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情與事

畢業30週年音樂會:琴韻悠揚在楓城

作者:李勃興

我們這一班(醫學系1992年畢業)是個歡樂的班,也是重情誼的班。

 

緣起

 

從畢業10週年開始,每五年辦一次同學會。2019年6月,疫情爆發前一年,與同屆1985年進入各科系的同學在臺大體育館舉辦了盛大的畢業30年重聚,那時本班同學也熱烈參加。由於7年制醫學系於1992年畢業,2022年才是我們真正畢業30年,原本夢想大家一起去搭郵輪,在海上舉行同學會。但無奈新冠病毒疫情肆虐,連基本的景福校友聚餐,都必須要化整為零。規模雖然不如以前浩大,仍有三、四桌同學不畏疫情,歡聚一堂。

 

圖:於捐贈醫學院圖書館的讀書研究空間外,同學合影留念。

 

2022年4月,醫學院校慶前2個月,班上兩位音樂、學術兼修的高顏值才女,陳慧玲(小兒肝膽腸胃科教授,現任臺大醫教生倫所所長及臺大醫院醫務秘書)和程劭儀(現任臺大家醫科教授及家醫部主任)同學,邀集8位發起人(黃政文教授-雲林分院內科主任,劉宜廉-桃園衛生局長,劉永隆-骨科、大七班代,顏昌州-骨科,吳俊良-復健科,以及我),號召同學集資捐贈母校平台鋼琴,放在醫學院基礎醫學大樓1樓的大廳,讓平時課業繁重的師生,能有演奏及欣賞音樂的機會,作為我們班畢業30週年,回饋母校的紀念。最後,共募得新台幣125萬元,作為給醫學院創院125週年的賀禮。除了用來購買演奏用平台鋼琴,並贊助醫學院圖書館讀書研究空間。於鋼琴上的說明牌,略述緣起:「琴韻悠揚在楓城-醫學院大廳Yamaha C5XPE平台鋼琴,是醫學系18屆(1992年畢業)多位校友,於畢業三十週年捐贈,期望為醫學院注入人文氣息,讓琴音撫慰人心,也鼓勵學弟妹們,在專業鑽研中,平衡身心,擴展關懷層面。」 特別感謝景福基金會於過程的行政協助。此琴於2022年4月9日院慶啟用,由陳慧玲與程劭儀以四手聯彈代表同學們獻上心意,當日並邀請到知名聲樂家羅惠真演唱。另外有個感動的插曲,捐款同學中,有人特別為三位已過世的同學(陳宜君、詹偉弘、李明謙同學)代捐,好友相信他們也希望將心意透過樂音相傳。

 

圖:音樂會的宣傳海報

 

我有幸受邀擔任這次捐款活動的共同發起人之一,提供初期的一小部分種子基金。藉著這個機會,我向慧玲同學說出一個埋藏在我心中很久的願望:我希望未來能有機會,由她鋼琴伴奏,在同學面前用小提琴演奏蕭泰然的「出外人」,抒發我旅美多年的心聲。

2022年2月,我們班決定要在9月以三天兩夜的花東火車之旅紀念畢業30週年。同學會晚宴在火車之旅前一天(9月15日)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我得知後,馬上決定把全年的休假時間盡量留在9月,回臺探親並參加同學會。 

8月中,我再次向慧玲同學提出想趁這次同學會演奏「出外人」的心願。慧玲同學很有心,找了劭儀同學和班上兩位專業鋼琴家的同學夫人:沈珍伶(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教授,吳俊良同學的夫人)和蘇敬涵(巴黎音樂學院高級演奏文憑,王恩南同學的夫人),以及才華洋溢的醫學系三年級同學李祥宇。就這樣促成了畢業30週年音樂會,於2022年9月15日下午5點,在母校醫學院基礎醫學大樓1樓大廳舉行,演奏會約45分鐘。

 

