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一個現代學術思潮的論文選集

‧ 書名:《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一個現代學術思潮的論文選集

‧ 主編:柯慶明  蕭馳

‧ 介紹撰文及責任編輯:臺大出版中心/紀淑玲

ISBN978-986-02-1169-6

GPN1009803700

‧ 定價:800元(上下冊不分售)


1950年代在一片考據流行的中文學界,陳世驤先生訴諸類型理論而回歸文本分析的文學論述,令人頗有空谷足音之感。他研究自《詩經》以降的中國古典詩歌,提出對於中國抒情傳統有力的詮釋。

1978年秋,高友工先生自美返臺,在臺大客座一年,這一年中他不但在《中外文學》上發表了影響深遠的理論鉅作,強調抒情傳統在中國形成言志傳統的一個主流,同時由於各大學紛紛邀請演講,因而亦掀起媒體所謂的「高友工旋風」。

陳世驤、高友工二先生的「抒情傳統」之說,引起中文學界共鳴,許多學人也因各別特殊的研究經驗,而各有後續的思維,造成一股學術思潮:如臺大的文學討論會、清大月涵堂以文會友的聚會、鄭毓瑜教授在臺大籌辦的以「中國抒情傳統」為中心的國際工作坊、由臺大、政大共同籌辦的「抒情文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引發許多學校教師與研究生的熱烈參與,並產生廣大的各種迴響討論的議題。大家前後也出版了不少或與中國抒情詩的傳統,或與中國文學作為一個抒情為主的傳統相關的論著。

兩年多以前,以《中國抒情傳統》著作馳名學界,在新加坡任教的蕭馳教授,他向柯慶明教授提出合編一本以「中國抒情傳統」為主題涵蓋各相關議題之論文選的建議,也就是這本學術論述體貌兼具的選本-一本蒐錄陳世驤、高友工、鄭毓瑜、蕭馳、柯慶明、張淑香、顏崑陽、龔鵬程、蔡英俊、呂正惠等10位學者之論文的選集,經專家審查通過,提供給學界應用。

本書承陳世驤、高友工的學術思路行進,自中國思想文化的歷史脈絡或比較文化的背景,對以抒情詩為主體的中國文學藝術傳統進行理論意義的探討。編者據此標準,每位作者入選兩篇,意圖概括這個已綿延40年的學術探索,從多個面向予以呈現。

「原論篇」論抒情傳的文化淵源、語文問題及開啟,以陳世驤的<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開篇。「本論篇」分三輯討論抒情傳統展開後的自我、詩的時間和文學形式三個主要問題。「廣論篇」的「抒情傳統的跨文類版圖」,首先為高友工的<中國抒情美學>的論述,下一輯為「抒情理論的建構與再構」。最後,由顏崑陽的<從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之建構以論「詩美典」多面向變遷與叢聚狀結構>,對此學術思潮作一嚴肅總結和反思。


臺大出版中心書店(總圖書館B1

  • 劃撥帳號:17653341
  • 戶名:國立臺灣大學
  • 傳真:(02)2363-6905
  • 電話:(02)2365-9286(02)2366-3993轉18、19
  • http://www.press.ntu.edu.tw
  • 網路購書:博客來&臺灣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