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瓦(1841-1919)小時候跟隨後來成名的法國作曲家古諾學唱歌和彈鋼琴,(Charles-François Gounod,1818-1893,他最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聖母頌,其使用的伴奏是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 1】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BWV846】的前奏曲部分。)老師跟他說他應該以音樂做為未來的職業。但12歲那年,雷諾瓦已經決定將畫圖當成畢生的志業,不過在畫圖時,他總是哼著歌劇,而在巴黎搬了53次家,鋼琴也總是隨著他一起移動。
雷諾瓦的名言是:「就我而言,圖畫必須是令人快樂、喜悅和美麗的,對,就是美麗。這個世界已經有夠多令人不悅的事,我們不需要再去製造更多。」
1876年的作品「陽光下的裸女」,雖然被嘲笑皮膚像屍斑,但已顯露出他對陽光下皮膚呈現的表現,努力觀察的結果。
1881年的「陽台」,則呈現其作品的漂亮和成熟。當然和他最受人喜歡的作品「浴女」還有一點點距離。
雷諾瓦的另外一句名言是:「一個人必須嘗試超越自己能力的事。」這和我以前聽過的「將帽子丟過籬笆」的想法不謀而合。有這樣的想法和作法,才會強迫自己更進步。
在40歲時,雷諾瓦到義大利旅行,受到拉斐爾和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影響,回國後的作品講究嚴謹的構圖,和清晰的輪廓。可是他後來發現輪廓清楚的畫風,並不太受歡迎。因此,又回到朦朧界線的作法。
如果硬要分界,可以說他在47歲左右,對浴女的描繪,是他最登峰造極的作品。不論其構圖或顏色,都產生一種他所謂的:「畫屁股就要讓人想要摸她一把的感覺。」雖然這段用詞很不文雅,但倒也很貼切。
不過,令我們感動的是,他55歲時,從拍攝於塞納河船上的照片,可清楚看到他的手掌跟手指的交界處腫脹起來,而且近端的手指關節,也有腫大的現象。這是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表徵。55歲,正值生命的顛峰。如果你認為這樣他就會被擊倒,這就大錯特錯。因為他可以繼續作畫到生命的末尾(1919,79歲)。
在60歲那年,雷諾瓦還可以自由使用手指,從照片顯示,他仍可自由自在的拿著他的煙斗,那年也是他的小兒子出生,但雷諾瓦已必須使用拐杖,而且在62歲的照片更顯示他手掌跟手指的變形。雖然已經變形,他卻仍然完成超過400件作品。67歲時,他必須靠2隻拐杖走路,為了防止滑倒,拐杖接觸地面端,必須裝上橡皮防滑裝置。
1907年夏天,也就是雷諾瓦66歲時,名雕塑家Maillol(在紐約的MOMA戶外,可以看到他的橫躺裸女雕塑)來幫他做一座半身胸像,引發他對雕塑的興趣。就在隔年他做了他小兒子的浮雕頭像。雖然他喜歡雕塑,但體力無法承受。因此他的畫商Ambroise Vollard,就找來一位年輕的雕塑家Guino讓他指導,完成帶有強烈雷諾瓦風格的雕塑作品。我在2007年7月9日,到日本蓼科高原的長野縣茅野市,就在那裡的羅蘭桑美術館的戶外雕塑公園,看到雷諾瓦在76歲完成的「洗濯女」的作品。
他62歲時,右邊的肩膀也都僵硬起來。因此無法揮灑很大的空間,71歲那年,只能坐著輪椅畫圖,而且由於只能畫30 X 30公分範圍,在生命末期(1918-1919),110 X 160公分的大作「大浴女圖」,必須依靠捲軸,讓圖畫能上下左右移動。
雷諾瓦的孫子保羅,曾在一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國際會議上,手綁著布,將筆夾在第2和第3根手指間,示範他的爺爺如何用布條來吸收手裡的汗,以免皮膚磨破,以及如何用這樣的姿勢來畫圖。有人看到雷諾瓦變形的手指,不禁懷疑起這麼美麗的圖畫,怎麼可能來自這麼醜陋的手?
他縱容他的內人享受烹飪的藝術及美食,以致於過胖。最初他用她為長子哺乳為主題,畫過圖「母與子」(1885, 1886)和做過雕塑(1916),不過他妻子後來實在太胖了,只好從法國尼斯的照相館找來一位女士Dédée做模特兒,讓他完成超過100件作品。1920年,Dédée與雷諾瓦的兒子,電影導演Jean結婚,只是後來以離婚收場。其實從1918年的照片,可以看出來Dédée並不如雷諾瓦圖中人像的漂亮,顯然畫家自己心中,已經有固定的美的影子。就如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畫家達文西所說,畫家在畫人物,通常就是在畫自己。不過雷諾瓦的人物,圓圓的臉、小小的嘴唇,跟雷諾瓦本人大相逕庭。
鼎鼎有名的野獸派畫家-亨利‧馬蒂斯,曾經去畫室探望他,問他說:「你這樣畫圖難道手不痛嗎?」他說:「當然會痛啊!而且每畫一筆就會痛一下。可是,疼痛會過去,但美卻會被保留下來。」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事,就是半夜關節痛醒時,雷諾瓦會要家人給他畫圖用具,好畫小作品,幫助他忍耐和遺忘疼痛。1919年雷諾瓦去世,在去世前他還在畫玫瑰花,口中念念的是:「我現在對於繪畫,終於有一點瞭解了。」
其實,100年前的醫學能力,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字來描述,那就是「爛」。也就是說,對大部分的疾病來說,是無能為力的。因此,醫生所能做的,最多的時候就是安慰。雖然女性罹病的機率比男性高,不過任何人都可能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起病於中年,所以最常見為老年人。但兒童和年輕人也有可能。因此雷諾瓦在55歲罹病,也就不足為奇。
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現在的治療已大幅改觀,有很好的治療藥物,可以消炎止痛。當然更重要的是,有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可以減緩或停止疾病的進行。DMARD,例如對抗腫瘤壞死因子的藥劑Enbrel(etanercept),可以減少關節的疼痛和腫脹,以及手掌和手指的變形。不過令人擔心的是,可能使病人免疫力降低,甚至有過敏的現象,另外一個缺點就是非常昂貴,每月花費34,200元。
我們今天尊敬雷諾瓦,不僅因為他的圖畫柔美、獨特,也因為他這種對抗疾病鍥而不捨的精神。而我最喜歡的還是他講過的那一句話:「這個世界已經不夠美好,我們為什麼還需要製造令人不愉悅的作品呢?」這也是我作畫所遵循的重要原則!
張天鈞小檔案
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特聘教授。臺大醫學系畢業,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甲狀腺及內分泌學疾病之診治,主要成果有:甲狀腺疾病之細針吸引細胞學診斷及其與預後之關係,甲狀腺眼病變致病機轉及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葛瑞夫茲氏病)遺傳基因研究,輻射鋼筋污染之建築其對甲狀腺之影響,甲狀腺未分化癌再分化方法之研究等。曾任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理事長。
圖說:
圖1:洗濯女。攝於蓼科高原的長野縣茅野市,羅蘭桑美術館的戶外雕塑公園。
圖2:雷諾瓦40歲的作品「陽台」已展現其成熟度。
圖3:雷諾瓦對浴女的描繪,是他巔峰時期畫作。(http://en.wikipedia.org/wiki/Pierre-Auguste_Renoir#/media)
圖4:小檔案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