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繼雄,1979年臺大電機系畢業,1982年取得碩士,主修半導體。在中山科學院通訊部門服務6年後,參與創辦合勤科技,從事數據泵(音頻數據機的核心組件)研發,在朱順一博士的領導下與其他4位同事合力完成亞洲第一顆數據機核心組件data pump(數據泵),另外在ADSL的系統架構設計亦累積豐富之經驗。1999年成立SoC設計公司「勁取科技」,英文名AccFast,取Access、Acceleration、Accumulation之意,自許要藉由寬頻,為人類創造更寬廣的生活。在工作之外,以筆名「野聲」創作詩歌、小說,著有《解構》等書。
從明志機械到臺大電機
新竹人,考上新竹中學,但選擇明志工專機械科就讀,對清貧家庭的子女來說,原因很簡單,「學費便宜,就是希望趕快就業」。高中正值人格發展關鍵,擺脫了聯考壓力,愛看書的曾繼雄,開始大量閱讀,從清史到哲學、物理、數學,尤其李怡嚴教授的《大學物理學》,讓他對物理產生極大的興趣。「流體力學、工程力學我可以念得很好,可是去工廠車床就車得很難看,我才發現原來興趣在理科。」5年後畢業,他決定念大學並轉攻理科,服兵役時自修,考上成大、交大、清大、中央等4校的物理或數學系,以及臺大電機系(因臺大物理系不招收轉學生)。
在抉擇時又想到自己是有責任的,考慮到需要早點就業,他選擇了臺大電機系。「在進入臺大之前非常廣泛念書,進來後覺得自己要乖點,趕快把專業東西念好比較重要。我對電機真的比對機械喜歡,因為有蠻多物理、數學。」其中最愛的還是物理,大四都在物理系修課。
研究所主修半導體,也是基於對物理的興趣,不過他發現兩者「治學態度不一樣。物理會探討principle,但電機則從principle出發,重應用,而我喜歡探討看起來沒用的道理。」他不諱言,和物理相較,電機是secondary choice。
他是王維新教授的開門弟子,王教授在專業上給予他極為扎實的裝備,而對他生命影響較大的則在電機系以外,如外文系歐茵西老師和她的德文課。「我非常喜歡她,她一句德文都不會就跑去德國留學,給我很大的震憾,會覺得這是我想要追求的」。此外,物理系吳大猷教授對物理的如數家珍、張國龍教授開講的量子力學;他們嚴謹治學的態度和對生命與真理的追尋,對他影響至深。
從存在主義迷到基督徒
那是個存在主義瀰漫的時代,他著迷於叔本華和尼采,開始質疑人生意義為何,大三又遭遇感情挫折,讓他患了憂鬱症。「我沒辦法集中精神、很痛苦,唯一一次補考就在那時候發生。」,就在萬念俱灰之際,他開始尋求宗教慰藉,同班同學丁達剛(鈺創科技創辦人之一)是校園團契主席,拿了本《聖經》給他,並邀請他參加福音夏令營,半年過後,他受洗了。
在夏令營,他得到啟示。「有位講員說了一個故事,他說:『有個作家要工作,但小孩纏他,為了打發小孩,他將報紙剪成碎片,承諾小孩拼好後,會帶他去吃冰淇淋。沒想到幾分鐘後小孩就把圖拼好了,他很訝異,原來是報紙背面有個人形,小孩按照人像去拼圖,所以能很快完成。』接著他說:『人生有很多問題,可是通常我們只看到背面,真正的關鍵在於:只要耶穌基督圖像拼對了,剩下都對了。』」信主之後,他集中精神的時間越來越長,人生意義的問題不再困擾他。巧合的是,當年到物理系聽課的「三人行」,於今,鄭彬彬已成為傳道人,沈其光也念了神學院。
研究所畢業後,在呂福釗教授的引薦下,他進入中科院通訊組工作。大學時一門通訊課都沒有上過,只因修過呂教授的有源網路分析和濾波器,就被帶進了通訊組,為了彌補基礎的不足,所以白天工作,晚上勤念書。「通訊又跟物理很不同,但和我喜歡的數學接近,所以說人生是一種歷練,會慢慢學習、然後喜歡你所做的工作,雖然跟原來目標不太一樣;這是一種心態上的轉變。」
從高速數據泵到創立勁取
在中科院工作了6年,本來準備出國念書,但一直沒出現提供獎學金的學校,就在舉棋不定之際,朱順一博士自美返國創業,需要人才研發high speed modem(高速數據機),透過現任合勤總經理陳玉龍找上他。「那段時間我剛開始學習尋求神的旨意,我信主多年,對個人的事不曾想過尋求神的旨意,那是我第一次嘗試,是蠻奇妙而美好的過程,雖然結果不一樣。從那時開始,我習慣按神的旨意走」。
