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學院既以公共衛生為名,其所培養的人才就必須是胸懷利他,以服務眾人為優先職志。本著關懷,求真,團隊和平等的核心價值,新任院長詹長權教授表示將以課程改革,深化國際合作及研究應用推廣等多面向,帶領公衛學院在取得美國公共衛生暨學程學會認證之後,朝向一新高峰前進。
近年空污日趨嚴重,特別是PM2.5已逐漸引起輿論關切。1950年代英國霧霾造成數千人死亡,歷史殷鑑不遠,應該正視。鄭尊仁教授從空污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空污引起慢性和急性的健康效應,進而深入探討微粒污染和心血管疾病因果關係,並建立各種微粒毒性和特性研究平台,在呼吸毒理學有極為突出之進展和發現。
而廖合堂教授和吳章甫教授則研發應用統計模式來評估空氣污染源,從土地迴歸模式到受體模式,化繁為簡,放諸四海皆準,建立了對複雜的大氣系統更有效的解析研究參考模式。
三位老師從公共衛生領域出發,以科學研究結果警示人類要善待環境才能善待自己,而唸社會學的陳惠萍和機械的馮嘯儒則以商業模式,鼓勵人們採取積極的行動──投資綠能,友善環境。完全不同領域背景的兩個臺大人碰撞所激發的動能隨著第一個品牌「陽光伏特家」正在擴大影響,他們共同創業的「綠點能創」樹立了社企新模式。
在商言商,即使是社會企業也是商業模式。除了透過內部投資,外部也存在許多成長機會,吳政衛教授應用交易成本理論和資訊經濟理論提供一思考框架,可協助企業分別從企業成長模式、企業夥伴以及跨企業關係治理等選擇最有利的方式,請看本期<管理新知>專欄。
1928年臺灣第一所大學成立,迄2018年已屆滿90週年。在眾聲喧嘩歡慶之際,謝豐舟教授語重心長指出臺大走向貧窮化、世俗化、平庸化和碎片化,這四化非隱憂而是早已浮現之徵象,值得思考。
臺大和北大淵源深,因為有共同的校長傅斯年先生,有共通的自由學風。然不可諱言,戒嚴也禁錮了這自由風氣。李弘祺教授記述這段保守思想發生的過往,也是紀念思想家和教育家暨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120歲誕辰。
德國科隆有多座中古世紀教堂,有以耶路撒冷的教堂為範本,反映當時十字軍時代;也有隨著統治者帶入的泛希臘與拜占庭文化氣息,在在都豐富了德國文化內涵。千年歷史的深與闊,令人欣羨。
張天鈞教授本期談高更的生平和畫作,釐清了一些對畫家和大溪地原住民的迷思。
徐思淳醫師非常詳盡地介紹幾種貧血現象與原因、療法,提醒我們貧血是一些全身性疾病的早期徵兆,不可不慎。徐醫師也將為本專欄規劃更多切身相關之保健議題,敬請期待。
[本校募款專戶銀行部分帳號更動]
帳號:0015951000058
戶名:國立臺灣大學427專戶
銀行:玉山銀行營業部(代號: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