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逢台大日文系成立十二週年,應《台大校友雙月刊》邀稿,趙順文主任囑我撰寫這篇短文。一則簡介本系的沿革,以懷創系之艱辛;二則向各位校友報告本系之發展與現況,以共勉未來。
據創系主任何瑞籐名譽教授告知,日文系成立之前,台大實施日文教學已有漫長歷史,當時教授日文的老師人數很少,但選修日文者占全校學生總人數近一成之多。在未實施電腦選課的時代,學生大排長龍仍選不到課的現象時有耳聞,一班超過上百名學生選修亦不足為奇,這種現象持續到現在,顯見日文是台大學生選修外文的最愛之一。
2000年8月起,本系配合教育部政策,實施申請、推甄及學測等多元入學方案,以吸引國內優秀且性向適合的學生前來就讀。本系申請及推甄的錄取率均在2%以下,成立十一年即擠進第一類組全國排名的前十志願。三年來,碩士班平均入學錄取率為9%,深獲優秀學子的青睞。本系已站穩了腳步,後續如何面對國際化、追求卓越的嚴苛挑戰?如何落實教學目標、引領學生走向多元化社會的未來?系上教師任重道遠,擔負這項承先啟後的大工程更是責無旁貸。
創系沿革
1972年9月與日本斷交之前,政府推動國內大學機構的日語教育及日本的區域研究之發展相當保守,當時僅有文化、淡江、輔仁、東吳等四所私立大學設有日文系及相關研究所,培養日語及日本研究人才,如此的政策談不上積極。
台大日本語文學系原隸屬於文學院外國語文學系,於1994年8月正式奉准成立,每年招收五十名學生,為國立大學中最早成立日文系者。[1]本系的成立,被解讀為政府的對日政策已作調整,逐漸認知對日人才之培育及推動台日關係的全面發展已經刻不容緩,實具有指標性意義。此外,為培育國內日本語言、日本文學、日本文化等領域之學術專業人材,本系於2003年8月起獲准成立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班,每年招收10名研究生。截至2006年6月為止,本系有大學在校生約200名、畢業生約450名,碩士班在校生30名、畢業生1名。
師資陣容、教學內容與目標
本系目前有專任教師13名(含2名日籍教授共6名、副教授4名、助理教授1名、日籍講師2名),其中共8名教師取得日本各知名大學相關領域之博士學位。[2] 除了培育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紮實能力,以因應就職或研究日本語言、文學、文化之需求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表達能力及提升人文素養,亦是本系重要的教學目標。
課程設計方面,為儘早奠定學生之日語基礎能力,大一、大二採小班制密集之語言訓練,大三、大四除繼續加強語言訓練外,專業課程涵蓋日本文學、日本語學、日本文化三大領域,配合「英、日口譯」、「應用日文」、「商用日文」等實用性之課程,逐步引導學生選修相關進階課程,目的在使學生以紮實的語文能力,兼顧學術研究與就業需求,以期學生畢業後無論投入學術研究或職場,皆能得心應手。同時為提供有志從事高中日語教育者選修,本系另設有與教育學程相關之日語課程。
就特色而言,古今並重,研究與實務相輔相成。結合教師之相關專長,除語言學之專業課程外,擬訂日本古典文學相關之科目為必修,以期透過日本古典文學、古典文法之訓練,幫助學生學習日本文學之專業領域。日本文化方面,設有「日本文化」、「日本文化導讀」、「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史研究」及「台日文化比較研究」等課程,但仍缺乏「日本思想」、「日本宗教」、「日本漢文學」等相關課程,從培養廣義的日本研究人材之角度而言,這是亟待思考解決的課題。
學術活動及學生交流方面,本系教師向來積極參與國內及日本相關領域之全國性學會組織,何瑞籐教授、陳明姿教授並先後擔任「台灣日語教育學會」理事長達六年之久,二位前主任靈活的結合本校資源,引領國內日本研究、日語教育之學術界,定期舉辦相關領域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不定期邀請日本知名學者前來講學,致力於跨國學術研究的質與量之提升。
