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子即將滿兩個月大前一個星期,突然得知岳母身體出了狀況,情況不甚樂觀。當時急著想趕回臺灣,不過兒子的臨時護照還要等一個星期,於是太太先行返國,我們父子兩人晚一周出發。隔天一早,送別了太太,把門一關,走回那滿是玩具及育兒書籍的起居室。走到兒子正熟睡的房間旁,背順著牆壁慢慢滑了下來。望著窗外不甚明朗的藍灰色天空,2月的清冷,竟如此安靜地連自己的心跳聲也聽得見。
不久後,房間內傳來了兒子細弱的哭聲。看看時間,差不多肚子餓了。「好啦!這星期只有我們兩個啦!」我不知道在講給誰聽嘮叨了一長串,一如往常地去廚房泡牛奶,再進房拉開窗簾,「好啦,爸爸抱抱~」把哽咽的兒子抱起,讓他的頭靠在我的肩膀上,輕拍著他小小的背。些微的不安,讓我把兒子抱得較平常更緊,「撲通撲通撲通...」也因此很清楚地感受到兒子躁動的心跳。我抱著他,他的攀附也像在抱著我,彼此就像用擁抱在安慰著對方。之後,兒子的啜泣聲停了,抬起頭、用著他那不太靈光的視野打量著周圍,然後開始感到困惑與飢餓。
「來,喝ㄋㄟㄋㄟ啦!」「ㄛ!」就這樣,開始了咱倆共患難的生活。
那個星期,我們一起挑戰了許多未曾做過的事情:去鄰鎮打小兒預防注射;搭了來回一個半小時的電車去領取兒子的護照;彆手彆腳地進哺乳室,有點尷尬地給兒子餵奶等等。而當中最有挑戰性的,應該是帶著兒子坐飛機吧!要帶小孩坐飛機本來就不輕鬆,更何況他只有兩個月大。大敵當前,自是有所戒備,我當天早早起床、按照事前演練來實行計畫,包括延長兒子起床的時間、重新調整進食的時間及奶量等,無非就是希望他在飛機上的三個半小時都能剛好處於熟睡狀態。所幸計算得當,過程十分順利,出關時看到來接機的太太露出欣慰的表情,除了感到十分得意外,也低頭暗暗稱讚了還在懷中熟睡著的小傢伙。
眨眼間又是5個多月過去,最近抱著兒子,雖然覺得還是好小一隻,但比起剛出生時那不過巴掌一半大小的腦袋,這小傢伙也確實地長大了許多;撫拍著他小小的背部,心裡雖會想著還能像這樣抱著他多久,但這樣的感傷其實也沒什麼意義,因為兒子終究會長大。但即便如此,我想這一段「曾經」會是永遠存在的吧!正如同我的手掌永遠會記得他那小小的身軀與腦袋瓜的形狀,他的軀體應該也會記得曾經依偎在爸爸懷中的感覺吧。
康宗仰小檔案
臺大公共衛生學系學士;美國Savannah College of Art & Design, MFA。自由插畫家,與多間兒童讀物出版社、臺灣教會公報社合作。繪本作品有《咱的囝仔咱的歌》(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出版);《搶救消失的風景線-海中王者的悲劇》(小螢火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