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吳旻旻圖4
文學是我衷心熱愛的,它從來不是為了考試、學分而存在的科目,而是關涉生活的樣貌、精神的自由,那些被一部作品深深打動的經驗,讓我希望課程也能帶給學生啟發,所以腦中的小劇場經常上演著怎麼教可以更透徹,如何讓不同的學生產生共鳴,每年不斷調整教材、上課方式、評量辦法。其中比較試驗性的教學方式大概體現在3個方面:一、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二、塑造課堂討論氛圍,三、多元的評量方式。──吳旻旻

配合周逸儒圖?
在講課方式上,我全程板書,自我回國任教後從未改變,雖然有時感到辛苦,但我認為學生唯有將黑板上所寫經由眼睛的接收再用筆抄下,才能最深刻的在第一時間吸收講課的內容。坦白說,比起這幾年很紅的新式教學法,我毫無創新,非常old school,但根據我過去的學習經驗,教學最重要的就是把課程內容講好,把學生訓練好,一旦做到了,創不創新並不重要。──周逸儒

配合陳明賢圖2
「萌拓學堂」邀請傑出金融及各領域校友專家擔任師傅,許多師傅都有國際機構董事長,董事總經理,執行長等經歷。透過篩選配對程序,每位師傅每年將會近身教導2至3位學生有關專業領域的知識,以及傳承職場生涯心法。這些師徒之間的傳授,是一般專心學術研究教學的大學教授無法勝任的。──陳明賢

配合薛智仁圖1
至今為止,大學的法學教育仍然是以學習法律適用與論證為核心…更糟糕的是,隨著國家考試的選擇題化,反而提升了記憶法條與實務見解的重要性。我們不禁要問,難道選拔很會記憶背誦法條與實務見解的法律人從事司法實務工作,就是號稱想要提升人民對司法的信賴的國家認為該作的事情?這是一個法學教育值得重視的隱憂,可惜卻在當今熱議的司法改革裡缺席。──薛智仁

配合蘇剛毅圖1
專業科目就像1,加值學習就像0。只有專業那就只有1,競爭力不足,理論掛帥,許多技術只能畢業後在競爭的環境中被迫學習;只有加值則是0,無法在高度專業的產業中主導關鍵技術。只有兩者兼具並重,才有機會發揮10或100或1000以上的效益。──蘇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