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晚上,當我在歐華飯店二樓快樂的享用牛肉麵時,電視突然播出住在西班牙吉隆納(Girona)的一名女子,自稱是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的女兒,向法院提起確定父女關係的申訴,馬德里法院下令挖出達利遺體驗DNA,以做親子鑑定。法院指出,「研究這名畫家遺體DNA有其必要,因為欠缺其他生物或個人遺物來進行比對。」法院說,這項決定還可以上訴。BBC報導,這位名為阿貝爾(Pilar Abel)的西班牙女子表示,達利是她的父親。她說,達利於1955年與一名女傭發生婚外情,生下了她。問題是達利已於1989年在西班牙辭世(圖1),也就是必須在大約埋葬二十多年後,再度開棺驗屍,因為若證明有親子關係時,牽涉到龐大的遺產繼承利益。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 1904-1989),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人,因為其超現實主義作品而聞名,他與畢卡索和馬蒂斯一同被認為是20世紀最有代表性的3個畫家。
他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是1931年創作完成的《記憶之永續》,也被叫做《軟鐘》(圖2)。
達利很會將奇怪的夢境般的形象,以高超的繪圖技巧表現(圖3)。此外達利很會做出特殊的事來吸引媒體的報導。
達利於1904年出生於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菲格雷斯(Figueres)。達利的哥哥也叫薩爾瓦多,在達利出生9個月前因感染過世。達利5歲時,父母還將他帶到哥哥墳墓前,說他是哥哥的轉世,導致他一度認為自己是死去的哥哥的複製品。
1916年達利在一次與家人到加達格斯(Cadaqués)的旅行中第一次了解到當代藝術,也認識了當地的藝術家雷蒙•皮喬特;雷蒙常常到當時的藝術之都巴黎。第二年,他父親就在家中的一棟房子裡用達利的炭筆畫作品舉辦了畫展。1919年,年僅14歲的達利分別在菲格雷斯市政歌劇院和巴塞隆納參加了當地藝術家的集體畫展。
當達利就讀於拉蒙•蒙坦內爾學院七年級時,與幾個朋友一同編輯了雜誌《本科》。雜誌中包含插畫,詩歌和一系列關於戈雅、委拉斯奎茲和李奧納多•達文西等畫家的文章。
1921年2月,達利的母親死於乳癌。當時達利年僅16歲。後來達利表示,母親的去世「是我這輩子受到的最大的打擊。我愛戴她。我無法接受失去她的事實。她是我的依靠,是淨化我靈魂,使我靈魂的污點消失不見的人……」。母親死後,達利的父親續弦娶了妻子的妹妹。由於達利對阿姨的愛與尊敬,因此同意這場婚姻。
1922年,達利離開了著名的馬德里學生公寓,開始了在聖費爾南多皇家美術學院的學習。身高172公分的達利憑著他的怪誕風格和花花公子的行徑,很快吸引人們的注意。他當時留著長髮和連鬢鬍子,一副19世紀末英國社交界的打扮。
然而真正能讓達利名聲鵲起的是他的畫作,吸引了後來成為西班牙藝術界傑出人物的注意。
1924年,當時還沒有出名的薩爾瓦多•達利首次為一本書做了插畫。那是一本加泰羅尼亞語詩集《里爾的巫婆》。作者是達利在公寓裡的朋友,詩人卡洛斯•發傑斯•德•克里蒙特。達利很快熟悉了達達主義,這對他後來的藝術影響極大。
1926年期末考試不久,達利因煽動學生鬧事而被勒令停學並開除。但他繪畫的純熟技巧於1926年完成《麵包籃,The Basket of Bread》。同年達利第一次去巴黎,並結識了畢卡索。當時畢卡索已經從米羅那裡聽到很多關於達利的讚譽。隨後幾年達利發展出個人風格時,他的作品深受畢卡索和米羅的影響。
