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臺灣醫學相關研究機構之交流,以及本土醫學資源之共享,臺大醫學院圖書分館首度規劃展出「臺灣近代醫療珍貴典籍特展」,並在醫學院110週年院慶時開展。以下略述策展緣由與展覽特色,歡迎校友及社會人士前往醫學人文館參觀。
整理館藏臺灣醫學舊籍
從1895年統治臺灣起,日本直接移植其內地醫學教育制度及醫療體制來臺,五十年間確立了臺灣本土醫療體制;因此從日治時期所留下來的醫學圖書期刊文獻便成為研究臺灣近代醫療發展的重要資源。臺大醫學院圖書分館(以下簡稱本分館)成立於民國前12年,堪稱國內歷史最悠久且館藏最豐富的醫學圖書館,尤其是日治時期的圖書期刊文獻,每有讀者長途跋涉前來問津。
為使本分館典藏之珍貴醫學圖書期刊文獻,獲得妥善的整理及保存,並提高被利用的機會,本分館自1990年起,由前主任張慧銖帶領全體館員,利用寒暑假進行多次整理工作,1999年3月獲得醫學院前院長謝博生及青杏醫學文教基金會支持,進行「臺灣大學醫學院圖書分館舊藏醫學書刊整理計畫」,完成8萬餘冊書刊的彙整、造冊與上架,並進行書目建檔,以利讀者線上查詢與利用。
前述計畫完成後,讀者調閱本分館閉架圖書室資料的頻率增加許多。為了讓讀者能充分利用典藏,本分館又根據讀者需求和館藏價值,從日治時期臺灣研究資料與UDC分類法圖書中,篩選與臺灣醫藥衛生相關主題資料,承醫學院院方及廖大修教授專款支持下,於2004年11月至次年2月間,順利進行醫學舊籍影像數位化工作,完成21種日文書刊,共13,292影像及195幀臺灣舊照片數位化,並敦請林國煌教授撰寫中文摘要,方便讀者查詢。
特展籌備經過
此次特展之目的有三:一是藉本分館所典藏之珍貴圖書,彰顯本院在本土醫療發展歷史過程當中的特色與歷史地位;二是藉此促進醫學人文、學術研究暨教育學習之發展;三是增進珍貴圖書資訊之交流,提升研究資源的使用率。為籌備此次特展,本分館同仁組成工作小組,並在本院醫學人文研究群文物史料組指導下,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籌備工作。
期間經過多次開會討論,終於敲定主題為「臺灣近代醫療珍貴典籍」,涵蓋1895至1950年日治時期的珍貴書刊。書刊之選擇主要參考本分館書目建檔和讀者調閱內容,以數位典藏為主,再輔以早期期刊、圖書、照片等文獻資料。為了讓特展作有系統的呈現,工作小組也參考了本分館醫學人文區的特藏資源,對工作小組在找尋臺灣本土醫療與醫學發展的主題資源上大有幫助。
為導引讀者自行參觀,本分館在展示室外設置展場平面圖,室內增加各單元簡介的壁報,也提供2部電腦讓讀者自由瀏覽其中3本已數位化的圖書全文。至於圖書原本,因考量讀者借閱權益而以書影的方式展出。在宣傳方面,除建置活動網站、發布電子公告、印製宣傳海報、簡介摺頁和插圖書籤外,並舉辦有獎徵答活動以廣為宣傳。
展覽內容簡介
本次展出的臺灣醫療舊籍有:圖書33種(含早期院內研究人員之學術期刊論文6種)、期刊16種,以及與臺大醫學校區發展、臺灣醫療史發展相關文物照片17幅。依文獻內容分為「珍貴典籍數位化成果暨電子書展示區」、「近代醫療歷史文物照片展示區」、「近代醫療珍貴典籍書影展示區」、「近代醫療珍貴典籍與臺灣大學醫學校區」等四大單元。
單元一:「珍貴典籍數位化成果暨電子書展示區」
共展出8種圖書:《臺灣ニ於ケルぺストノ流行學的研究》、《マラリア防遏誌》、《臺灣衛生制度》、《臺灣豫防衛生概觀》、《臺灣通俗醫學》、《臺灣衛生要覽》、《臺灣の衛生》、《領有前後に於ける臺灣の醫事衛生事情》。均為本分館已數位化之醫學舊籍,每本舊籍均由林國煌教授撰寫中文摘要,並委請漢珍數位圖書公司將其中3本圖書做成電子書,供讀者現場試用。
單元二:「近代醫療歷史文物照片展示區」
係透過相關典籍文獻和舊照片回顧臺灣近代醫療發展與研究成果,展出的內容包括《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病理學教室業績集》、《南溟會創立五十周年記念誌》、《南溟會創立七十周年記念誌並終焉号》等圖書3種,《臺灣醫學會雜誌》、《東寧》等期刊2種及照片7幅。另外製作壁報介紹了『臺大醫學系校友同窗會』、『臺灣醫業規則』及『臺灣地方疾病研究報告-甲狀腺腫』。
單元三:「近代醫療珍貴典籍書影展示區」
展出之書影為本分館館藏中與醫學相關之典籍,包括西文圖書《Bibliothek fÜr die Chirurgie》、《Tropical Diseases》2種,以及11種日文期刊《臺灣醫事雜誌》、《臺灣醫學會雜誌》、《臺灣齒科月報》、《臺灣醫學座談》、《臺灣公眾醫事雜誌》、《臺衛新報》、《臺灣レントゲン協會會誌》、《臺灣學校衛生》、《臺灣の醫界》、《臺灣產婦人科學會雜誌》、《臺灣之齒界》等。