圖:表演者合影,左起:蘇敬涵,陳慧玲,沈珍伶,程劭儀,李勃興,李祥宇。

 

紀實

 

音樂會開始前,醫學系盛望徽主任與醫學院陳敏慧副院長蒞臨致詞。盛主任為台北醫學院1992年畢業,大七時來臺大當實習醫師,與我們同窗一年,倍感親切。陳副院長在音樂會前兩天聽到大廳的彩排,覺得這麼好的音樂會怎可藏私,特地在前一天發出全醫學院的通知,廣為宣傳。

長官致詞後,由慧玲與劭儀的「望春風、小星星、快樂頌」鋼琴四手聯彈組曲揭開序幕。這首曲子由慧玲編曲,將臺大地下校歌<望春風>和莫札特、貝多芬的作品結合,輕快活潑帶有臺灣風的旋律,點出了我們班歡樂富鄉土風情的班風。

接下來,由劭儀獨奏,分享一首她在煩忙工作之餘,用來舒壓的輕音樂<Love Me>(Yiruma 作曲)。空靈悠揚的琴韻在大廳盤旋,搭配在另一個角落打太極拳的社團活動,突然覺得整個醫學院大廳充滿了仙氣,讓人全身舒暢。

再來輪到我和沈珍伶教授合奏蕭泰然的<出外人>,和臺灣民謠<綠島小夜曲>。本來是要和慧玲同學合奏,不過她忙於辦理臺灣小兒消化醫學會年會,抽不出時間排練,所以改和沈教授合作。沈教授的父親和家父認識,也算是舊識。

開始演奏前,我說了一段小故事,解釋為什麼我對<出外人>情有獨鍾:歌詞中有一句「言語會通,心嘸通」。讓我想起剛到美國住院醫師訓練期間,同事在討論球賽或政治問題,我一點也聽不懂,如洋基棒球隊的傳奇球員Babe Ruth,當時我以為是一位名叫Ruth的美少女(babe),另一個洋基球員Yogi Berra,我以為是卡通人物Yogi Bear。後來查了一下,才知道Yogi Berra 常會說一些頗富哲理的話,成了美國通俗文化的偶像(cultural icon)。這句「言語會通,心嘸通」,道盡了新移民初到新國家所經歷的文化衝擊。畢業30年,在美國住了25年,從「出外人」漸漸蛻變,找到自己專業和文化的自信,成為「在地人」,因此對這首歌特別有感觸。

至於<綠島小夜曲>則是跨兩個世代熟悉的旋律。音樂會後,有好多位同學來分享他們的感動。值得一提的是,我找到的小提琴/鋼琴演奏版本,由作曲家石青如編曲,間奏中融合了德布西的<月光 Claire de lune>的旋律,多了一分柔美和夢幻。在和珍伶排練時她提到,石青如是她師大音樂系的同學,隨夫婿(臺大電機系校友)移居舊金山灣區,她們最近才重新聯絡上,石青如的父親是小提琴老師,<綠島小夜曲>是她爸爸最喜歡的曲子,所以她編了小提琴演奏版獻給她的父親。沒想到幾個月後,珍伶要和我練這首她同學編的曲子。透過準備這場音樂會,讓我們這一代人的許多緣份和共同記憶又再一一浮現,也是令人意外的收穫。

接著臺灣風情之後,由醫學系三年級的小學弟李祥宇演出蕭邦夜曲。平台鋼琴非常有魅力,這架山葉牌鋼琴在4月初運抵,劭儀和慧玲正在驗收試音時,吸引了幾位學生駐足聆聽。祥宇當場小露一手,震撼了兩位才女教授。這次劭儀特地邀這位被醫學埋沒的後起之秀,讓大家見識一下。祥宇本來想彈李斯特的炫技名曲<魔鬼華爾茲 Mephisto Waltz>,經劭儀建議改彈恬靜的蕭邦夜曲,配合我們三十重聚溫馨的氣氛。看著他稚氣的臉,和一雙巨大的手,在琴鍵上慢慢地擺渡,隱藏他心中的狂野,陪我們這群老人優雅,真是感謝他的同理心。