此外,本系在歷任主任積極帷幄運籌及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參與學術會議論文發表、演講或執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教育部或日本財團研究計畫,乃至於榮獲國科會學術獎勵,均有大幅成長。至2006年6月止,本系邀請國外著名學者來訪或演講多達80人次以上;[3]展望未來的十年,我們會找出競爭優勢,積極迎接嚴苛的挑戰。
有關學生的國際交流,本系則結合台大與日本二十餘所知名大學締結學術交流協訂之優勢資源,[4]每年選派約二十名學生出國,推動為期一年的短期留學活動,落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日語表達能力及提升學生之國際觀,成效良好,頗獲學生及家長的認同。
日本語文是促進臺、日友好關係不可或缺的媒介語言,同時日本早已是世界經濟強國,對國際事務與東亞世界的和平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本系學生在校期間,多積極選修有關法律、政治、貿易、經濟、企管、會計、金融等跨領域課程。畢業生除從事語言教學、筆譯、口譯及學術研究外,更可在外交、國際關係、國際貿易等領域發揮長才。台大日文系畢業生現況詳如表1。
未來展望
如上所述,台大日文系在課程規劃、師資陣容、學術活動及教學方面雖然都呈現蓬勃成長的景象,但仍須加緊腳步提升研究品質、持續擴大學術活動的交流空間,以期逐步趕上追求卓越之國際水平。此外,成立博士班以培養國內優秀的日本研究人材,推動與日本國立御茶水大學之國際雙學位制度、系友會的成立等,均為本系今後必須積極努力的目標。
在日文藏書方面,台大總圖書館典藏有關日本研究之日文書籍與刊物,絕大多數承襲自前「臺北帝國大學」之收藏,其中尤以近代以前之刻本日本典籍最豐富。參閱日本九州大學松原孝俊編《臺湾大学所蔵日本古典籍調查》(2002),即可窺其全貌。5又台大所藏洋裝日文書籍,至1945年為止,也已達當時最高水準,殊屬難能可貴。不過,二次大戰結束,「臺北帝大」改成「國立臺灣大學」之後,日文書刊之蒐購幾近中斷,至1994年台大正式設立日文系為止,一直處於收藏之空窗期,時間長達半世紀之久,以致日本研究之相關藏書,尤其是專書、期刊論文,若與中央研究院相較,堪稱嚴重缺乏。當然這與學校預算遭大幅刪減息息相關。所幸,台大於2002年獲准成立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獲得教育部專案研究計畫補助,經密集採購之後,在台大總圖書館五樓設有「東亞文明圖書專區」,稍解本校人文類之日文藏書不足之渴,也約略緩衝了台大對日本研究領域的參考圖書之需求。
台灣大學定位為研究型大學,本系教師也在此大環境的壓力下,積極從事研究、教學與服務工作。就學術研究而言,包括日本文學、語學、文化、歷史等領域之日本研究,均積極與日本各大學作跨國性學術交流,期望與校方之國際化、追求卓越、邁向頂尖的遠大目標接軌。因此,日後對日本研究相關參考圖書之需求量將越來越大,人文領域類日文圖書、學術性期刊或雜誌之追加採購,都有待持續進行。(本欄本期策畫/日文系徐興慶教授)
註:
[1] 國立政治大學於1989年成立之東方語文學系,下設有日文組。該組於1998年獨立為日本語文學系。
[2] 詳請參閱台大日文系網站http://ccms.ntu.edu.tw/~japanese/
[3] 本系邀請國外著名學者來訪或演講內容請參閱拙稿〈臺灣的日本研究之回顧〉,《亞太研究論壇》第26期(臺北: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專題研究中心,2004),頁24-26。
[4] 詳請參閱台大國際交流中心網站http://www.ciae.ntu.edu.tw
[5] 另請參考張寶三主編《臺灣大學圖書館藏珍本東亞文獻目錄──日文臺灣資料篇》,東亞文明研究書目叢書1(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
圖説:
表1:台大日文系畢業生現況分布圖(※ 取自台大日文系網站)
圖1:日文系在教學及研究活動都呈現蓬勃向上,圖為全體教師合影於系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