早在1920年代,貫穿達利一生作品的風格就已經初現端倪。他從各種畫風中汲取營養。古典派的影響主要來自於拉斐爾等,當然還有委拉斯奎茲。有時在不同作品中分別使用傳統和當代繪畫技法,有時又在一幅作品中將二者融為一體。1927年,達利參加了伊比利亞藝術家協會,開始在馬德里、達爾瑪等地的畫廊舉辦畫展,那時他在巴塞隆納舉辦的畫展吸引了社會上極大的注意,被人們認為是新一代畫家中最有前途的天才之一,人們對他有讚美也有批評。
在這一時期,達利模仿大師委拉斯奎茲蓄了顯眼的翹鬍子,這成為了日後他個人特徵中的一部分。
1929年,達利與公寓好友導演路易斯•布努埃爾合作編導了充滿爭議的短片《一條安達魯狗》。這部作品表現了超現實主義想像的獨特場景。達利承認在短片拍攝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並未被當代報導證實。同年8月,25歲的達利從巴黎回到家鄉西班牙度假,結識了比他大10歲的卡拉──他未來的妻子,也是他一生最重要的「繆斯」。度假結束後,卡拉沒有回到巴黎,從此在達利的身邊陪伴了一生。達利崇拜卡拉,視她為聖母化身。在他的畫裡,激情的描繪她。在達利晚年所畫的宗教主題畫中,毫不掩飾地把卡拉畫成聖母(圖4),也畫出了卡拉在他心目中的「超現實」形象。在現實生活中,卡拉是達利精明幹練的專業總管,獨自扛下了所有的家庭雜務,讓達利專心創作;她更是行銷高手,達利噱頭十足,她則能言善道,兩人聯手打入美國市場,如魚得水,名利雙收。
在家庭方面,達利與其父親的關係幾近破裂。父親反對他與卡拉的交往,而且認為超現實主義使他道德淪喪,因而譴責達利與他們來往。緊張的關係在一次衝突中達到巔峰。當時達利在巴黎舉辦畫展,展出了一幅名為《耶穌基督的神聖之心》的畫作。媒體對它所做出的報導中,援引了達利的一句話,「有時候,我對著我父親的畫像吐痰來娛樂自己。」
憤怒的達利父親要求他公開道歉,被達利斷然拒絕,也許是出於懼怕被踢出超現實主義的圈子。
1929年12月28日,達利被趕出家門。他的父親告訴他,將會剝奪他的繼承權,並終生禁止他返回加達格斯。後來他將一個用過並盛著精液的保險套拿給他父親,並說:「拿好!現在我什麼都不欠你了!」。之後的夏天,達利與卡拉在利加特港附近,從漁夫手裡租下了一隻小船,並買下附近的土地。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不斷擴張,直到把它變成自己的沿海山莊,即現在的博物館。卡拉和達利於1934年舉辦民事婚禮,1958年又舉辦了天主教婚禮。
達利25歲時遇到卡拉,他曾對別人說:「她能治療我的神經質、焦慮和暴力衝動。」也許,正是因為擁有這種善於安撫的能力,卡拉才能馴服狂野的達利,成為達利終身的靈感泉源。在藝術界,這是極為罕見的。她陪伴達利50餘年,在畫作中持續出現(圖5)。1982年6月10日卡拉去世後,達利失去了靈感的繆斯。隔年畫下最後的作品(小燕子的尾巴及大提琴,1983)(圖6)。
達利在卡拉去世時寫下「卡拉輓歌」,個人認為十分感人,試譯如下:
生命的來源,
夜晚永不破曉;
我走近噴泉,
突然在我面前,
摯愛的影像出現,
深深的扣住我心。
我知道,
生命的麵包在那裏;
即使我的眼睛緊閉,
我仍能瞧見—
閃亮的白,
和絕對的清晰—
那生命的麵包。
我知道,
在火爐,
它熊熊的烈焰中,
反映著摯愛的影像,
我那敬愛的卡拉,
她上面,裝飾著,
死亡的花圈。
我知道,
那是泥土的子宮,
有著大理石塊堆積著,
在那裡,
我摯愛的卡拉安眠。
交織著的,
我的卡拉的四種元素;
火、水、泥土和空氣,
訴說著她,
這是我在出生之前
就已經知曉。
晝與夜,
伴隨著卡拉的影像,
在我的眼前;
在可愛的回憶中。
晝與夜,
我呼吸著空氣,
我摯愛的卡拉的。
在花園裡,
泉水無盡的流著,
流進永不黎明的深處;
我看著畫中的每個細節,
我卡拉的肖像。
她,我永遠愛的不夠。
76歲(1980)時,達利的手經常性的抖動,這正是帕金森氏症的前兆。
1982年,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授予達利普波爾侯爵爵位。達利創作了畫作《歐洲之首》以表謝恩。
1989年1月23日,達利因心臟病死於菲格雷斯家中,享年84歲,埋葬在菲格雷斯故居博物館的地下室。
