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進入臺大醫學院藥學系就讀,藥學系由孫雲燾教授1953年創立,我是第19屆學號前四碼60411975年畢業後就讀藥理研究所碩士班、博班,並兼任助教、講師,延續在藥理學科/所的教職至2023年退休,超過半世紀的時光。   

197210月,大二時攝於傅鐘下,前排依坐序左2林麗雪、左3蒲舜華、第二排站立右1李秀美、右3筆者。

 

大一和大二主要在總區,修習與其他科系合班的共同課程,唯大二下的藥用植物在醫學院的系館上課,需要兩邊跑,大三之後都是醫學院的專業課程;因此大一、大二住總區宿舍,大三搬到醫學院。總區時期,我住在傅園旁邊的兩層樓女三宿舍,醫學院則是在徐州路和中山南路交界的女六宿舍。女三和女一共用大門和餐廳,後來已改建;女六是日據時代挑高雄偉的兩層樓建築,八零年代臺大醫院擴建現在的東址,1986年左右被拆除。那時的女生宿舍晚上11點熄燈,男士止步,只每年的校慶1115日開放一天。   

1971大一入學,新生訓練是在建物外觀有「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目前可算是古蹟的舊體育館舉行,而上課地點是在最高的新生大樓以及普通教室,大一班上只有20位左右的本地同學來就讀(幾乎都是女生),大二時多了七位轉系同學,加上僑生全班共約40位。

大一的英文課,學號前八號與地質系的男生一起上課,發現李秀美、蒲舜華和林麗雪同學每天同進同出,好像三胞胎,她們都住台北,我好生羨慕,後來才知她們三位從小學到高中,有同班過;因地質系幾乎全是男生,同進同出是為了壯些膽。秀美聰明絕頂、多才多藝,永遠第一名,舜華和麗雪幽默有趣,麗雪活潑健談,細心又體貼,是人緣很好的同學。經她們帶領,同學逐漸熟稔,感情非常要好,一起逛椰林大道、傅鐘下合影、郊遊。曾去過舜華住在木柵溝子口獨門獨院花木扶疏的台電宿舍,和秀美在南京東路體育館附近的家。而麗雪在長春路的家更多次造訪,林媽媽經常準備佳肴款待我們,溫暖遊子的心;大學時代在台南縣楠西鄉建造的曾文水庫,林伯伯有參與工程,麗雪曾到玉井找過我,畢業後又同在藥理相處一年,建立更深厚的情誼;她因為另一半在石油公司上班,逐油而居四海為家,住過美國九個州包含阿拉斯加,以及中國、千里達、亞塞拜然,探索不同的風土民情,見識淵博,兼做國民外交!

19736月椰林大道(大二結束準備至醫學院),左1筆者。

 

在總區的女三宿舍103室是八人一間,室友分屬不同學院的不同科系,來自北中南和宜蘭,大家朝夕相處感情很好,天南地北的聊天非常有趣;也與同屆的植物系和農經系同學,一起參加土風舞社,椰林大道曾舉辦過土風舞晚會,也曾遠征清華大學,照相機在當時是稀有物品,未曾留下任何足跡。19738月升上大三搬到醫學院,我住女六宿舍103室,前面大房間住了八人,後面的小房間住四個人,都是醫學院的學生,還有醫科、牙科、醫技等科系,除了本地生,也有僑生,時常會聽到廣東話,也增加一些國外見聞,如香港、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大家的課業都很繁重,感情雖然很好,聊天時間比總區少了很多;我經常找106室的朱春容同學(美國舊金山Santen 藥廠副主任退休)討論功課,解決不少疑惑;可惜此雄偉建築已消失,幸好留下一張 1975 6 月與牙科畢業學姊在女六宿舍大門前的合照。

因大三和大四的藥學相關課程都在系館上課,同學們進一步朝夕相處,感情更加緊密,與上下屆的學姊學妹也更熟悉,系上的大家長孫雲燾教授,陳瓊雪、王光昭、余秀瑛、江雪卿、陳春雄、陳瑞龍等教授都很照顧我們,是非常溫暖的大家庭。系館北側臨藥理學科和徐州路,南側面臨一片草地和紅磚的男四舍,對面就是網球場,留有一張19752月最後一學期,在系館大門西側的系牌與同學的合照。那時醫學院打網球的風氣非常盛行,住宿生蔚為風潮,經常有人在球場上奔馳,是繁忙課業的最佳調節劑。大三升大四暑假,與同學一起打軟式網球,開學後與黃秀貞同學(現任寶齡富錦生技公司產品發展策略顧問)搭配,得到1975年醫代會舉辦臺大醫學院軟式網球公開賽冠軍,隨即加入醫學院軟網隊。

