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了40歲以後,身體構造逐漸老化,生理功能也開始退化。原本容光煥發的臉頰增添了皺紋,鬢角出現稀疏白髮,突然發現看不清楚報章雜誌上的小字,當前往眼科就診得知是老花眼時,心裡的震撼常是難以言喻的。
老花眼的初體驗
在一場重要且精彩的大型國際研討會上,某教授正聚精會神地閱讀手邊的會議資料,主席忽然要他對於演講者呈現在螢幕上的內容發表意見,現年40多歲、視力一向良好的他抬頭往螢幕一看,突然感到眼前一片模糊,對不準焦點。經過了2、3秒以後,才看清楚螢幕上的文字。這種情形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發現愈來愈頻繁。
正常人在觀察近方物體時,如果一下子把視線移到遠處,就必須花費時間來對準遠物的焦點,反之亦然。這種將視線由遠方移至近處,或由近處移至遠方時,用以對準焦點的時間,稱為「調節時間」。
年輕時期,調節時間很短,看近看遠可切換自如,視線突然由遠移近或由近移遠時,都不會出現模糊不清的現象。但是到了中年,調節時間會延長,將視線突然由遠移近或由近移遠時,必須花費時間去對準物體的焦點,才能看清楚物體。
老花眼的成因
當觀看5公尺以外的遠方物體時,眼球內部睫狀體所含有的「睫狀體肌」會放鬆,水晶體維持平常的厚度,遠方的物體或平行光線可正確地成像在視網膜上,眼睛得以明晰視物。當觀察近物時,眼球內部的睫狀體肌則收縮,使其周圍的水晶體懸韌帶放鬆、水晶體變厚,讓5公尺以內的近物或非平行光線可以聚焦在視網膜上,眼睛因而可以看清楚近物(見圖)。
如上所述,為了看清楚遠物和近物,水晶體的厚度會一下子變薄、一下子又變厚,這種正常的聚焦功能,稱為眼睛的「調節作用」,或稱為「調視」。此種功能主要係因水晶體本身的彈性而形成。由於水晶體在眼睛的視物上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以下先說明水晶體的構造和功能。
水晶體的外觀為類似雙面凸透鏡的圓盤狀透明構造物,其構造包括水晶體囊、皮質和水晶體核三部分。水晶體囊為無色平滑的透明薄膜,包裹在水晶體的表面上,富有彈性。皮質主要由水晶體纖維組成,水晶體纖維呈現同心圓狀的排列。新的水晶體纖維不斷產生,舊的纖維則會逐漸移至水晶體的中央部位,類似樹的年輪的排列方式。水晶體的中央部位由舊的水晶體纖維集結而成水晶體核。隨著年齡增加,舊的水晶體纖維不斷增加而使水晶體核的部位加大,導致水晶體的彈性逐漸變差。
年輕時,水晶體富於彈性,眼睛的調節作用能力很強,看遠看近都能運作自如。到了中年,水晶體因逐漸硬化而導致彈性漸差。當視線突然由遠方移至近處,或由近處移向遠方時,會有短時間的視物模糊不清,即前述的「調節時間」會加長,必須花費時間以調整物體的焦點,才能清楚視物。隨著年齡持續增加,水晶體更加硬化且彈性更差,同時睫狀體肌的收縮能力亦漸減弱,眼睛的調節作用能力更為減退,導致近距離視物無法對焦,出現近距離閱讀困難的情形。
眼睛的視覺功能中有所謂的「近點」,當人在閱讀書籍時,將眼睛盡量往書籍靠近,直到無法看清楚書籍時,眼睛和書籍之間的距離就是近點。而兩眼同時閱讀時所看到的近點,和單眼閱讀時所看到的近點並不完全相同。
老花眼的特徵就是近點越來越遠,開始時近點逐漸變遠,必須將書籍拿遠才能看清楚,此種現象在光線不足時更為明顯。一般而言,45歲以後的成年人由於調節作用的能力明顯減退,近點明顯變遠,最後近點會超出「明視距離」的範圍。「明視距離」是指正常人在閱讀書籍時最理想的距離,一般認為30公分最為標準適當,可輕鬆且清晰地閱讀書籍。當近點比明視距離更遠時,即使將書籍拿遠也無法看得清楚。
臨床特徵
