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下午在臺大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300位高教界人士齊聚一堂,為本校前校長陳維昭教授榮退暨新書發表會獻上祝福與敬意,誠如司會的沈冬教授開場白,那天是立冬以來少見的寒流,卻讓會場益發溫暖洋溢。

陳前校長於2005年卸任臺大校長,十二年校長任期為臺大奠定堅實的基礎,讓臺大在21世紀朝向世界百大目標前進;他的青春夢想和壯年志業都在臺大開花結果,2007年2月他從教職退休,為表達對他的感謝,本校特舉行榮退茶會暨新書發表會。

贈書儀式。

 

活動在臺大交響樂團演奏莫札特「D大調嬉遊曲」之後揭開序幕。李校長致詞時表示陳校長是國內第一位普選的大學校長,在他十二年任期中,臺大歷經了所謂「寧靜的革命」。他以四件事進一步說明:第一、營造和解的校園,在當時社會從解嚴走向民主的階段,陳校長提出「純淨、自主、均衡、卓越」的治校理念,平反四六事件、修訂完成臺大組織大法…,實現校園自主。第二、建構完成軟體的基礎建設,包含教學、研究、校園規劃、總務等各項制度的建立。陳校長在11年前請他擔任教務長時,即委以推動系所評鑑、教師評估等重任。第三、在硬體建設方面包括收回多筆校產、推動重大工程興建等,李校長曾負責與國防部交涉817醫院事件,故深知箇中辛苦;第四、推動重點大學,此舉促成後來之卓越研究計畫、研究型大學,乃至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陳校長可謂功不可沒。李校長透露陳校長從來沒使用休假年度,可見他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學校,他祝福陳校長退休後有更多時間可以為自己而活。

陳校長1979年擔任連體嬰忠仁忠義兄弟主治醫師,完成世界第一起三肢坐骨連體男嬰分割。

 

接著由臺大地質學系陳正宏教授講述陳校長的事蹟,陳正宏教授受陳校長之邀,擔任本校第一位學術副校長。他以各項數據如組織規模、學生人數及研究經費如何在公務預算減少當中逆勢成長等,來印證陳校長治校的成果。此外,為加強國際化,除推動參與國際組織、舉辦國際性會議外,陳校長更突破外交困境,出訪東大、北大等,力求達到亞洲最前端的目標。他特別推崇陳校長不僅有醫師專業,也是醫療管理專家,還有外交官、新聞行政高考等證照,由於個人多方面的耕耘,早已為自己裝備了「成為大學校長」的基礎條件,而陳校長個性溫文儒雅,廣納建言,很少直接說YES 或NO,不過一旦決定後就會力行,「透過向外學習了解自我,經由自我提升追求卓越,造就卓越環境吸引人才,發揚臺大優勢追求一流。」他以個人觀察總結陳校長的治校理念如上。

出版中心陳雪華教授則為新書發表會引言,她表示出版中心是在陳校長任內成立的單位,在即將滿10歲的此時為陳校長出書,意義深遠。接著由本套叢書主編柯慶明教授說明編輯出版過程,他說「時代考驗校長,校長創造當時的臺大」,陳校長深知一流大學的責任是培養具有自由精神、理性思維、關懷熱情和創新能力的知識份子,致力於營造更好的環境,作為傳承文化、創造新知、提升社會、增進人類福址的搖籃,也因此特別注重臺大無形的精神資產,所以成立出版中心,出版校史及各類好書。(關於這三書介紹請看本期「好書介紹」專欄)

在放映了介紹陳校長學思歷程與治校事蹟的DVD之後,與會貴賓們紛紛上場致詞。孫震校長幽默地表示歡迎陳校長加入退休人員行列,他說陳校長要退休是要給外科的年輕後輩機會,心理想的是別人,而非自己。他也推崇陳校長行事穩健,待人接物溫和當中有堅定,才能把臺大快速向上提升,成為研究型大學,進入世界尖端,校友們都為此感到驕傲;他希望陳校長不久後能取代他接任校友總會會長,繼續為母校貢獻更多力量。最後他代表校友會贈送「功在母校,譽滿杏林」賀匾,表達對陳校長的敬意。

中研院劉兆漢副院長在擔任國立大學校長期間,與陳校長「共事」的時間最長,有十年之久,所以他從外部觀察,他認為陳校長除領導臺大以外,也促成了國內高等教育多項重大變革,如成立國立大學校長會議,對國內整個高教發揮當重要的作用,除為各大學爭取資源外,也秉著知識份子良知對國內時事表達意見,如發表聲明反對國代自肥案等。又如從90年代開始,因應研究型大學趨勢,成立研究型大學協會以為交流激盪的場域。最重要的是,陳校長有遠見,很早就在培養優秀的下一個接班人,這是讓母校可長可久的最重要因素。