19752月大學最後學期於藥學系館大門西側,左1筆者。

 

198511藥學系遷移到新建的基礎醫學大樓1213樓;1998年臺北市政府將藥學系館指定為歷史性紀念建築。後來因應會議中心、基因體中心及醫學院動物中心之興建,於2000127日將系館向北遷移22公尺,緊鄰徐州路,至今位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20047月峻工)正對面。而2013教育部核准設立臺灣大學「藥學專業學院」,於2014年由基礎醫學大樓搬到位於林森南路33號的藥學大樓「水森館」──傑出校友許照惠博士(13屆)捐建。

升上大四的暑假,到醫院或藥廠實習,有些同學也會進入老師的實驗室學習,認識較多的學長姊,觸角比較寬廣。19751月寒假,舉行環島畢業旅行,感情緊密加上本班的人緣頗佳,原本同班的廖瑞青和劉淦興同學以及很多好朋友都參加,聲勢號大,行程到高雄,王兆年同學的爸爸在比鄰澄清湖的高雄國賓大飯店, 宴請一行人並合影,極為難得。1981822日三義空難,台北松山機場飛往高雄小港機場的遠航波音客機,空中解體墜毀在苗栗縣三義山區,機上110人全數罹難,兆年就在這班飛機上,英年早逝,不勝唏噓,臺灣的同學都送他一程。寒假過後,同學有的準備出國,有的考研究所,有的要直接就業。1975528日在醫圖的階梯與校長、教務長、院長和系上的老師們拍了大合照,也辦了惜別茶會謝謝師長的教導;驪歌響起,大家各奔前程邁向自己創造的人生。

19756月醫學院女六宿舍大門口。

 

畢業後,我進藥理研究所就讀碩士班、博班。1975年臺灣的生醫界相當閉塞,但臺大藥理已經以蛇毒研究聞名世界,當時所上老師只有四位教授:歐陽兆和、張傳烱、蕭水銀、和時任醫學院院長李鎮源。李鎮源教授由國外合作者取得多種蛇毒,歐陽兆和教授研究血液毒,張傳烱教授研究神經毒,我師從蕭水銀教授。1992年初NIH進修回來建立自己的實驗室,才開啟三十多年的學術生涯,惟歷經層層考驗並非一帆風順;與學生、助理一棒接一棒的共同努力,開啟一系列細胞內訊息傳遞分子機制研究,有點小成果而喜歡上研究,享受研究,並樂於學習,不斷創新,我們的精實團隊才得以開拓基礎創新機制,深具轉譯意義的成果,2006年獲得臺大創始的終身職特聘教授肯定。除了教學、研究,200811月至20151月也接任藥理學科(所)主任/所長六年三個月的行政工作,都盡心盡力的做好每個職位該做的工作。

藥學系四年的紮實訓練,畢業後同學們各自在國內外打拼,在醫藥界、各領域都有不錯的成績。2013年藥學系60週年慶後,在永遠第一名的李秀美同學(現任美國FDA藥物評估研究中心臨床藥理副主任)用心策畫下,每個月都慶生,有影片回顧和zoom meeting,維持第19屆同學的向心力與感情,明年就要參加臺大五十重聚了。而半輩子與藥理的不解之緣,它給予我的栽培與淬練,讓我能略盡棉薄之力,教導碩、博班學生們實實在在的做人與做學問,並讓他們了解努力會累積,不會不見,有努力才會有回報;也扶植年輕世代,做好傳承工作,邁向藥理下一個百年歷史。(參閱《走過臺大藥理半世紀》, https://online.fliphtml5.com/lzrkq/dyzs/#p=1)(本專題策畫/物治系鄭素芳教授&資管系蔡益坤教授&生科院鄭貽生副院長&法律系陳韻如教授&臺文所黃美娥教授)

 


陳青周小檔案

1975年本校藥學系畢業,藥理學研究所碩士與博士。研究所期間兼任助教、講師,在臺大藥理教學、研究、服務近半世紀。1992年開啟一系列細胞內訊息傳遞分子機轉研究,是臺大藥理第一位從「鴉片、蛇毒、中藥」跨入分子機制的教師;1995-2001連續獲三次國科會傑出獎,繼而兩任特約研究員獎以及2006年本校始創的終身職特聘教授,以及其他重要研究獎項。200811月至20151月任藥理學科(所)主任/所長六年三個月,建立並維持,和樂、有向心力、有秩序的臺大藥理,延聘三位傑出的年輕助理教授,為傳承杜聰明博士1922年創立藥理學教室,「樂學至上,研究第一」的治學精神奠定良好基礎。2023年退休後仍持續研究,樂於學習新知,現為榮譽教授和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