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舞出自己的節拍──《我的圓舞曲─虞兆中》DVD

作者:虞兆中

出版: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86

撰稿:出版中心 徐衍珮


虞兆中前校長曾說,到臺大教書最高興的事,莫過於能夠按照校曆上課。以現在而言,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對生於戰亂年代的他來說,卻是得來不易的幸福。

從嚴師到教育家,找到完美迴旋的節拍

細細咀嚼《我的圓舞曲─虞兆中》DVD,就會發現虞兆中前校長是個極其可愛的長者,從他的學生和同事口中,拼湊出不同面向,卻脈絡一致的高貴人格。

虞前校長以史特勞斯的圓舞曲自喻,將五個精彩的圓舞曲樂章與自身的五個人生階段結合,每一個旋轉都像詩那般的圓潤,節拍抓得恰如其份,最後在教職生涯上畫下完美的休止符。

曾是虞前校長門生,現為臺大工科海洋系名譽教授的汪群從,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虞老師一直告訴學生,不管你考得怎麼樣,不能作弊。「記得有一次考結構學,試題一發下來,我的汗就整個流下來了,但我還是記得虞老師說不要作弊;考完試,真的以為這門課要不及格了,結果分數發下來是61分,不知道是不是虞老師看這個學生沒有作弊,而給了61分。」汪群從說,這就是虞前校長堅持品德走在知識之前的執著。

從系主任到院長,創立學術單位成就驚人

從土木系系主任到工學院院長,虞前校長的拼勁,是有目共睹的。首先,他籌創了臺大工學院第一個研究機構「土木研究所」,1972年擔任工學院院長時,又成立2個學系──造船學系和資訊工程學系;2個研究所──造船研究所和環境研究所;2個博士班──土木博士班和機械博士班;2個產學中心──慶齡工業研究中心和地震中心,這是學術界和產業界第一次真正接軌的媒合機構,也是產學合作的先驅。

虞前校長曾說,「我常想起牛頓講的話,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因為我們站在前輩的肩膀上,視野如此遼闊。」窮極一生,他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被依靠的巨人肩膀,在整個工程界,沒有人不服氣他,因為他的眼界不侷限在臺灣大學,而是整個臺灣的工程界,這點從他一手創立中華民國力學學會和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致力出版力學學會期刊可看出端倪。

溫柔敦厚的祖父愛,校徽和校園規劃推手

直到現在,虞兆中前校長仍然想不透,當時已退休的他,竟被遴選出任臺大校長。

他的樸實,開創了平民的校長作風,成為當時臺大的新精神。每天他會提早半小時到學校,下車步行進入校園,傍晚也堅持步行到校門口,才上車離去。很多學生都記得,當年老校長有個著名的習慣,愛親學生的臉頰,就像一位慈祥的祖父,心中洋溢滿滿的愛,見每個學生都覺得格外可愛。

大家也許不知道,臺大的校徽和今日所見的美麗校園,都是在虞前校長任內開始規劃。校園規劃在當時是十分新穎的觀念,當年報紙以「但願它是真的」為標題來形容這件事,就在虞前校長的堅持下,在夏鑄九教授的領軍下,在建築語彙裡找到屬於臺大自己的風格,那就是採用所謂的13溝面磚,以深褐色房屋外牆延續臺大一貫的氛圍。

通識課程的萌芽,也是歷經虞前校長親手灌溉。當年虞前校長參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時,看見大師級的化學教授在教大一化學,心裡大受感動,認同基礎的課程應由一流學者來教授,於是回國後著手規劃通才教育課程。

當時通才教育課程受到政府當局高度關切,甚至出面干預教授名單,「我曾經講過這句話,『要改變可以,先換校長』」,回想起這件往事,虞前校長強硬的態度仍不減當年,在當年窒息的政治約束力下,虞前校長用他張開的雙臂,溫柔地保護著臺大校園的自由民主。

A Man of Integrity,正直、忠信的人格寫照

他的學生汪群從,以“a man of integrity”來形容他的為人,一個正直、忠信的人格,雖然他已經90多歲高齡,但是每個星期二、五,一定可以在應力所看到他的身影,這就是結構工程師的踏實精神。

從《我的圓舞曲─虞兆中》DVD中,可以看到虞前校長如何留給臺大一個思考空間,如何造就一個開創先河的時代,如何不畏政黨和惡質力量,給年輕學子最大的支持,乃至於臺大校風的型塑。這,就是虞兆中前校長充滿力與美的人生圓舞曲。Bra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