最後是重頭戲,由沈珍伶和蘇敬涵兩位專業音樂家擔綱演出,四手聯彈三首曲子,代表我們畢業後,成家立業的三部曲。前兩首是佛瑞的Dolly Suite 中的選曲:「西班牙舞曲」,意表我們新婚時,和另一半跳著活潑輕快的舞步,人生充滿了希望和朝氣;「搖籃曲」,象徵我們進入了生兒育女的階段。第三首曲子,珍伶特地賣個關子,在節目單沒有公佈,臨到演出前,她也只淡淡地說,結婚後,為子女付出多年的心血,現在兒女已經獨立,正是到了我們為自己而活的年紀。彈了20秒鐘,我就聽出來,這是Astor Piazzolla 的探戈舞曲<Libertango>。快速鮮明的節奏和拉丁旋律,配上兩位音樂家豐富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在逐漸增強的清脆律動中,現場的氣氛被帶到最高潮。原來珍伶藉著這一首曲子,想要傳達的是:我們面臨畢業三十年後的下一個人生階段,要把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另一半的熱情帶向更高峯。她們兩位用琴聲述說生命的樂章,遠勝千言萬語。

音樂會就在高昂的樂聲中結束,接著步行到200公尺外的晚宴會場歡樂相聚,慶祝我們三十多年的情誼。

 

後記 (由陳慧玲教授撰寫)

 

音樂的漣漪持續蕩漾,我們捐贈的鋼琴,在醫學院一樓大廳偌大的空間,雖然僅占一角,但頓時讓大廳化身藝文空間,已舉辦多場活動。2022年8月醫教生倫所主辦醫學人文教育研討會,即與風潮音樂合作,首創學術研討會結合藝文體驗活動;2022年12月及2023年3月,在陳敏慧副院長與學務分處的籌畫下,分別舉辦了專業音樂家及校內師生音樂會,在3月3日的師生演出中,醫學院三位副院長:陳敏慧(鋼琴)、許博欽(小提琴)、詹迺立(長笛)教授均一展音樂長才,醫學院及總區各系學生,包括經常舉辦獨奏會的臺大醫院PGY(不分科住院醫師)鋼琴王子陳樂予,師事嚴俊傑並曾於國家音樂廳演出的黃文辰,以及多位同學的演出,從古典、爵士、電影音樂、到創作彈唱,都讓人驚艷;一樓及二樓已成為師生觀賞演奏的最佳角度,為平日緊張忙碌的醫學院注入些許人文氣息。

臺灣大學的重點發展目標之一,就是國際交流再深化,校友們在畢業後走向世界各地,累積了豐富的經歷,再從世界各角落將我們的關懷與支持回饋給母校,我們相信,這樣的寬廣心願,讓母校更茁壯成為滋養人才的大樹。


 
 
圖:參加畢業30週年同學會後返美前一天,同學陳慧玲教授(左)送我一隻繡上我的名字的臺大醫院熊寶寶醫師,為返臺之行寫下美好的句點。

 
李勃興小檔案
醫學系1992年畢業。現任臺大醫學院北美校友會副理事長,以及大紐約區臺大校友會副會長。曾在臺大醫院接受3年病理住院醫師訓練。1995年赴美開始病理專科訓練,於紐約大學完成血液病理的次專科訓練,專長血癌與淋巴癌的病理診斷,現居美國紐澤西州。在偶然的機會參加醫學院校友會紐約分會的活動,發現年輕校友參與較少,於是在2012年創設臺大醫學院北美校友會的臉書社團,找到散居美國各地,正在求學或受訓的年輕校友,也開放給臺大醫學院學生參加。熱愛音樂、旅行和帆船活動。個人部落格:https://leeposhing.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