1988年,合勤從3名員工、月租3000元的小公司起步,一路從9.6K、19.2K、28.8K、33.6K走到56K數據機,今年已邁入第20年。「當時數據機都是美國Rockwell在做,合勤是臺灣第一個應用TI晶片寫程式,自行開發。朱博士很厲害,5個人在短時間內就做出亞洲第一顆data pump,我有幸參與其中」。
在合勤工作了11年,他心想「這段時間上帝蠻給我祝福,在合勤有所貢獻,也有物質收獲,剩下的時間我可以去做傳道人了。」結果不然,上帝的安排竟是要他去創業。「數據機發展到56K是極限,此後進入ADSL時代,但合勤的定位是系統公司,ADSL已不適合用TI晶片做,必須開IC。但我是臺灣最後一個想創業的人!」他百般不願,直到獲得上帝應許“回頭仰望耶穌吧!山一般的難處,祂會為你挪開。”透過丁達剛居中牽線,他與同班同學許瑞旗共同創業。許瑞旗旅美16年,在Intel、DEC、Toshiba等國際大廠的IC研發部門任職多年,在CPU和DSP IC設計上有極為豐富的經驗。
勁取科技(AccFast)在1999年6月成立,不到2年即成功研發國內首顆MP3譯碼晶片,2003年更推出ADSL晶片,成為臺灣少數能提供ADSL數據機製造業關鍵零組件的先驅之一,打破長期被國外大廠壟斷的局面。但是限於資金規模,做完第一代ADSL,公司即面臨發展瓶頸,幾經抉擇,決定轉向數位廣播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晶片研發。「轉型是最艱苦的日子,那時我問上帝:我這樣做到底為了什麼?我甚至懷疑當初創業的啟示會不會是錯覺?」不過沒多久,上帝又pass給他訊息,「這件事情和中國大陸的福音有關」,雖然覺得不可置信,他仍相信這是神的吩咐,決定苦撐。他表示有些經歷很難讓一般人理解,至少他不再鑽牛角尖,「因為我相信完成神的旨意,意義就隱藏在其中。從1999年勁取創立以來,我經過非常多奇妙的事,聖經播放機就是其一」。
用數位廣播傳福音入中國
包括他在內,公司有很多同仁是基督徒,但聖經播放機的誕生卻很偶然。因有廠商洽詢製作可蘭經播放機的可能,讓他們靈機一動,何不製作聖經播放機?經過1年醞釀,終於在2007年10月推出,首批上市1000台迅即銷售一空。「對許多眼睛不方便乃至中國無數文盲來說,這是福音。另外,我們也發現人一般人習慣用左腦,而聽覺由右腦掌控,用聽的可以有不同體驗。…一面泡澡,一面聽神的話是很大的享受」。除了國、臺語版,現正尋求英文授權當中,將來也會有廣東話…。
「公司對產品的選擇是衡諸團隊專長、公司核心競爭力、外在環境等條件,當然也希望產生某些作用。」數位廣播係結合他們原有在通訊和MP3技術的優勢,卻意外發現可以作為廣傳福音的工具。「中國大陸面積大,除了短波,廣播無法深入內陸,但短波品質不穩定,而數位化廣播無遠弗屆,全中國都可以接收到。」
目前勁取的DAB市場主力在歐洲,看好廣播數位化趨勢,曾繼雄說這是勁取未來10年願景,除了DAB外,還包括HD radio、DRM、internet radio等在內的IC設計,都是他們要全力發展的標的。「廣播這東西很有趣,從有電視以來,退居配角,但不可或缺,英國人平均1天收聽3小時,可見其需求是存在的。」
對於共同打拼的夥伴許瑞旗,雖不是基督徒,他說「感謝神!他都沒有動搖。」許瑞旗負責研發,他則擔任總管,各司其職,互相效力,為公司不斷開創新的里程碑,誠如<詩篇>65章11節所言“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路徑都滴下脂油”。
圖説:
圖1:赫然發現大學生活留白,能留下的照片都和信仰有關。圖為曾繼雄(前排右)在大三時參加福音夏令營,後排左1為前公衛學院院長王榮德教授。
圖2:曾繼雄(後排右2)大四時於臺北靈糧堂受洗,其旁為周神助牧師(著西裝)。
圖3:曾繼雄與同仁開發「聖經播放機」,要將福音廣傳給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