40歲以上的成年人,如果經常出現以下的情況,就應注意是否開始發生老花眼,並至眼科診所就診:
(1)將視線由近處移向遠方視物時,有片刻的朦朧不清,且反之亦然。
(2)逐漸看不清楚書籍、雜誌上的小字。
(3)閱讀書報雜誌時,必須將手臂伸長,才能看清楚。
(4)在明亮處閱讀時較為清楚,到稍暗處又看不清楚。
(5)瞇眼勉強閱讀時,眼睛容易疲勞。
檢查方法
(1)遠視力檢查
國內常用的萬國氏視力表,是利用Landolt氏環和阿拉伯數字製成的,檢查距離為5公尺。首先檢查裸眼視力,其後再做矯正視力檢查,後者是將矯正鏡片放在一試驗框上檢查,記錄其矯正後的視力和所使用矯正鏡片的度數。有的眼科醫師在做遠視力檢查之前,會先做自動驗光儀檢查以為參考。這項遠視力檢查主要為檢查患者是否患有近視、遠視或亂視等屈光不正的情況。
(2)眼科一般常規檢查
眼科醫師通常會為患者做眼科的一般性常規檢查,包括外眼部檢查、細隙燈顯微鏡檢查、眼壓檢查和眼底檢查等,以確認眼睛是否因其他疾病而引起視力不良。
(3)近視力檢查
檢查近視力時,使用近視力表做測定。檢查時在充分的照明下,將近視力表維持在距離眼前30公分左右的位置。先做裸眼視力檢查,正常人可正確分辨近視力表上最小一行視標的符號;其次再做矯正視力檢查,使用試驗框和矯正鏡片檢查,此種檢查主要為檢查患者老花眼的度數。
矯治方法
平常人配戴近視、遠視或亂視的眼鏡主要是為了看清楚遠方物體,但配戴老花眼鏡的目的是為了看清楚近物。由於無論近視、遠視或亂視的人到了中年以後皆會發生老花眼,此時皆應接受驗光檢查並配戴合適的眼鏡(通常為凸透鏡)。
老花眼鏡的鏡片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近距離視物專用的近距離專用鏡片,一種是遠近兩用的多焦點鏡片。近距離專用鏡片由於其鏡片上的度數只有一種,看近物時十分清楚,但如果距離稍遠則又會看不清楚了。為了克服這種不便,因此研發出多焦點鏡片,只要一副鏡片就可看清楚遠近物體。
多焦點鏡片又可分成二重焦點鏡片、三重焦點鏡片和漸進多焦點鏡片三種,以下說明各種鏡片的特點:
(1)二重焦點鏡片的下層部分是看近物時使用,而上層部分是看遠物時使用。使用方便,但由於同一鏡片有遠近兩個鏡目,當視線從一個焦點移動到另一個焦點的瞬間,會產生所謂的「跳躍現象」,影像容易出現分歧,這是缺點。
(2)三重焦點鏡片則在二重焦點鏡片之間,加入可以看中距離物體的部分。由於鏡片同時具有遠、中、近三個鏡目,因此也會產生和二重焦點鏡片相同的缺點。
(3)漸進多焦點鏡片是由遠至近,逐漸增加度數,外觀上類似無特殊鏡目的鏡片,由遠到近都可以聚焦。此種鏡片外觀上和普通眼鏡一樣,無法一眼就看出是老花眼鏡,因此受到許多使用者的喜愛。
一般而言,近距離專用鏡片能看清楚的範圍較廣,而多焦點鏡片較窄,如果是在辦公室內長時間工作、近距離閱讀書籍,以近距離專用鏡片較為理想,如此眼睛較不容易疲勞。所以許多人在初次使用老花眼鏡時,常會配戴兩副。
結語
近視、遠視或亂視係指無法看清楚遠方物體的屈光不正,而老花眼則為無法看清楚近物。無論近視、遠視或亂視患者,隨者年齡增加皆會出現老花眼,此時應接受檢查,並配戴老花眼鏡加以矯正。(本專欄策畫/臺大醫院骨科部江清泉主任)
陳慕師小檔案
1972年臺大醫學院醫科畢業,臺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現任臺大醫學院教授、臺大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曾任臺大醫學院眼科主任。
圖説:
圖1:老花眼的成因和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