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涔校長擔任「能源國家計畫」召集人

李嗣涔校長日前獲邀擔任國科會「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召集人,5年預算300億,為史上預算最高的國家型計畫。為配合政府「節能減碳」政策,該計畫將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為主要目標,20162020年間排放量要維持在2008年標準;2025年進一步回到2000年標準,2050年達到2000年排放量的一半。

李校長曾任國科會光電小組擔任研究員、工程處諮詢委員,以及工程處微電子小組、生物處生物能場之召集人。


國際交流

李嗣涔校長赴德出席「臺德高等教育政策論壇」

本校李嗣涔校長日前代表國立大學校院協會(李校長為理事長)訪德並出席「臺德高等教育政策論壇」。包括文化大學李天任校長(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成功大學賴明詔校長、政治大學吳思華校長等6位代表,一行人於713日拜會柏林工業大學、柏林自由大學、波昂大學、阿亨大學及德國工研院等,而後於715日出席「臺德高等教育政策論壇」,與德國大學校長會議(HRK)主席Prof. Dr. Wintermantel、副主席Prof. Dr. Müller(布萊梅大學校長)、德國研究協會(DFG)秘書長Dr.Schütte等近30位教育工作者,就國際化、臺德高教合作現況、如何促進教研卓越及高教評鑑等議題,交換意見。

李校長表示,此次接受「德國大學校長會議」邀訪,旨在尋求雙方合作與交流之可行性。德國刻正進行高教變革,引進碩學士學位制,臺灣經驗可供其參考,而德國職業教育體系與產業界的密切聯結,造就了德國的工業實力,亦值得臺灣學習,如阿亨工科大學的機械工程系,即為大學與汽車、機械工業產學合作的典範,期未來兩校能合授雙學位。(文圖提供/國立大學校院協會)


研究卓越

我國葉克膜技術提高急救存活率

世界級臨床醫學期刊《刺絡針雜誌》(The Lancet)7月號刊登臺大醫院心臟外科陳益祥、柯文哲、虞希禹醫師及雲林分院心臟內科林昭維醫師等人研究成果,指出臺大醫療團隊裝置葉克膜急救系統的時間為全球最短,院內使用葉克膜急救人數3年來全球最高,而病人存活率比傳統CPR技術更提高1倍以上,堪稱獨步全球的醫療成就。

陳益祥醫師指出,這項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接受體循復甦術(即葉克膜)的病患,30天和180天的存活率均比接受傳統CPR的病患提高1倍以上(傳統CPR僅有11%,經葉克膜治療則有24%),而且存活者有82%可回到工作崗位。

葉克膜的關鍵技術在於裝置時間,臺大可在15分鐘內完成,所以能爭取時間救活更多病人。2004~2006年間院內急救在全球登錄系統有132例,趨近總數267例的二分之一。

此論文証明葉克膜改善了數十年來在心源性CPR出院成果與存活率,讓本來被視為無法救治之病患有生存機會。臺大醫院之葉克膜團隊在亞洲本就數一數二,此篇論文更證明其實力已臻世界一流,對國內醫學發展具有指標性意義。(取材自《臺大校訊》9281/2008.7.23


邁向百大

臺大在Webometrics世界大學網路排名世界70亞洲第2

根據世界大學的網路排名(World Universities' Ranking on the Web)Webometrics Ranking20087月公布最新報告,臺大排名世界70,亞洲第2。計資中心指出,本校近3年在Webometrics網路排名不斷提升,且網路效能(web performance)已連續3次評比在世界百名內(2008173名,2007796名,詳參(http://www.webometrics.info/top100_continent.asp?cont=asia)。

上海交大世界大學排名臺大位居第164

上海交通大學日前公布200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臺大名列第164名,較去年略為進步,仍是海峽兩岸最佳。上海交大每年8月公布的世界大學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主要以「學術表現」為主,指標包括:諾貝爾獎及菲爾茲獎數量,高引用率教師(H iCi)數量,《Nature》、《Science》及SCISSCI論文數等。

今年美國哈佛大學繼續蟬聯榜首,而前10名中,美國囊括8名,英國的劍橋、牛津則分居第4及第10。(取材自《中國時報》2008/08/07[生活新聞/A10]


科技來自人性 打造智慧生活

本校成立「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於813日正式揭牌,同時舉辦『2008 INSIGHT嘉年華』,展出國內智慧生活科技研發成果,包括能自動潔淨的玻璃帷幕、可自動開啟的省能通風調節與氣體偵測系統、室內清新環保花園、居家機器人、安全微型飛行感測器,呼吸智慧衣及電子睡眠教練,以及各式各樣的智慧型照護與節能科技(如服藥提醒系統、生理監測系統、即時遠距醫療系統、智慧生活格網通報系統、太陽能電池、氫能源製備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等)。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Center of Innovation and Synergy for Intelligent Home and Living Technology at NTUNTU INSIGHT Center)係國科會補助於20086月成立之校級研究中心,目的為推動「以人為本,科文共裕」之智慧生活科技研發與推廣,打造智慧生活科技創新價值鏈,以促進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國民生活素質。首任主任為本校應力所特聘教授劉佩玲教授,其下設行政管理、企劃資訊、產學推動、實體展示、虛擬平台、人才培育等6小組。實驗室歡迎校友讀者來親身體驗,週一至週五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開放給團體預約參觀,網址http://insight.ntu.edu.tw或電洽(023366-9727(文圖提供/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

 

圖說:

圖1:各種智慧型照護與節能科技,為人類營造更安全與舒適之居家環境,圖為國科會李羅權主委試用即時遠距醫療系統。

本校法律學院WTO中心英文期刊獲收錄於SSCI名單

本校法律學院「亞洲WTO暨國際衛生法與政策中心」所出版之英文期刊Asian Journal of WTO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 Law and Policy(AJWH)已被收錄於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資料庫。AJWH發行僅2年半即為SSCI收錄。

AJWH由臺大法律學院講座教授羅昌發教授所創設,參與者包括該中心校外諮詢委員(如東吳林彩瑜教授及清華彭心儀教授)和一群法律學研究所研究生。AJWH為一國際性英文期刊,亦為亞洲第一本探討WTO與國際衛生法與政策之學術刊物。

SSCI收錄的法律期刊總計僅115個,以美國發行者為主,其他國家列入者相當有限,亞洲更屬稀有。AJWH獲列為SSCI期刊名單,是對從事WTO及國際衛生法領域工作的WTO中心極大之肯定。該中心的網址如下:http://www.law.ntu.edu.tw/center/wto/index.asp

創辦人羅昌發教授對WTO法規及相關實務運作有深入研究,日前並獲選為WTO「補貼暨平衡稅措施委員會」(Committee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CSCM)常設專家。(取材自《臺大校訊》9281/2008.7.239291/20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