文章一開始提到,為了證明該女子是達利生的,必須在埋葬二十多年後,再度開棺驗屍,因為牽涉到龐大的遺產繼承權益。
滴血驗親法,就是將小孩子與大人的血液放在一起,如果能融合,就是父母親生的,反之則不是。這種方法在中國宋代的法醫著作有記載。親子的血液不一定能融合,而非親子的血也有可能融合。從現代的觀點來看,這種方法並不科學。
現代是利用DNA進行親子鑑定,人的血液、毛髮、唾液、口腔細胞及骨頭等都可以用於親子鑑定。一個人有23對(46條)染色體,同一對染色體同一位置上的一對基因稱為等位基因或對偶基因(Allele),一般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如果檢測到某個DNA位點的等位基因,一個與母親相同,另一個就應與父親相同,否則就有疑問。
現在更常用的是位於非基因編碼區域的「微衛星」標記(Microsatellite markers,亦稱為簡單重複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或短串聯重複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 STRs)。兩個或多個核苷酸重複排列,且不同的重複序列相鄰的形式,長度約2到10個鹼基對,常見於非編碼的內含子中。
由於重複單位及重複次數不同,使其在不同種族、不同人群之間的分布具有很大差異性,構成了STR遺傳多態性。不同個體之間在一個同源STR位點的重複次數不同。通過識別基因組在特定位點的特定序列重複,可能創建一個個人基因檔案。目前已經有超過1萬個STR位點被公開。STR分析法已經成為法醫學領域個體識別和親子鑑定的重要分析方法,可應用於司法案件調查,也就是遺傳指紋分析。
利用DNA進行親子鑑定,只要作十幾至幾十個DNA位點作檢測,如果全部一樣,就可以確定親子關係;如果有3個以上的位點不同,則可排除親子關係;有一兩個位點不同,則應考慮基因突變的可能,加做一些位點的檢測進行辨別。DNA親子鑑定,否定親子關係的準確率幾近100%,肯定親子關係的準確率可達到99.99%。同時具有父、母、子三人的檢體對於親子鑒定的效果是比較容易做,如果只有父、子兩人的檢體,只要將DNA微衛星標記位點的數目增加,依然能夠達到足夠的正確性。
古人有言,入土為安。但為了龐大遺產的繼承,而必須開棺取檢體,就現代科技而言,是幸,也是不幸。幸好最後檢查的結果證明是假的,才結束這場鬧劇。(感謝基因醫學部及基蛋所陳沛隆副教授在親子鑑定部分之討論與細節釐清)
參考文獻:
[1]https://zh.wikipedia.org/zh-tw/薩爾瓦多·達利
[2]https://zh.wikipedia.org/zh-tw/親子鑒定
張天鈞小檔案
臺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名譽教授,曾任臺大醫學院內科特聘教授。臺大醫學系畢業,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甲狀腺及內分泌學疾病之診治,主要成果有:甲狀腺疾病之細針吸引細胞學診斷及其與預後之關係,甲狀腺眼病變致病機轉及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葛瑞夫茲氏病)遺傳基因研究,輻射鋼筋污染之建築其對甲狀腺之影響,甲狀腺未分化癌再分化方法之研究等。曾任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理事長、臺灣臨床細胞學會理事長。
圖說:
圖1:1989年達利在西班牙辭世時本人作的剪報。
圖2:1931年創作完成的《記憶之永續》。
圖3:《飛舞的蜜蜂所引起的夢》,1944
圖4:利加特港聖母的第一幅習作,1949
圖5:卡拉裸像,1960
圖6:《小燕子的尾巴及大提琴》,1983
圖7作者小檔案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