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教職員師生已逾4萬人,如此規模的大學需要一龐大的行政組織來維持運作,特別是跨部門分工與合作,而作為幕僚單位的秘書室扮演的正是溝通與協調的角色,並承校長之命,推動及執行各項政策。此外,校友中心和媒體聯絡等服務也是秘書室的業務,本期由王根樹主任秘書為您介紹臺大最重要的幕僚單位。
COVID-19不斷產生變種病毒至今,施打疫苗是目前唯一可能有效控制疫情的方法。呂俊毅教授從回溯疫苗的研發史,證明疫苗在對付傳染病及拯救人類生命上的價值,並提及臺灣針對兒童肺炎鏈球菌感染所採用的創新接種政策,指出要終結疫情須有滾動式的彈性做法,讓疫苗發揮最大作用。另陳慧文教授則從目前各種疫苗對COVID-19變異株的效力評估,提出從病人獲得血清抗體、T細胞剔除研究及細胞免疫等3個應變策略,以及疫苗混打策略。請看兩位教授精彩的疫苗研究報導。
教師節將屆,本刊特製作「校園新鮮師」專題,邀請陳毓文、黃楚珺、林晉玄、徐丞志、李文良及陳世芳教授撰文分享教與學。特別是受疫情影響,線上取代實體教學,陳毓文教授因此被激勵出學習新知的渴望和當初投入教職的熱忱。黃楚珺教授表示個人專業學習的開始是在大學畢業後,找到生涯中的role model成為效仿典範,並有正向的心理素質能面對醫學院教學研的巨大壓力。林晉玄教授則是分享其在創意創業學程,如何和學生一起突破框架、跨界學習、嘗試失敗,共教共研共學的日子。徐丞志教授回顧自己的學與教,從單兵作戰到團隊帶領,不論外在環境如何變遷,篤定做好每個階段的自己;也就是這種專一,在分析化學的傑出聲譽,2018年獲評為該領域40歲以下頂尖的學者。而李文良教授就讀臺大歷史系研究所時正是臺灣民主化轉型最關鍵的年代,當時歷史系大師雲集、授課素樸,卻散發知識的熱情,深刻影響他追求學問以充實臺灣史的學術內涵為志。社團活動燃起陳世芳教授對為人師的嚮往,謙言不是最優秀的老師,然從備課之認真及關顧學生心靈,可窺知其以教職為一生志業的熱愛。容或教學所使用的媒介不斷改變,不變的是熱忱,祝每位老師教師節快樂!
余英時先生學貫古今,李弘祺教授整理其治學方法的特色,博聞強記,反映時代,定義中國文化的特性,縝密的考證,回應西學,以及具有深刻中國情懷的自由主義者,來緬懷這位身體力行的知識人。
臺大在植物學研究從台北帝大植物學講座奠基,胡哲明教授回顧了植物學如何走向專一化過程,以及各講座老師在植物調查和採集所累積的珍貴標本與資產。
媒體不時有名人離異,夫妻為財產分配打官司。夫妻財產分配可以事先言明,本期邀請周依潔律師以買房成家為例來解析法律的規定。
COVID-19疫情讓許多國家醫療體系幾近崩盤,而輔大醫院所研發之MAC病房不但可因應短期爆量之需求,更是以病人為中心的設計,請看創新醫材研發主任江清泉教授專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