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從2005年開始出生人數少於死亡人數,變成人口減少國家了,少子化進行越來越加速,直接影響最大的還是「學問之府」的大學吧!現在日本私立大學有4成無法招到足額的學生,因為日本18歲的人口劇減,區域間差距拉大,大學也越來越兩極化,大學的合併、院系重組等各種地盤震動開始,每家大學為了生存而不得不使出許多花招、噱頭!
長年各種排名都居第一位的東京大學也因為法人化,而招生增加,現在已經超過1萬5千人,被說是長毛象化,校園內非常擁擠,像東京駒場校園,中午吃飯都成問題,許多學生都是得先在便利商店買好飯糰去上課;現在日本大學生總數約為300萬人,也就是每200名大學生中就有一名是東大人,東大人的價值多少有點貶值。另一方面,因為社會貧富不均越來越嚴重,進東大的也都是比較有錢的家庭,東大學生家長的平均年收也是全日本各大學學生家長平均年收之冠,甚至超過慶應、同志社等私立貴族大學,因為都是出身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所以東大美女越來越多,甚至超過其他的各校,「東大無美女」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現在是「東大多美女」時代,或許臺大也同樣早已進入這樣的時代,讓從「臺大無美女」時代畢業的我或許也有機會沾點學妹的光!
日本18歲的人口從1992年的205萬人,到2005年已經劇減為135萬人了,市場規模縮小為7成弱,招不滿學生大學的基本原因是無法期待教育效果,換句話說,都是一些體制比較僵化、古老而又無法改革的大學,無法滿足學生以及社會的需要。
日本現在18歲人口進大學的比率高達52%,但是許多大學還無法從戰前的高等教育體系的價值觀、做法遁脫出來,一直受著戰前只有5%的人能夠進大學的「培育超級菁英」的想法、做法所拘束、牽扯不清;日本的大學教育內容的決定權在教授會,而經營權在理事會,故態依然的大學教授會很容易成為障礙,經營上的判斷常常無法即時、確實地反映在教學內容上。許多教授對於過分適應現實的教學非常排拒,總認為「這是大學,又不是專校」,堅持大學應該教抽象的學問,而不應該教實務性的事。
日本的大學至今有「大學應自治」、「學問自由」等傳統、信念,因此教育本身由教授會擁有最高權限,但實際上教學內容還是由個別的教員負責,例如英語教學,改革過的大學,教授們合作而編纂統一的教學內容,但老舊的大學則無法做到。但逐漸也有些歷史悠久的大學開始採取彈性做法,例如中央大學最近批准只是為了考會計師等資格的學生入學,將此視為大學的角色之一,還是維持綜合大學的力量,能讓學生滿足知性以及涵養的需求,算是自我調適地比較成功的例子。
四年大學平均要支付500萬日圓的學費,對學生家長而言,是僅次於買房子的重要投資,如果教育體系老舊,而無法期待效果,自然對孩子去考這樣的學校面有難色,現在的時代,選擇權在學生以及家長手裡,不再是學校了,許多大學或教授還沒意識到這點;日本現在已經出現有62家大學招生招不到足額的7成,而且這樣的學校一直在惡化,每年都有大學關門或遭合併的,預料最近還有20所大學會停止招生,也是關門的前奏,不慎選大學的人,未來是找不到母校的。
招不到學生還是有地區差異,偏遠鄉下顯然吃虧很多,像中國、四國等地方大學便連續幾年出現無法招足學生的狀況,中國地區(山口縣的荻國際大學)便有破產倒閉的大學;這是因為鄉下的18歲人口比都會少,主要還是就業比較不利,尤其大企業的總社都在都會,鄉下出身的非常吃虧,有的大學幾乎都在靠賣學籍給想來日本的中國大陸留學生等維持名額。許多在泡沫經濟時代把東京都心校園賣掉、租掉,遷居鄉下,現在又逐漸搬回的增加,稱為大學的「回歸都新現象」,主要也是學生太遠離都心,會有資訊、就業上的缺憾。
除了地理因素之外,日本教育行政也在促成大學二極化的形成,日本文部科學省提出各種研究補助計畫,目的雖說是為了要提高日本的國際競爭水準以及培育有領導力的人才,但結果就是只對評價較高、對於技術立國有貢獻的據點大學提供鉅額補助,其他的大學則無法獲得補助,在資金面上的貧富差距也越拉越大;獲得補助的前10大是東京(大學)、京都、大阪、東北、慶應、北海道、東京工業、名古屋、九州、早稻田等。