臺大實驗林管理處處長王亞男教授(右)代表同仁致贈匾額「杏壇鼎鼐」。

 

前教育部長、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的黃榮村教授也扼要講述了陳校長治校事蹟:一是開風氣之先,示範性的推動大規模系所及教師評鑑;二是在國家推動研究型大學、五年五百億等計畫時,陳校長放下身段參與,不僅促成臺大真正轉型為一流大學,也協助國內其他大學加速轉型;三是臺灣政局多變,陳校長不卑不亢,進退有節,充分表現出臺大該有的分寸。作為一位心理學者,他以「聰明、效率、溫情」形容陳校長,再大的困難也都能一步步解決,徹底實踐了臺大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的真諦。

陳校長與夫人接受臺大幼稚園學童獻花,小男童為陳校長的孫子。

 

前臺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教授,與陳校長有將近五十年情誼。他笑談兩人結識比校長夫人還早,相知五十年,他對陳校長的觀察是「嚴謹、細膩、平實、溫文」,不過在817事件也曾熱血沸騰、吶喊力保臺大「國土不喪失」;做大事外,也非常注重「小節」,如發起學生做社會服務,回饋社會同時磨練心志。最後他當場與陳校長約定每週四「公休」出遊,一起逍遙過生活。

孫前校長震(左)表示陳校長(中)退休後在校友會擔任要職,仍可繼續為母校服務,圖為兩位校長與李嗣涔校長合影。(攝影/郭書紳)

 

陳校長全家福。(攝影/郭書紳)

 

整個活動的壓軸是陳校長講話。陳校長首先感謝臺大同仁舉辦這場溫馨的新書發表會,讓他很感動、也很驕傲,他特別強調曾在畢業典禮上所說的「愛與關懷是圓滿社會不可或缺的元素」,希望臺大人把愛傳出去,而這是臺大最寶貴的資產。

在臺大將近五十年,他覺得個人受惠臺大很多,由幾個方面可以看出:一、 從他進臺大那一年開始,每年生日都放假,原來臺大校慶和他的生日同一天。二是他取得醫學博士時,臺大本來沒有缺,他卻有幸即時獲得教職回任母校。三是參與民國68年忠仁忠義的分割手術,讓他練就溝通、協調與規劃能力,這是一般人千載難逢的機會。四是奉派赴美進修醫療管理,並破例擔任第三位副院長,是為臺大第一人。而在擔任副院長不到兩年,陸續當選醫學院院長、臺大校長…。他說因為他在臺大受到很多好的待遇,所以他在臺大服務都是抱著感恩、回饋的心,全副心力都在校務上,絲毫不敢懈怠,已經到了忘我的地步。在十二年校長任內,不僅是臺灣政黨輪替,也臺灣高等教育變動最遽烈的階段,遭遇的困難不一而足,他凡事都以對臺大、對學術、對歷史有所交代為前提來考量,堅持學術理念、堅持臺大尊嚴、堅持他身為臺大校長所應當堅持,這是他最感欣慰之處。當然一個人不可能成就所有,他要感謝所有臺大同仁的同心協力。他說「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很多人的鼓勵;在非常自由而開放的學術環境中工作;和校內外優秀、有熱情、有理想的一流人才共事;這都是人生難得的幸福。今天我站在這裡,存著感恩的心,感謝所有臺大同仁給我無怨無悔的支持,感謝一起打拼的大學校長們,特別感謝行政團隊,還有我的的家人,他們是我最堅強的後盾。」

最後,與會來賓齊聲合唱一曲“You Raise Me Up”,互勉作彼此的真光。

陳校長(左2)、李校長(右)與本刊總編輯江清泉教授(左)、前總編輯張秀蓉教授(左3)合照。

 

臺大外科全體同仁上台獻唱「萍聚」與「望春風」。「萍聚」為陳校長最愛。

 

晚間,臺大外科並於國賓飯店舉辦溫馨的感恩餐會,全員出動為陳維昭校長獻演、獻唱,為陳校長榮退留下圓滿而美好的回憶。

 


關於陳校長

陳維昭校長,1965年自臺大醫科畢業,主攻小兒外科;1972-75年就讀日本東北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是臺灣第一位靜脈營養專家;1979年擔任連體嬰忠仁忠義兄弟主治醫師,完成世界第一起三肢坐骨連體男嬰分割,將臺灣醫學的學術地位推向國際;1988年以50之齡赴美攻讀醫院管理,取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衛碩士;1991年就任臺大醫學院院長,在教學、研究與服務屢創新象;1993年當選臺大、也是臺灣第一位普選的大學校長,十二年任期為臺大奠定追求世界一流之格局,而於2005年卸任校長;2007年2月即將自臺大外科退休,桃李滿天下,正是收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