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友雙月刊第116期 2018-03

陽光伏特家「擔仔一號」,為陳惠萍和馮嘯儒創立之「綠點能創」社企的第一個投資專案,成功將綠能商品化、並讓一般普羅大眾都能參與投資,開創社會企業新典範,啟動了臺灣眾綠發電新時代。(圖提供/綠點能創)
-
學院動態~院長面對面 公衛學院 用知識的驕傲貢獻社會 詹長權 成為美國高教一員,意謂著臺大公衛學院已進入國際級教育體系,很多挑戰將接踵而至。
-
研究發展~空污 建立呼吸毒理研究平台探討細懸浮微粒毒性 鄭尊仁 1990年代,許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微粒空氣污染會引起急性及慢性的健康效應,包括死亡,急診及住院等。
-
研究發展~空污 空氣污染源解析模式之發展與應用 廖合堂 為了降低民眾暴露於空氣污染物,需要發展比過去更加有效之控制策略。因此釐清污染物來源並定量其對空氣污染及健康風險之貢獻程度也成為當前持續需關注的議題。
-
特稿~校慶 九十週年校慶感言 謝豐舟 仔細思考和檢討從80週年時的信心滿滿到90週年的恓恓惶惶,到底原因何在?這應該比讚頌臺大更具意義吧!
-
李弘祺專欄 臺灣思想界如何變成保守和故步自封(紀念蔡元培150誕辰,出任北大校長101周年) 李弘祺 1970年代以後,五四這兩個字竟然變成了抹黑的對象。有二、三十年之久,學校的課綱除了歌頌國民黨推翻滿清、北伐、抗日、反共的功績之外,沒有其他可以討論、批判的空間。
-
校友專訪~創業家 眾力發電綠能共享~綠點能創共同創辦人陳惠萍&馮嘯儒專訪 採訪撰文/林秀美 他們開啟眾力發電的新時代,能源轉型,綠能普及,為環境和人類的永續發展,集你我之力就可以做到。
-
管理新知 企業外部成長的思考框架 吳政衛 本篇文章試圖綜合策略管理領域對於此議題的研究與討論,提供一個簡易的思考框架,作為企業擬定外部成長方向的決策參考,也可提供對此議題有興趣的讀者相關的思考脈絡。
-
花亦芬專欄 從萊茵河流域的中古教堂望見拜占庭與耶路撒冷 花亦芬 在這12座「仿羅馬式」教堂裡,我最喜歡、也最常去的,是離萊茵河邊不遠的San Maria im Kapitol。
-
保健天地 如何面對貧血 徐思淳 本文將針對成人最常見的貧血原因,向各位說明
-
張天鈞專欄 藝術與醫學(7) 畫家高更是否罹患梅毒? 張天鈞 雖然生前的行為頗令人爭議,但在死後一百多年,在大溪地、全世界,高更都已十分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