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季節假日清晨的薄霧裡,城市懶洋洋地甦醒過來,清冷的空氣中充滿一種寧靜的疏懶,除了便利商店和早餐店,其他店舖都還沒有開張。在這幾乎完全純粹的寂靜中,我沒有任何思想或情緒,只是手握方向盤開著車,任路旁的風景一一向後退去。收音機裡傳來的陌生人歌聲,情感激烈繾綣,正在豢養著我內心的夢想,或者正在安撫著我內心中不能企及的夢想。我在自己的感覺中漂流,像是一截浮木……看著,聽著,任情緒的薄霧滲入我的體內,任景物在身後流逝。

逐漸地,我注意到街上多了些喧鬧。賣羊奶的騎著摩托車,瓶瓶罐罐撞擊出清脆的聲響,挖馬路的怪手已經開始伸出巨爪,肆意扯裂早已衰疲的路面,還有一個老婦人推著顯然是自己栽種的蔬菜,急急往菜市場趕去……。我周遭的一切,以它們的血肉和生命滲透著我,像巨大的蛛網,輕輕地將我縛住,像是把我捲入了一次內向的旅行,而命運是這張蛛網上來回穿梭的甬道。我突然意識到,那賣菜的老婦是一個精神生命的載體,在燒餅店端著火燙烤盤的小夥子,是一個會受傷的靈魂。

我開始仔細思量著這一切流動的影像,這所有的血肉之軀,像屠夫砧板上的肉塊,雖然還淌著血,卻已經是命運的魚肉。如果,我已習慣於讓自己感受這一切,讓我一顆無限的心如海岸般任波浪拍打,我是否太沉溺於感覺?生命像一團交綰的線團,如果我總是企圖去拆解開來,或者不時地想把零亂的千百條線頭好好地捲回去,這樣的舉動,又是否太過荒謬,或僅僅多此一舉,徒讓自己一次次地自傷?這些人、這些事,不斷地在我眼前閃現,讓我無法一刻稍安,正如今晨我所見的那些人,總令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人們最終都將把他們一一送往生冷的洞穴、腐蛀的棺木、乾枯的白骨……,這時候,我突然驚覺,那枯瘦的老婦其實代表著所有的人類。

佛經說:「我今但以一尋(七呎)之身說於世界,世界集,世界滅,世界滅道跡。」太陽升起了耀眼的光翼,天空泛出斑斕的色彩,這一切,豈是為了我一個人而湧動?我日日觀看著這城市的千姿百態,日日將一幕幕景象移轉到畫布上,一個停頓……或一片虛無,浸潤著我,穿越我,以一種無言的微弱,在我的畫布上喧囂著……。我的畫,從來都不玄秘。其實,任何形式的宗教又何曾僅是儀式化的神秘?神性,向來就遍布於我們最常見的人事物之中,或是涵藏在色彩或線條這類普遍的現象之中,為何我們大半時間內卻只能看見事物的鬼魅外影?為何人們冷漠地互相殘害而無須內疚?為何我們對於他人的傷痛無動於衷?為何我們執著於酸腐與虛榮而猶竊竊自喜?

蔡元培先生曾主張「以美育代宗教」,這宗教不就是一種覺察嗎?對我們每個人內在的無限的覺察。失去了這種沉浸的赤誠,我不知道最絢麗的色彩或最恣肆的線條,還有多少意義?對一切人、一切過著夢遊般生活的人們,一切為日常瑣屑所裹捲的人們,我一次次苦澀地感同身受,彷彿那失眠的人是我,那疲累的殘骸是我。當我分擔他們那份孤寂的時候,那無盡幽暗的感覺是它們內在於我卻又同時外在於我,而我無能為力。這一份惻然,是我在清醒狀態下創作時的溫度。

於是,有人在我的畫面裡看見了冷,也看見了熱。我似抽象的母性角色,在夜裡俯身察看每一個溫馴或乖張的孩子,對他們油然而生的是無言的寬厚。

也許,在日常生活的存在中,我什麼都不是,就像大清早趕著挨家挨戶送羊奶的婦人一樣,只在這世界巨大的漩渦中盤旋著,有些人最終就像偶然飄落的樹葉,因為失去了重量,被甩在門廊角落,有些人像塵土一樣,在漩渦中幾乎不存在似地飄浮打轉,還有一些人是小小的枝條,捲入了漩渦,最後被拋擲在不知名的土堆旁,也許有些人悍若大樹,身上卻纏繞著諸多貪婪的蔓藤……。如果我一次次不厭其煩地探身出去,看見街道和車流,看見姿勢和面容,那是因為我也一次次看見了我與它們的相同,一如我與他們的不同。如果我一次次冷峻地在畫面上宣示著自己的熱烈,那是因為人們幸福而馴良的芝麻瑣事,人們依賴著悲喜和欲望而成就的生活,一再地令我動容。

當然,可能我早已熟悉了這城市,包括那些我從來無意看見的一切;可能我也早已明白,自己對這個城市的意識,其實就是關於我自己的意識,我還是喜歡憑依著陽台,欣悅於日出日落,在一切努力的生命面前,學習放空自己,領受它們的能與不能。只有在這樣的時刻,我找到了自己內在的那份「覺察」,那份最純粹的自由和富足,也只有當我穿越過我和他人類同的徬徨和猶疑,我的畫面上,才會有察言觀色之間淚光微泛的溫柔。

 

古素琴小檔案

⬛ 1963生於台灣省新竹市

⬛ 1986畢業於台大外文系

⬛ 1995開始師事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張仲則老師學習西畫,其後亦曾赴南京藝術學院研習

⬛ 1992-2005

    野草畫會聯展多次

    桃園揚昇藝文走廊個展二次

    台北福華沙龍油畫四人展

    大陸安徽省馬鞍山市中西繪畫聯展

    台南佛光緣美術館油畫個展

    台北福華沙龍油畫五人展

    台北煙蛇藝術中心個展多次

    台北福華沙龍女性「生活記事」四人展

    台北世華藝術中心油畫聯展

目前專事藝術、文學之創作

 

圖説:

圖1:殘冬 10F 2003年 油彩

圖2:蔬果 10F 2003年 油彩

圖3:斜暉脈脈 10F 2002年 油彩

圖4:日出東山 10F 2002年 油彩

圖5:(小檔案)古素琴與大女兒攝於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