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峻榮,臺中一中畢業後,為了到臺北,他把丙組所有的臺大科系全填了,1982年7月,以吊車尾的成績考進臺大農業推廣學系(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在那個聯考先填志願的年代,他沒有選擇權。他坦言,對農推不感興趣,想轉系,可是書沒念好,轉不成,此後課業得過且過,彈吉他、唱歌占據了他大半時間,大三到餐廳駐唱,大四出唱片,一炮而紅,就此走入演藝圈。
臺大超好玩
大二,和同班同學組隊,參加臺大吉他社主辦的歌唱比賽,獲第二名。評審是上一屆冠軍周華健,這才知道彼此都喜愛音樂。「我們在進臺大前就認識,成功嶺時睡在一起,又同時被選上第一屆大專正步連,只是不知道他也愛唱歌」。
大三開始到餐廳駐唱,月收入1萬5千元,當時一學期學費6千元,住宿費也才2,800元,讓他覺得以唱歌為業很不錯。「有一次到餐廳聽一位園藝系學長唱歌,看見台下女生很崇拜的眼神;這就是我的動力。」他笑說。一晚替周華健代班,被唱片公司發掘,促成他大四就發片,還比周華健早一年。
為了出唱片,刻意延畢一年。就本科來說,他的確矇混,但求考試過關,倒是在商學系修了些課,如管理學、商用英文、市場學、心理學等等,對後來的工作很管用。他還現學現賣,1985年,Michael Jackson的“WE ARE THE WORLD”紅遍全球,他自製同名T恤,被宿舍室友訂購一空,賣了兩千多塊。
回想起來,大學時期真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尤其念臺大,超好玩。因為臺大人形形色色,「有天才、愛念書的、愛玩的、自戀的、自負的…各種奇奇怪怪的人;在那種環境既可以保有獨立性,又有機會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是培養才幹,也是豐富人生的重要階段。我非常enjoy這段時光,實在太開心了」。也因此他鼓勵高三的女兒念臺大,「只要上臺大,什麼系都可以!好好enjoy四年」。
巧克力人生
第一張唱片爆紅,但第二張以後就不如預期,讓他一度想放棄,但退伍後還是回鍋,「因為太有趣了,走進來就走不出去。」誠如一位秀場前輩的忠告「這是一條不歸路」,的確,他也經常這麼跟新人說。其實,他從來沒認真思考過要做什麼,退伍後結婚,到福茂唱片上班同時嘗試後製,投資婚紗攝影,拍戲,主持電視、電台節目…;如此走走停停,往左走不通,就往右試試,直到10年前,一個轉彎,遇見周杰倫,才走上康莊大道。他引述電影《阿甘正傳》對白自喻,”Life likes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得到什麼!」他採取順應的態度,面對、做判斷、然後選擇。
2000年,吳宗憲邀他加入阿爾法音樂,那時周杰倫窩在阿爾法已一年多,以辦公室為家,鎮日彈彈唱唱。有一天,楊峻榮聽了他的一首歌,驚為奇才,決定力捧,那就是他的第一首歌<可愛女人>。「他唱得很好,而且他的音樂太有生命力了,直昇機開場、中段突然來個深呼吸…,實在太棒了!聽完,我立刻打電話給吳宗憲,說我要“做”他,並要求完全授權,如果做不起來就辭職。」隨即重組團隊,兩個月後出片,一個月後將周杰倫推上排行榜榜首。
一舉功成非偶然。當時周杰倫沒考上大學、父母離異,這些讓一般人極欲掩蓋的不完美,都被楊峻榮一一披露,意外引起年輕人共鳴。「就算考不上好大學,如果能像周杰倫一樣用心做好一件事,也可以成功」。而大多數父母出身平凡,也能接受周杰倫的背景。「我賣的是感情」,楊峻榮反向操作,博得社會大眾認同,成功將周杰倫打造成「平民英雄」,席捲流行音樂市場,在華人地區占有一席之地。
「他是我經營過最成功的藝人」。遇上周杰倫,他歸諸於自己運氣太好,人生即將被蓋章論定為loser,竟突然間豁然開朗。2007年,與周杰倫、方文山,帶著老班底,合資開設杰威爾經紀公司。三人分工,方文山寫詞,周杰倫表演,他則負責經營,「我們是team work,杰倫是火車頭。我們的結合讓我們人生變得很美好,希望福份可以分給更多人,因為感恩,所以周杰倫不遺餘力幫助朋友,我都支持。」