單元四:「近代醫療珍貴典籍與臺灣大學醫學校區」
循本校醫學院、公衛學院及臺大醫院之歷史脈絡,介紹有關本校醫學校區發展的珍貴圖書,以及研究人員之學術論著。包括圖書、論文、期刊與照片。其中圖書有14種,分別為《タィワンヒノキ精油の一成分なゐ左旋性ロチン酸及類似の異常構造を有すゐ脂肪酸の結核患者に對すゐ化學療法的應用に就て》、《人體寄生蟲學》、《再發マラリアの豫後及び治療》、《南方醫學讀本》、《寄生虫学研究の実際》、《最新人体寄生虫学提要》、《臺北帝國大學一覽》、《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附屬醫學專門部‧附屬醫院繼續刊行物假目錄》、《臺北醫院第12、17回年報》、《臺灣に於けゐ育兒相談》、《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一覽》、《熱帶醫學研究所概要》、《熱帶醫學提要》、《臨牀マラリア學》等。
學術研究論文6種,有:《阿片「アルカロイド」及阿片癮ニ關スル統計的及實驗的研究ノ業績目錄》、《國立臺灣大學解剖學研究室論文集》、《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病理學教室業績集》、《臺北帝國大學藥理學教室論文集》、《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衛生部報告》、《臺灣總督 府中央研究所衛生部業績集》等。
期刊7種,有:《Acta Japonica Medicinae Tropicalis》、《臺大小兒科雜誌》、《臺灣公眾醫事雜誌》、《臺衛新報》、《臺灣醫事雜誌》、《熱帶醫學》、《熱帶醫學研究》等,另有照片7幅。
詳細展覽內容歡迎上網瀏覽,網址為http://ntuml.mc.ntu.edu.tw/oldbook/index.htm,更歡迎讀者蒞臨參觀。
誌謝
從1月24日承主任指示研擬展示計畫,至4月12日正式開展,僅有45個工作天,時間非常緊湊。在此要特別感謝院內醫學人文研究群文物史料組的委員們──呂碧鴻、張天鈞、吳寬墩、符文美、江俊斌、許權振、于博芮、何明蓉、王淑芬、蔡元奮、王顏和等諸位師長的指導,尤其是小組召集人呂碧鴻教授,在初步布展後還親自訪視並提供寶貴建議;此外,也要感謝林國煌教授在百忙中撥冗撰寫中文摘要,也要向提供《臺灣醫事雜誌》、《臺灣醫學會雜誌》創刊號書影的臺灣醫學會致謝!承諸位師長同仁的協助,才得以讓這些珍貴的臺灣醫療舊籍與世人見面。
關於臺灣近代醫療珍貴典籍特展1895-1950
知道臺灣第一本家庭必備醫藥用書是哪一本嗎?是1929年出版的《臺灣通俗醫學》;知道當時的臺灣名醫有誰嗎?唯一上榜的臺灣人只有杜聰明博士。成立於1899年的臺大醫學院圖書分館,典藏了從日治時代以來各種醫療史料,是瞭解臺灣現代醫學發展的寶庫。為妥善保存這些珍貴史料,圖書館從2004年11月開始進行數位化工作,而於今年舉行「臺灣近代醫療珍貴典籍」特展,慶祝醫學院110週年院慶。展期自即日起至2008年3月31日止,地點在醫學人文館第四展覽室,歡迎校友們撥冗前往參觀。
該特展分為四單元:一為珍貴典籍數位化暨電子書展示、二為近代醫療歷史文物照片展、三為近代醫療珍貴典籍書影展,以及近代醫療珍貴典籍與臺大醫學校區等。為方便讀者利用,特央請林國煌教授撰寫中文摘要。
參觀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09:00~16:30,主辦單位並提供多項獎品,只要參觀展覽並回答問題,即有機會將大獎帶回家。關於策展始末,詳見本期特別報導。
圖説:
圖1:1929年出版的《臺灣通俗醫學》,是臺灣第一本家庭醫藥用書。
圖2:1925年出版的《臺灣衛生要覽》,紀錄了臺灣早期公共衛生情形。
圖3:俗稱「大脖子」的甲狀腺腫曾危害臺灣。以族群來分,臺灣以原住民罹患者較多,其中又以居住在蘭嶼的達悟族比例最高。圖為臺灣原住民罹患甲狀腺腫,出自《臺灣衛生要覽》,1925年出版。
圖4:瘧疾是臺灣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主要的風土病之一。日本據臺後即積極展開調查與防治工作。圖為日本官方在臺中地區採集民眾血液進行檢驗。
圖5: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創立於1899年,是臺灣最早的醫學校,為臺灣培育第一批具現代醫學專業學養的醫生。
圖6:小小的展覽室展出的珍貴史料,可是臺灣百年來醫療發展及醫學教育的縮影。(攝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