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百年老字號的臺大在面對少子化、國際化、跨領域人才等高教挑戰,透過優秀獎學金增設、微學程和學習模組調整、教師教學專業知能提升、溝通素養課程和全英語專班等措施積極因應,同時倍增弱勢學生入學人數及提供希望獎學金,不忘善盡社會責任。請看教務長丁詩同教授在「校務報報」的說明。

臺大的古生學研究起點在1928年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當時即發現臺灣有劍齒象、早坂中國犀牛等大型古生物。同時期,也採集了兩百多件沙錢海膽化石標本。除了是餐桌上頂級美味之外,海膽化石可以告訴我們什麼?臺灣有恐龍嗎?本期研究發展專題「古生物學」,請讓林日白教授帶我們通過海膽化石DNA研究來認識臺灣地球歷史,跟著葉政修教授從腳下世界瞭解大滅絕事件,以應對未來可能再次發生的挑戰。

不同於一般人習醫為志趣或前途,李世代自陳並無鴻鵠大志,可是被當掉的老人醫學卻成為他奉獻終生的領域,在長照、高齡醫學正夯此時,走在前沿。隨著互聯網和智慧型手機普及,網路電商已然成為新興產業,工管系畢業的廖家欣和夫婿家人攜手創業,12年即建立其零售王國,睥睨群雄。認為是天生反骨而非出於愛心比別人多、從法律系轉至社工系的林歷洲,從服務學習開始即把自己完全給了坪林,從陪伴孩子到移居成為坪林的一份子,怎能否認他的愛的確比別人多很多。廖家欣說,你對這個世界付出甚麼,就會從中得到甚麼。是的,從三位校友分享的青春紀事,讓我們看見。

而由張聖琳教授團隊帶動的青科技和深人文運動,多年來通過臺大青農創業,深耕社區,推動環境永續,本期特別報導如何從零食盒的推案,突破城鄉之間的社經結構性問題,建立友善的商業模式。請看張聖琳教授和朱倩宇、梁晏瑄和郭名揚的食養創新平台,讓社會感受到臺大的溫度百分百。

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歷史學家李弘祺教授從世界史的脈絡來談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發展與民主制度的吊詭關係,突出理性、民主及自由的價值,才是國家持續強大的要素。

為罕病所苦、戀情失意、進而縱情聲色、最後進入精神病院,在看似失敗的人生,畫家羅特列克以紅磨坊、青樓女子的創作而成為名家,且看張天鈞教授娓娓道來羅特列克生命的苦難如何化為美麗的藝術。

本期「賞心樂事」由王基倫教授導覽桐城,一窺其文風鼎盛由來。「保健天地」則由謝秉倫老師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物理治療方法。