杰威爾是為了周杰倫成立,他是合夥人、也是商品,所以楊峻榮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護這個商品,“Let’s see how high he can fly.”他說,2009年全心拍攝首部好萊塢電影《青蜂俠》,對「英文趨近於零」的周杰倫而言,不啻是一大挑戰,更是邁向國際的試金石,「如果成了,就飛得更高,沒有也無所謂,最重要的是他做了不同的事。周杰倫之所以成功,就是不商業,他是真性情的人,我也是」。
品牌競爭力
因此他自稱生意人,不是商人。個人事業得意,但對臺灣流行音樂前景則憂心忡忡。據統計,臺灣的實體唱片銷售量年年下滑,1997年有123億,2008年僅剩15億,而數位音樂產值約3億元,只比2007年成長4%,並未適時填補空缺。相較於臺灣,亞洲其他國家多呈正成長,尤其是韓國,數位與實體各成長14%及19%,而且數位首度超越實體銷售,占總產值6成。
究其原因,數位盜拷嚴重是主因,而下載平台未建立制度則讓數位音樂的成長走得緩慢。如新聞局介入協調與中華電信拆帳,卻以商業談判為由屈服於業者,讓楊峻榮深不以為然。他認為「臺灣市場規模小,如要保持競爭力,政府要有guts,當作國家政策來做,交換籌碼,而非任憑市場機制。韓國就是這樣做,各分得50%。何況中華電信營收1千億,10億占一小部分,可是我們如果有5億,就不會餓死」。
楊峻榮強調,近幾年臺灣的流行音樂發展已進入惡性循環,人才流向大陸,新人又難出頭,「自從杰倫之後,就沒再出現天王,我不認為周杰倫獨大是好事,《阿凡達》叫好又叫座,可是耗資5億美金!這是花錢的行業,要有很多周杰倫,才能支撐。」若長此以往,流行音樂的根基會像蛀牙一樣,被迫一顆顆拔除。
其實,臺灣的優勢尚未消失,目前仍有80%創作產自臺灣。從1970年代校園民歌興起,經過解嚴,到1990年代百花齊放,創造了音樂產業黃金時期,而大專青年投入創作源源不絕,更為流行音樂注入文化內涵。政府如要將流行音樂納入文創產業,楊峻榮認為方法無他,就是輔導獨立品牌,如「蘇打綠」,具有創作與特色的樂團。
一朵玫瑰花
為因應唱片量萎縮,對藝人的經營已隨之走向全方位,強調偶像塑造,周杰倫的成功即為一例,這也是何以全經紀公司興起並掌握流行市場,看準的就是各種數位載具、特別是行動通訊需求代之而起的龐大商機。
由於周杰倫,楊峻榮受到各方恭維,其實他也有很多失敗的經驗,包括自身的演藝事業。臺大畢業的光環,沒想到在舞台上成了負擔,讓他無法放下身段當丑角;不過也是拜臺大所賜,退居幕後的他,成功打造周杰倫與經營杰威爾。
校園生活真的讓楊峻榮獲益甚多。住在長興街男一舍,大二時來了位美籍室友Michael,和他“同居”兩年間,讓楊峻榮對美國鄉村音樂再熟悉不過,也操練出一口流利英語。現在,楊峻榮可以直接與國外客戶洽談業務,親自為周杰倫安排國際性演出。抱著感恩的心,他在赴美洽商時撥空尋人,不久前與Michael在美重逢,聊起當年,相談甚歡。
好多年來,只要經過公館,總是會繞到鳳城買個燒臘,瞧瞧當年出沒的地方。「當學生沒有責任、義務,可以做想做的事。我們那時天天開舞會,繳100元就可以參加,會先打聽今晚參加的女生是哪個學校的,如果是臺大的,就不去,怕碰到認識的,如果是輔大的,哇!通通出動!」大學生活實在美好,假如時光可以倒退,他希望回到臺大。「一次和杰倫在旅途中聊到,如果有時光機,要回到哪裡?我說我要回到民國71年,要再過一次大學生活,開心的玩四年,不過這次一定會去找你媽媽,先把你簽下來。」他大笑說。
他滿足於個人現狀。「我喜歡自由,玩心重,任性的個性還可以持續,so far so good.」他說對自己要求不高,但求平衡的美感,現在家庭美滿、事業得意,很享受當下人生。「以後有一天我眼睛閉上了,有人到我墓前說『謝謝你幫助我,讓我人生更美好』,然後放上一朵玫瑰花,我就滿足了。我幫了你,讓你的生命變美好,我的人生價值就乘以2,你又幫了人,我的人生價值就乘以4。」對於以後如何,且留待以後。
圖說:
圖1:經過10多年摸索,楊峻榮從幕前走到幕後,為自己覓得康莊大道。(攝影/彭玉婷)
圖2:愛唱歌的楊峻榮總是背著吉他,隨興所至,大學時攝於椰林大道。
圖3:大二時,楊峻榮(右)與當時農推系同班同學組隊參加校園歌唱比賽,獲亞軍。
圖4:住在男一舍252室,門牌上寫著室友大名,農工系李嘉元和蘇光達(Micheal),農推系林憲毅。
圖5:與周杰倫結識,改變彼此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