雖然大學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日本新設的大學也增加,主要是因為日本三年前放寬大學設置基準,因此新大學、新學系比較容易設立,連株式會社也都能設大學,而後起大學中也有相當順利的,尤其是中小規模的反而比較有機動力,比傳統巨大型大學調適得更好,成功的大抵都是醫療技術相關大學或學系,像是相繼新設有培養「復健專家」、「理學療法系」等,現在因為「理學療法士」在日本有國家資格,高齡化時代裡醫院、老人養護保健設施非常需要,許多新大學都積極設置類似實用學系;此外比較有機動性的中小大學也積極採取比較有魅力的教學、指導方式,例如京都文教大學讓學生選自己喜愛的老師當導師,結果沒有學生中途退學;大阪產業大學則在校內創立企業,真的讓學生當社員上班等,對每個學生照顧無微不至,瞬間成為人氣大學。但也有的大學調整得太快,朝三暮四,反而失去大學的特色,也導致學生的不信任,像福岡的東和大學便是因此連160名的學生都招不到,而從今年開始停止招生。
有些新設的大學還配合日本國策而新增學系,例如神戶的夙川學院大學增設了「觀光學系」,便是因為日本現在也打算觀光立國,預定到2010年為止將現在每年約700萬的外國觀光客增加為1千萬,除招攬現在觀光關連企業的人當老師外,也注重學生的語言教育,充實留學制度並提供學費貸款,學校並補助利息,雖然許多做法在美國大學已經很普遍,但在日本算是創新的制度。此外2007年4月日本由孫正義的軟庫、九州電力等要開設一個全部在網路上課的四年制網路大學,校長是曾為早大教授的日本埃及考古學第一把交椅的吉村作治,他以在早大的e教學,認為網路教學學生發問比較多,效果會很好;目前入學金10萬日圓,每一個學分2萬1千日圓,畢業要124學分,全部270萬日圓,日本普通私立大學要5、6百萬日圓,相對便宜;如果網路大學成功,今後網路教學將會增加,或許未來的大學根本不需要教室了。
有的大學為了提升彼此的魅力而合併,最震撼的是慶應大學跟共立藥科大學閃電合併,外界認為或許是「救濟合併」,不過共立否認,因為該校將藥學改為六年教育,跟慶應合併的話可以確保學生實習醫院,而且加強邊際研究等,至於慶應有醫學系、護理系等,所以正要需要藥學系;其他也有許多大學的合併還在協調中。
相對於許多大學招不到生,東京大學等名校還是人氣很旺,但日本也已經廢除國立大學,大學法人化,因此能多收學生的人氣大學都盡量多收;像東大現在已經不是窄門了,每年收3,200人,近年來許多漫畫、書籍等也都以東大為題材,如何進東大似乎已成公開祕密,許多東大人或家長也都紛紛出書寫如何培養東大腦,日本東大熱方興未艾。
另一方面,日本不但少子化,貧富差距也逐漸擴大,因此只有有錢人才較可能進東大。有位到東京大學留學的朋友,終於在畢業酒宴上跟心儀的東大美女同學合影,他把照片傳給我看,果然長得不錯,跟我廿幾年前剛來日本時在東大校園看到的女生完全不同,當時隱形眼鏡已經普遍,但東大女生還都是戴著厚厚的黑框眼鏡的居多;以前東大女生都不重打扮,但現在東大女生看很多專門學報、雜誌外,也比普通女生看愛女性服飾雜誌等,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東大女生不再是戴厚厚鏡片眼鏡造型,而是穿肩帶裝,香撲撲地穿梭校園;而且進東大後,自信倍增,也愈發漂亮了。
東大美女多多,還有雜誌報導東大女生六成是美女,有女同學是美女不足為奇,雖然「六成是美女」的說法可疑,美女沒固定標準,但「東大無美女」的時代真的已成過去式,東大美女還滿多的,東大女生已成才色兼備尤物的象徵,這一點沒錯,因為美女反而容易進東大,或進東大會變成美女,甚至許多女孩為了想成為藝人而進東大,這是怎麼回事?
美女容易進東大,係因東大生都出身富裕家庭,亦即所謂「勝組」的贏家男人娶美人妻,女兒不但天生麗質,從小注重打扮、保養,並提供最好的教育環境,讓她們每科都有不同家教或是每科都去上專業補習班,因此容易考上東大,這是贏家的螺旋式循環,東大最近著名女藝人或是以美貌著稱的女主播輩出,像是菊川怜、山本舞衣子等,甚至還有以92公分巨乳為賣點的偶像六條華等。甚至有女孩為了想成為藝人,拼命努力考上東大,因為成為東大人是無敵的條件,一旦考進東大,便有經紀公司安排活動,積極參加東大小姐選拔,在電視、雜誌等曝光。
東大現在也還是頂尖品牌,日本女人講求品牌,除了買名牌包包,嫁給在著名企業的丈夫,拼命讓孩子進入著名小學之外,都是終極追求名牌的方式,年輕女孩發現與其將頂級名牌的希望寄託在丈夫、孩子身上,還不如自己去將此一頂級名牌入手,東大是比LV、愛瑪仕更高級的超名牌。過去日本女人擔心男人對頭腦好的女人有戒心,即使有實力進東大,也都選「東京女子大」之類的新娘學校,但現在女人不一定要結婚,因此放手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名牌,現在也有東大出身藝人高田萬由子嫁給當紅音樂家,成為超級名流「東大媽媽」,即使嫁人,東大人頭銜也成好嫁妝了。東大如此多美女,也顯示日本社會新封建越來越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