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的臺大校園,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杜鵑花節了。每年這個時候,盛開的杜鵑花吸引了師生與眾多遊客的目光,而系所博覽會更是豐富了來自各地的高中生與家長們對這所大學求學生活的想像。椰林大道的草坪間,時常可見以杜鵑花瓣拼湊而成的字句,例如情人間的甜蜜告白、送給朋友的生日祝福,讓平日一點也不浪漫的椰林大道充滿了幸福洋溢的感覺。

椰林大道可能是校園裡最早有名字的道路吧!兩列高聳的大王椰子,塑造了校園裡最顯著的地標,也成為臺大校園裡無可取代的象徵。從校園中的老照片可以見到,臺北帝大時期的椰林大道只有大王椰子、南洋風情中卻又有幾分肅殺之氣,到了1950年代則是栽種了龍柏與杜鵑點綴季節景觀、1980年代為了抵抗椰林大道上的烈日而栽植了樟樹,2002年為增加椰林大道兩側行人空間及延長中央車道舖面壽命更進行了全線改造工程,椰林大道隨著時代與觀念漸漸地有著些許改變,然而不變的是椰林大道在所有臺大人心中的地位與意義。

說到春天,椰林大道上除了萬紫千紅的杜鵑花,還有灑滿整個天際、被陽光浸透的新綠色-那是樟樹新芽的色彩。在一號館東側的老樟樹,已經被列為臺北市政府指定保護樹木,也是校園內最大的樟樹。相較於喧鬧的杜鵑花,穩重結實的老樟樹只是靜靜地守護著來來往往的過客、看著校園漸漸茁壯,是否也讓各位學長姐印象深刻呢?

椰林大道上大部分的樟樹,多是在1980年代才栽植的。椰林大道雖然莊重,畢竟椰子樹沒有樹蔭,夏日毒辣的陽光總是令人怯步。經過多年討論,決定在椰林大道上栽植樟樹。理由是樟樹乃臺北盆地的原生植物,具有成為百年大樹的實力,樟樹成了椰林大道上的新成員。當年栽種時相當講究,除了挑選苗木的樹型、規格都要相似,還特地埋了很多基肥,就是希望樟樹能快快長大、快為人們遮蔽驕陽。事實也證明,當年細心栽植的樟樹,生長速度確實快了不少,經過20餘年,茂盛的樟樹綠蔭已成為椰林大道上的一景。也許再過20年,樟樹林蔭和一旁的樹林將連成綠色隧道,那將會是什麼樣的景色呢?實在教人期待。

數十年來,一群又一群的前輩們,持續地在椰林大道上認真地栽植了各式各樣樹苗,我們才能享有現在這一片綠蔭夾道的椰林大道景觀。現在我們也可以以實際的行動,延續那份為未來學弟妹們打造校園的美意。在今年(2010)杜鵑花節的第一個週末(3/6)舉辦的「節能減碳-綠色救地球」活動,邀請師生校友們一同為椰林大道上的樹木施肥,為樹木們補充深根茁壯的能量。而這些肥料也是有故事的,2005年起,總務處和農場開始合作,以校園內的落葉、草屑、枝條粉碎後,經過腐熟、發酵等作業,製作成為有機堆肥,2009年一共生產了38噸的有機堆肥,並且由農化系鍾仁賜教授指導、檢查,可是有品質保證的哦!這些堆肥的原料來自校園裡的樹木、最終也回饋給校園裡的樹木,正是最好的平衡與自給自足。

 

 

圖說:

圖1:每年杜鵑花盛開,為臺大校園博得杜鵑花城美名。

圖2:淡淡3月天,杜鵑花城熱鬧繽紛,遊客留影、花瓣排字

圖3:日治時代的椰林大道,隱約只見一棵棵椰子樹點綴偌大的空間。(提供/圖書館特藏組)

圖4:從陽明山移來了龍柏與杜鵑花,50年代的椰林大道才漸漸有了色彩。(提供/取材自畢冊)

圖5:椰林大道2002年改造後,現在花木扶疏、翠綠的樟樹與紅白杜鵑花相映更顯得活力十足。

圖6:椰林大道上的樟樹和一旁的樹冠逐漸連成一線。

圖7:一號館旁的老樟樹,也是校園裡最大的樟樹。

圖8:本校自行生產堆肥,用於校園樹木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