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底,《臺大校友季刊》(以下簡稱季刊)創刊總編輯張秀蓉教授、神經外科高明見教授、校友總會秘書長莊惠鼎學長,以及多位校友會同仁與本人在臺大校友會館開會,決定擴大季刊發行量,改為每兩個月出刊,同時進行改版、更名為《臺大校友雙月刊》(以下簡稱為雙月刊)。當天推舉高明見教授擔任總編輯,期透過高教授在產學界豐沛之人脈,為雙月刊募得更多資源。本人則任副總編輯職務,而於2005年繼任總編輯。
1999年1月,雙月刊以全彩樣貌創刊。雖僅有薄薄的16頁,仍予人煥然一新之感。轉眼間,雙月刊已累積了60期的份量,頁數已倍增至72頁,每期紙本從原的6,000本成長為13,000本。這10年來,蒙前校友總會理事長辜振甫學長、前湯淺電池董事長盧啟華學長、國泰人壽蔡宏圖董事長等多位企業界的臺大校友長年贊助經費,以及許許多多校友讀者的捐款支持,讓本刊得以如期出刊。
為不負眾多校友之支持,雙月刊無時不求好、求新、求變。這期間經過兩次改版,希望帶給讀者在閱讀時的愉悅,自創刊起即有的電子版也不斷修正版型,而有今日之規模。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內容。雙月刊的主要任務是介紹臺大現況及聯絡校友情誼,在此兩大目標之下,除開闢「校園短波」、「校友會訊」、「校友情與事」等專欄作校園、校友會及校友最新消息的摘要報導外,我們更開闢了幾個深度專欄,作為瞭解本校概況及校友動態重要的窗口,在本校概況介紹方面,包括:
1.「校長開講」:由校長與校友交流其校務施為之理念與作法。
2.「學院動態」及「學術發展」:由學院院長介紹各學院院務推動情形,以及本校教師將個人研究成果以科普方式發表。
3.「歷史的腳蹤」:介紹各系所成立沿革、教研成長及未來展望。
4.「椰林風情」:介紹校園動植物生態及建築景觀。今年將集結出版3本專書,名為「校園資產叢書系列」。
5.「校園新鮮師」:固定於教師節的9月號推出,由本校教師執筆,主要在分享個人教學體驗及收獲;今年更特別聚焦於「國際學人」。
在聯繫校友情誼方面,則有:
1.「校友專訪」:透過採訪側寫各領域傑出校友,分享其臺大經歷、個人理想及其實踐的美好過程。
2.「我的青春紀事」:邀請校友撰文,談個人在臺大求學時的青春故事。本專欄自創校75年起,每年配合校慶推出。
3.「我們這一班」:邀請校友以班級為單位,分享當年同儕如何競合成長,及於當下各自發展。
4.「典型在夙昔」:學生緬懷恩師之身教與言教,仰之彌堅,望之彌高。
另,基於個人學醫的背景,於雙月刊第二期起即開闢「保健天地」專欄,由臺大醫院各專科醫師群執筆,介紹身體保健的常識與新知,累積數十篇文章,相繼出版了《如何寶貝你的身體》和《青春不開溜》兩本專書,作為校友的保健隨身書,上市後頗受讀者歡迎,《如何寶貝你的身體》更再版。
此外,亦邀請法律學院及管理學院教授分別主筆「法律與生活」和「管理新知」專欄,以實例闡釋難解的法律條文、工作所需之管理知識。
今年是臺大創校80年,也是雙月刊創刊10周年,雙月刊特別開闢「邁頂」專欄,介紹本校「五年五百億」計畫所展現之初步成果,並規劃「臺大家族三代同堂」帶狀專欄,邀請有三代以上臺大人的校友撰文談其與臺大的淵源與故事,甚獲讀者共鳴。此外,更策畫「臺大校園資產叢書」,透過系統的調查與整理,將校園動物、植物及建築景觀印行專書,以饗讀者。
雙月刊成立之初,即由各學院推薦一位教師擔任該學院代表編委,由此組成編輯委員會,協助稿源之邀請,對於內容之加強亦提供寶貴意見。直至2002年,始通過<編委聘任辦法>,明訂編委任期為三年一任、得連任一次。這些年來因有新血的不斷加入,讓雙月刊的稿源較無虞、內容也更為充實。
未來除持續改進版面與提升內容外,希望加強與在校生的聯繫,讓臺大人在學時即能與學校維持穩定之互動關係,同時也搭建在校生與校友交流的橋樑。
感謝創辦人張秀蓉教授為這本校友雜誌建立基礎,以及秀美的全職投入,清泉忝為總編輯,也參與了這本刊物的成長,在此除祝賀母校生日快樂,也希望雙月刊繼續發行,真正成為校友與母校聯繫情感的園地與資訊交流的平台。
圖説:
圖1:校友雙月刊經多次改版並加強内容與擴大發行,始有今日之規模。(由上而下:創刊號、第13期、第20期及第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