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臺大服務三年後,因緣際會加入創意創業學程(創創學程)協助並參與創業教育授課。還是助理教授的我,應該汲汲營營於為自己的科學研究付出,為自己評鑑與升等努力。對於創業教育要教什麼?如何教?誰來教?一點也不清楚,更遑論本身是分子生物、微生物專長,用驚慌失惜形容當時的我,一點也不為過。

創業很未知,從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到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與可行的商業模式,這0到1的過程,每一步都處於晦暗不明。對於創業教育應該教什麼,當時真的是一霧水。

創業必須具備行動力,但走入人群、訪談、了解使用者、製作產品原型等身體力行的行動教學卻非教授專長。創業教育如何教?對於習慣單向的授課的教授們,是一大考驗。再者,創業這件事,有辦法教嗎?

創業需要資源,自己與多數大學教授一樣,致力於前瞻學術研究,沒有創過業。創業教育讓欠缺巿場靈敏度與資源的學者授課,邏輯似乎不通。創業教育誰來教?同樣是心中的一個疑問。

這些想法在三年後開始出現答案。三年期間,講授非本身專長的創業相關課程,從上台前緊張惶恐(只能硬著頭皮把時間撐完)、下課後心虛(擔心被問問題);現在能夠自信輕鬆與同學討論、互動;甚至激勵、鼓舞學生。

共教共學共研

共教:除了自身努力學習創業相關知識外,必須謝謝許多教授與業師們的指點與協助。學程時任李吉仁主任曾說:「教授不一定需要實際創業的經驗,但創業教育一定需要全職業師」。重點在於資源的整合。後續接下學程重任的陳炳宇教授,也有相同理念,進一步大幅延攬具有創新、創業相關經歷的業師協助學程創業團隊。現下學程在使用者分析、田野調查、訪談、價值主張、行銷、財務、商業模式等課程皆具有專業的教授與業界導師授課。

共學:學生的創業題目琳瑯滿目,待解決的問題更是千奇百怪;每個團隊解決方案(產品或服務)如何去滿足使用者或潛在消費者的痛點,是團隊會面臨的挑戰。因此,老師也要也要學,要捲起袖子陪著學生一起闖關打怪,是學習的共同體。 

共研:創業過程面臨的問題相當繁雜,無法靠單一領域專長解決所有問題。因此,創業團隊的組合一定是跨域,並輔以不同專長教師與業師的協助,才有一點機會發現使用者真正的痛點,進一步提供產品或服務,滿足使用者需求。定期與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團隊、老師與業共處互動,常會產生不同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這種跨領域團隊合作互動的力量,有助於老師促成老師們的跨域研究。

創業其實在教失敗

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計畫(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公布一項數據,臺灣學生是全世界最害怕失敗的一群人。這個結果並不另人意外。臺灣的社會風氣與標準化的傳統教育,幾乎都在教導學生怎麼解題、好好唸書就能邁向成功。我們從小就被要求一個制式化的標準答案,久而久之大家習慣了打安全牌,也成為教室裏怕犯錯的學生,為了不犯錯,所以不嘗試、不敢勇於發問、不願離開舒適圈。其實,不失敗才是奇怪的一件事。創創學程鼓勵學生跳脫框架,透過實際的0到1的創業行動,從而創造新的可能性。從問問題到發現機會,運用既有學識技能去解決問題。創業這一條路相當艱辛、更有不間斷的挑戰與挫折。因此,創創學程最重要的課題是教導失敗、希望學生愈早失敗愈好,也讓學生了解失敗只是不斷的轉換;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具有創業家精神。並期許學生藉由創業專案能夠突破框架、跨界學習、行動實踐並樂觀看待失敗。

為什麼歐美教育能夠培養許多願意嘗試、願意犯錯。在美國留學時,美國同學很勇於發言,而且沒有人會評斷好壞;同樣的,在追求非世俗傳統的道路上,歐美同學多半努力追求爭取。會有這樣的差異,主因還是教育體制、社會環境與學習氛圍不同造成。為了鼓勵學生更願意嘗試、挑戰與創新,臺大一直努力打造不一樣的教學生態環境,並將臺大水源校區規劃為創新設計園區,包括創創學程 (2008年成立)、臺大車庫(2013年成立)、創創中心(2014年成立)、臺大創新設計學院(2015年成立;簡稱D-School)以及育成中心都位於此校區。目的就是希望藉由一個更完善的創新、創業學習的生態圈,鼓勵師生嘗試、離開舒適圈與跨界合作,提供臺大師生激發更多創新創意點子、啟發創業家精神與展現創業動能。

回顧過去至今在創創學程的日子,也體會到當老師不見得一定要在自己的科系或實驗室才能幫助到學生。自己能夠與學校一群不斷努力跳脫科系框架、希望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的同學們一起奮鬥。他們願意捲起袖子動手做、願意嘗試失敗的精神,也讓我不斷反思、與大家一起學習、成長與茁壯,老師本身努力跨域學習自己不懂的事物,跳脫舒適圈,是最實際的方法鼓勵同學一起共教共學共研。(本期專題策畫/生命科學系鄭貽生教授&心理學系葉素玲教授&臺灣文學所黃美娥教授&農化學系李達源教授&政治學系蘇彩足教授&醫學院婦產科施景中教授)

林晉玄小檔案

現任:

生化科技學系副教授

創意創業學程副主任

創新設計學院創業教學組組長

環安衛中心副主任兼生污組組長

經歷:

創意創業學程代理主任(2016/08~2016/10)

創意創業學程副主任(2015/08~2016/07)

生化科技學系助理教授(2012/08~2017/07)

美國布朗大學博士後研究員(2010/07~2012/06)

美國佛里達大學植病所博士後研究員(2010/05~2010/06)

美國佛里達大學植病所博士(2006/09~2010/05)

圖說:

圖1:社會創新論壇合照。

圖2:房業涵主播至課堂分享簡報力。

圖3左上:團隊小組討論

圖3右上:業界參訪

圖3左下:達人營團隊合作                    

圖3右下:攝影工作坊

圖4:創創學程期末創業專題報告

圖5:期末成果展

圖6作者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