是所謂的職業學生吧。這其實還是令人感到意外的,因為家裡不時叮嚀要低調,當時都很注意不要讓名字暴露在活動中,也婉拒一些正式的助選活動,想不到還是被列入所謂的黑名單。還好分隊長認為我工作很認真,也會協助其他同袍的英文,所以很挺我,後來得以順利退伍。
當兵期間其實是我一個重要的人生轉折。由於體認到母親身體狀況可能需要照顧,加上對未來有比較務實的考慮,也不像以往那麼天真樂觀,遂決定暫不出國。雖然在臺大這4年我十分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要成為一個現代的知識分子,對社會有一份責任,但同時也要能安身立命。退伍前剛好看到門諾醫院黃勝雄醫師放棄美國優渥生活回臺灣後山服務的電視節目,加上臺灣近代史上也不乏醫生投入關懷社會的典範,想一想,這一行還滿符合我的初衷,於是就報考了學士後醫學系。一開始由於自己不像其他同學大部分是醫學院相關科系畢業的,所以特別認真的研讀。再加上生物醫學本來就是我興趣的所在,所以我往往可以晚上一坐下來就連續唸3個小時的書。就連我大學同學來找我,看到我這麼認真,都笑說之前都不知道我唸書可以這麼拚,真令人跌破眼鏡。畢業時由於成績還不錯,有比較多機會可以選自己想要走的方向。雖然班上名列前茅的同學都選了皮膚科,耳鼻喉科等等比較熱門的科別,但我卻選擇了比較有社會人文關懷的精神科,並順利申請到臺大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訓練結束後回到家鄉臺南的醫學中心服務,後來也完成了醫學研究所博士班的學業,延續了我對研究的興趣。
這就是我的青春紀事。有點曲折,但也不算非典型;因為我周遭的很多朋友,也是在經過幾年的大學洗禮之後,重新找到自己人生的另一個方向。或許有人一開始就幸運的選定了他的專業,畢業後就順理成章的就業;但是我一直認為大學不應該只是職業訓練工廠,它更重要的角色是讓我們藉由了解自己與社會之後,更確定自身的定位與未來的人生方向,進一步成為一個會思考也有行動力的知識分子。目前我除了醫院及學校的臨床,研究,教學工作以外,行有餘力還會偶爾寫寫文章,投書媒體,參與活動,以社會心理的角度來批判社會改造社會,善盡知識分子的責任,期待能盡一己之力讓臺灣變得更好。
想想當年大夥一起聚會,在學生中心徹夜聊天看電影,到師大路吃宵夜,上街頭遊行,到夜市幫原住民賣水果,半夜偷跑進臺大游泳池集體裸泳...這些景象依然歷歷在目。事隔多年,我們這一群好朋友,有律師,會計師,建築師,教授,老師,媒體主播,也有人投入社運團體,或是從政。或許很多角色與專業領域都不是當初所預設的,但不變的是,大家仍本著初衷,在社會各個角落關心弱勢,為這塊土地奉獻,為社會公義而努力。到現在,我們還是時常在line上面聊天分享辯論,也不定期聚會,甚至一起出國旅行。這幾年來我深深覺得,有共同理念及成長經驗的好朋友很難得,也很重要;因為他會讓我們在人生旅途互相鼓勵成長,在社會關懷時不孤單,並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有機會可以回顧20年的青春往事,重溫舊夢,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回首來時路,也看看有無愧對自己,有無將信仰的造就行公義於這塊土地。但願在下一個20年後,我也可以再跟自己說:「你做得還不錯」。
黃隆正小檔案
現職: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2011-)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2013-)
嘉南藥理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2014-)
專長:
1.社會精神醫學
2.職業精神醫學
3.心身醫學&心理治療
4.藥物濫用&成癮醫學
5.神經認知&社會認知科學
6.成人ADHD
學歷:
臺灣大學化學系(1991)
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1999)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班(2013)
經歷:
臺南科學工業園區聯合診所&駐廠醫師(2011-)
衛生署南區精神醫療網責任醫院負責委員(2009-2010)
雲林縣政府毒品危害防制顧問(2008-2010)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部主治醫師&慢性病房主任(2006-2010)
高雄醫學大學社會暨社區健康發展中心研究員(2006)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2006)
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臨床指導教師(2003-2006)
臺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部住院醫師&總醫師(1999-2003)
圖說:
圖1:大學時團契契友結婚大合照,臺北濟南教會。
圖2:臺大4年,是我人生學習的黃金期,也結交了可以是一輩子的好友,願我們每個人活出精采的生命,乾杯!
圖3:6個好朋友家庭出遊,攝於日本九州下關。
圖4:寫文章投書媒體,希望臺灣會更好。
圖5(作者小檔案用圖):臺大F4,我在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